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降糖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降糖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附子的运用探析万 军* 张 玲*关键词:附子;临床运用中图分类号:R2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5-0074-01 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Debx.)的旁生块根的加工品。

因其附生于母根乌头之上,如子附母,因而得名附子,《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附子,大辛,大热,有毒,归心、肾、脾而善通十二经,其气味惧厚,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

有回阳救逆、温肾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

附子乃阴症要药,用之得当功效非凡,然用之不当则为患非浅,故近代名医恽铁樵云:附子为最有用亦最难用的药物[1]。

附子一药因其能起沉疴,拯垂危而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古代医家中最善用附子者当推张仲景。

本文对附子的功效、配伍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1 附子的功效1.1 回阳救逆:附子是治疗亡阳之证,为温里回阳、救逆固脱之要药,亦为附子的第一要义,故用于四肢厥逆、恶寒倦卧、精神萎靡、吐利腹痛、冷汗自出、脉微欲脱之亡阳证。

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方中附子即取此意。

1.2 温肾助阳:前人用附子有“温肾助阳用附子”之说,凡脾肾心所致之腰酸脚软,阳痿尿频,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胸痹心痛,皆可用之。

如附子汤、真武汤等。

1.3 散寒止痛:散寒包括有温中和温经之意,故散寒止痛之功,适用于寒湿偏胜之痹证。

治疗风湿留着肌肉、筋骨、关节之疼痛。

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等即是取其散寒止痛之功。

2 附子的配伍2.1 附子配人参:人参甘温,大补元气,固脱生津。

生附子与人参相伍,不仅可以加强附子的回阳救逆作用,而且有助于人参固脱生津之功。

二者同用,相得益彰。

于回阳之中有益阴之效,益阴之中有助阳之功。

故亡阳液脱之危证,常配伍同用。

2.2 附子配干姜:附子与干姜均为纯阳之品,均俱回阳之功。

生附子与干姜相伍,两阳相得,故治疗亡阳厥逆之候,方中必配干姜。

如用炮附子与干姜配伍,则是温脏祛寒。

2.3 附子配麻黄: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附子得麻黄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344000)2012年5月31日收稿则温补里阳而不恋邪,有扶正助表,鼓邪外出之能;二者并用则有温经发汗助阳解表之功;可用于寒邪客表而里阳不足之证。

2.4 附子配桂枝:附子与桂枝均为通阳之品,由于用量不同,取功不同,因而用途有别:其一附子温经散寒、逐湿止痛,桂枝祛风、温经通络,两者配伍,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其二附子助阳固表,桂枝通阳解表,二者配伍,既可解除表邪,有可护卫阳,有扶阳解表之功。

其三附子温阳补肾,桂枝通阳化气,二药配伍则可引温暖直达下焦,加强附子温阳补肾的作用。

2.5 附子配细辛:细辛辛温,入走肺肾,通行表里,“善开结气”,有祛风散寒、行水、通窍之功。

附子得细辛,不仅可增强其温散之力,而且有益其温通之用。

二者配伍则温痛行散之力倍增,可祛逐伏于阴分之寒邪。

2.6 附子配白术:附子与白术配伍主要用于寒湿为患。

因白术健脾燥湿,附子温阳补肾,逐湿散寒,两者相须为用不仅可以温补脾肾,而且能逐除阴寒水湿,即能扶正,又能祛邪,于扶正之中促进驱邪,于驱邪之后善于扶正,相辅相成。

2.7 附子配地黄:附子温阳补肾,地黄滋阴养血,两者配伍滋而不腻,能扶阳而不耗阴,有阳得阴助,生化无穷之能。

2.8 附子配黄连:附子辛热温阳,黄连苦寒清热,两者相合,温阳清热并行不悖,相反相成,有寒热并治、补虚泻实之能。

2.9 附子配甘草:甘草有“国老”之称,附子有百药之长,两者配伍其原因有二:其一附子味辛,走而不守,禀性刚烈:甘草味甘,有缓急之能。

附子得甘草则可缓其烈性。

其二附子为辛热有毒之品,甘草有和解药毒之能,附子得甘草则毒性减弱而功效存,两者配伍辛甘合用,可以扬长避短,增其能而制其弊。

2.10 附子配当归[3]:当归为血病之要药,附子为温阳之极品;当归甘温,补血行血,气轻能行;附子辛热,刚雄助阳,走而不守,两者配伍应,有明显的温阳活血作用。

参考文献[1]徐大樟.附子浅识[J].浙江中医药,1976,2(2):37.[2]沈映.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6.[3]茅晓.《名医类案》附子运用例析[J].山西中医,2001,10:17.降糖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分析李喜艳 马升霄*摘 要:目的:通过药物经济学探讨降糖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情况。

