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考试说明】学测说明:了解二月革命的结果;了解“四月提纲”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高考说明: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知识体系】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1.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20世纪初,俄国进入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2.“一战”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战争引起革命战争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矛盾。
不仅想改变现状,就连也想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争取更大空间。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一场革命不可避免。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革命的进程)1.二月革命1917年3月,矛盾重重的俄国发生了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在这场革命中,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建立了新政权——,并建立了自己的武装,俄国出现了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局面,其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
2.《四月提纲》的提出因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取得和面包。
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著名的“”,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转变为的任务,同时争取以取得政权。
3.“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7月,临时政府出动军队镇压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的示威游行,表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革命和平过渡的可能消失。
4.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⑴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俄历十月),布尔什维克的党领导的起义首先从俄国首都开始,7日凌晨,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被攻占,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⑵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1917年11月7日,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大会还通过了和,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解决了人民最为关心的和平问题和土地问题。
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列宁当选为主席,初步建立并巩固了政权。
三、伟大的开端(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
2.十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的统治,鼓舞了和的解放斗争。
3.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
4.为俄国的社会发展。
【知识背景】1. 列宁简介:列宁(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笔名。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缔造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
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广泛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
【合作探究】1.马克思以前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发生在英、法、美、德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但是,与他的预言不同的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发生在上述国家,而是在一个资本主义发展比较落后的俄国,这是为什么?2.不难发现,在俄国革命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现象:一是革命分两步完成,先是通过二月革命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二是在二月革命后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三是革命一度存有和平夺取的可能。
你是怎样理解上述这些现象的?3.十月革命后,协约国帝国主义以俄国擅自单独与德国签约,并退出“一战”为由,在战后对新生的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
同时,其国内的反动势力也因为苏维埃政府废除私有制而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叛乱。
据此,有人说,布尔什维克党在革命后颁布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刺激了国内外的反对势力,导致他们的干涉和叛乱,威胁了新生的政权。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典型例题】1.(2019·海南单科·19)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
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917年3月以及材料中“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的信息说明苏维埃在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故A项准确;题干时间是二月革命后,当时临时政府还存有,彼得格勒苏维埃不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故B项错误;“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故C项错误;彼得格勒苏维埃只能掌握自己的军队,不可能掌握全部军队,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9·上海单科·21)“一个被流放的人秘密回到彼得堡。
经过多年流放和卓有成效的斗争,他即将领导一场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
”“他”是( )A.列宁 B.拿破仑C.彼得一世 D.斯大林【考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解析】“秘密回到彼得堡”可以得出为俄国人,“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可知为十月革命,所以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故A项准确,B、C、D项错误。
【答案】A3.(2019·四川文综·12)表2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
这表明俄罗斯人( )表2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①③④【考点】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解析】据表中数据变动可知,俄罗斯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仍在进行中,故①准确;据图表可知不同意见所占比重均不小,这表明俄罗斯人对这段历史分歧很大,故②错误;从图表中可知很多人关注这段历史“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时期”,这些内容构成了昔日苏联大国荣光,故表明俄罗斯人依然怀有大国情结,故③准确;据图表可知俄罗斯人关注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历史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等,而非仅仅经济,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课堂小结】【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革命前的俄国的状况是:()A.封建国家 B.刚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C.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 D.保存了大量封建残余的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2.二月革命前,俄国人民的愿望集中表现为:()A.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D.获得土地3.二月革命在性质上属于:()A.资产阶级改革 B、农民起义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4.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消失是在:()A.《四月提纲》发表时 B.“七月流血事件”后C.列宁回国后 D.11月6日起义发生后5.11月7日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后建立了:( )A.巴黎公社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D.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6.俄国资产阶级想推翻沙皇统治是因为:()A.为资本主义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 B.获得和平、土地C.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7.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是:()A.苏联共产党 B.社会民主党C.孟什维克 D.布尔什维克8.下列图片场景出现的时间是:()A.攻打巴士底狱 B.二月革命 C.七月流血事件 D.十月彼得格勒起义9.《土地法令》规定:()A.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 B.没收地主土地,将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B.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D.没收农民土地归国家所有10.之所以说俄国十月革命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是因为()A.俄国从此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B.俄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C.俄国将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 D.俄国跑步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材料后回答:材料一“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因为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水准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最大限度的合法性(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而且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材料二“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被打碎的国家机器呢?1847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还十分抽象,确切些说,仅仅指出了任务,而没有指出解决任务的方法。
以“无产阶级组织成为统治阶级”来代替,以“争得民主”来代替,这就是《共产党宣言》的回答。
无产阶级组织成为统治阶级会采取什么样的具体形式,究竟怎样才能组织得同最完全最彻底地“争得民主”这点相适应,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并没有陷于空想,而是期待群众运动的经验来解答。
”——列宁《国家与革命》材料三“……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励,是极其巨大的。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仅仅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通过了各国内部和中国内部自己的规律性而起的……”——毛泽东《矛盾论》请回答下列问题:⑴材料一中的“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指的是什么?“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在什么时候结束的?该种现象结束后列宁又提出了什么主张?⑵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是如何使“无产阶级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⑶在材料三中,毛泽东同志极大地赞扬了俄国十月革命,充分肯定了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请从中找出他对十月革命的意义的语句。
【教学反思】第19课参考答案【问题探究】1.客观条件:⑴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⑵“一战”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战争引起革命主观条件:⑴俄国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革命。
⑵俄国革命有着帝国主义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指导。
⑶俄国的无产阶级深受双重压迫(沙皇专制和资产阶级),觉悟高,革命性强。
2、革命分两步走是因为:革命前俄国存有的严重封建残余,特别是沙皇的专制统治防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清除封建残余,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已成为当时俄国人民的迫切需要,所以革命的第一阶段表现为争取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即当时俄国的革命形势决定了俄国革命要先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去完成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所以革命表现为分两步走。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和和平夺权的现象是因为: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性强,在其成熟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成为革命的主力军,他们在革命中建立并掌握了革命的武装——工人赤卫队,影响了一批革命的士兵,革命中自然建立了革命的领导机关(工兵代表苏维埃);但俄国的革命形势决定了俄国革命先要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所以,推翻沙皇统治后理所当然地建立了由资产阶级控制的临时政府,而且是由它掌握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