方法:将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分为两组,都采用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治疗,治疗组为人胰岛素+二甲双胍,对照组为人胰岛素+阿卡波糖。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74.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两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成本分别为9082元与8326元;通过药物经济学分析,治疗组的C/E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胰岛素+二甲双胍降血糖效果更好。

关键词: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5-0074-02 目前我国服用降糖药物治疗糖尿病的人数大约为1800万左右,因此而带来的用药费用每年高达130亿元人民币。

然而,很多糖尿病患者,降糖药越吃越多,但却不管事[1]。

我们认为,随着胰岛细胞功能的进行性衰竭,最终口服降糖药将无法使血糖控制稳定,血糖的失控将有可能导致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的后果,这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日后致残、致死、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2]。

虽然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已于1993年起步,但是存在以病案作回顾性研究时所选定的 *陕西省富县人民医院(727500)2012年5月13日收稿治疗方案不当,忽视了药物的成本效果,研究方法有误或未经统计就下结论等问题[3]。

本文为此通过临床疗效与成本-效果方面分析了降糖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取自我院2009年2月到2011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入选标准:(1)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按1999年WHO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

(3)男女不限。

(4)体重指数(BMI):19≤BMI<35。

(5)入选前1个月内未参加任何药物试验者;(6)无严重并发症。

男性182例,女性118例,年龄41~88岁,平均为(65.4±11.31)岁。

病程1~35年,平均病程为(8.32±7.73)年。

根据入院顺序,平47内蒙古中医药 分为两组,两组一般资料对比类似(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都采用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治疗,治疗组:人胰岛素+二甲双胍(昆山培力药业生产);对照组:人胰岛素+阿卡波糖(拜糖平)。

两组都治疗3个月。

1.3 疗效标准: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临床主要症状部分消失;无效:临床主要症状未减轻或有加重。

显效率加有效率等于总有效率[4]。

同时统计两组的治疗组成本与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1.4 统计分析: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种结果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2.1 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13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显效100例,有效11例,无效39例,有效率为74.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2.2 治疗成本:两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成本分别为9082元与8326元,治疗组的治疗成本略高于对照组(P>0.05)。

2.3 成本效果分析:本文成本效果分析采用成本(C)与效果(E)比值(C/E)。

经过对比分析,治疗组的C/E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的成本效果比较组别例数(n)成本(C,元)效果(E,%)C/E治疗组150 9082 96.7%93.92对照组150 8326 74.0%112.51P>0.05<0.05<0.053 讨论当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疏通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目的时需采用药物治疗。

目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以非胰岛素类药物为主,分为非胰岛素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胰岛素增敏剂类,其中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又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5]。

双胍类不安慰胰岛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2型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

但不影响胰岛素分泌,主要是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入、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具有增加胰岛素受体、减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还有改善脂肪代谢及纤维蛋白溶解、加重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利于缓解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是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

主要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也可用于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治疗。

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

其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阿卡波糖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也不影响体重;可与其他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

可用于各型糖尿病,以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亦可用于对其他口服降糖药药效不明显的患者。

阿卡波糖将血糖的能力居中偏弱,α-糖苷酶抑制剂可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5%~0.8%。

降低餐后血糖和不增加体重是这类药物的优势,其可与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或胰岛素合用[6]。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74.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两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成本分别为9082元与8326元;通过药物经济学分析,治疗组的C/E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二甲双胍结合胰岛素的在临床上的应用合理性最好。

同时口服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增加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或加强胰岛素在体内作用以降低血糖。

因为每种降糖药物针对导致血糖升高的不同环节,因而在临床治疗高血糖时而常常需要口服药物之间的联合治疗。

总之,目前降血糖的药物主要以α-糖苷酶抑制剂和双胍类为主,胰岛素+二甲双胍方案在临床上有更好的应用合理性。

参考文献[1]李桂芳,李秀钧.95例老年糖尿病死亡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8,9(2):35.[2]陈宝兴,唐玲,陈慧云,等.2型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治疗费用的影响评估[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238-241.[3]唐玲,陈宝兴,陈慧云,等.中国城市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经济负担[J].中国卫生经济杂志,2003,12(12):21-23.[4]杨莉,胡善联.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成本界定及存在的争议[J].中国药房,2003,14(11):670-672.[5]胡善联.我国药物经济学的发展与方向[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2(7):5-6.[6]Morrish NJ,Wang SL,Stevens LK,et al.Mortality and cause ofdeath in the WHO multinational study of 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es[J].Diabetologia,2009,44(2):14-21.我院中药调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肖 瑛*关键词:中药调剂;存在的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5-0075-02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市级医院,科室设置齐全,设有病床600张,但目前中医药发展相对整个医院发展滞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