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课程行政【圣才出品】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课程行政【圣才出品】

第10章教育课程行政
1.什么是教育课程?其构成内容有哪些?
答:教育课程一般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目的、范围和进程的总和。

简言之,教育课程的基本涵义是指学校的课业内容及其进程。

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行政关心和作用的重要领域。

教育课程的构成内容包括:(1)教学计划
①教学计划的涵义
教学计划是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

它不仅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是课程的重要内容。

从教育行政上讲,教学计划形式上是国家的关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指令性或指导性计划;内容上是国家制定的学校教育教学标准,编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依据,督导和评估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性质上是教育行政法规性文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法律约束作用。

②教学计划的内容
教学计划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构成是:学校培养目标;列出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时数和教学顺序;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及学期划分、假期时间;学校的各种活动诸如生产劳动、体育活动、自学活动的安排。

通过包含以上内容的课程规划,不仅可以直接把学生和学校生活连接起来,而且间接地把学校与国家培养各种规格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意志,社会发展中的教育需求结合起来。

(2)教学大纲与教科书
教学大纲与教科书都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对学校里所教学科内容的规定。

①教学大纲的内容:主要由说明和本文两部分构成。

前者扼要说明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指导思想及有关教法的原则性建议等。

后者具体列出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内容要点、上课时数、作业的内容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等。

此外有的教学大纲还列出教师参考用书、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

②教科书的内容一般由目录、本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

本文是其主要部分,这部分内容通常分篇、章、节、目或者一课一课地编排,系统、简明、通俗地叙述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科内容即最基本的事实、概念、原理、公式等。

2.说明教育课程行政的含义。

答:课程行政是指教育行政对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审定与管理。

课程行政的主要内容是有关课程的决策者和决策方式,它对学校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教育行政的重要内容。

课程行政体制是教育行政体制的一部分,受国家政治体制的制约。

根据国家对课程干预的程度,课程行政体制可分为中央集权型和分权型两种。

课程行政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三个方面:
(1)教学计划又称课程计划,是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关重要的教育文件和不同层次与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或指令性文件。

其主要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所设学科、各学科教学时间安排和课程说明等。

(2)教学大纲又称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以纲要的形式,从整体上规定某一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内容、结构、授课时数、教学进度和教学法建议等,是有关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评估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组成。

(3)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不同于教材,但却是教材的主体。

国际上对基础教育教科书的行政管理制度一般分为国家制、审定制、选定制和自由制四种。

3.教育课程的修订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由于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诸因素,都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因此,教学计划在实施一段时间后,需应社会的变迁与时间的推移,进行相应的整调、修改和再编订。

要使修改和再编订工作富有效率和科学精神,必须注意把握好课程及影响它的内外部因素的关系,即遵循好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学计划必须依据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修订其内容。

(2)民主原则:该原则是指在修订教学计划过程中,要创造多种机会,让有关人员能介入该项活动,并努力营造民主气氛,让参与者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3)弹性原则:该原则是指要使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以适应各地区、各学校的不同情况。

(4)系统组合原则:该原则是指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必须根据课程各要素的特点和发
展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调整建立课程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沟通和配合,以获取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实现教学计划修订的目标。

4.阐述教育课程实施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答:教育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或者说是把官方课程转化为运作课程的过程。

教育课程实施指导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1)咨询建议
课程实施是一件专业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更新、课程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教材等方面,还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人员相关。

因此,有效地实施课程是不容易的。

通过咨询可以使课程实施者获得有关的信息、建议以及建立在对实践中问题诊断基础上的专业性建议,使课程实施走向成功。

(2)经费援助
在现代教育指导行政中,经费援助这一手段备受青睐,在课程实施指导中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它虽不是对课程的直接限制,却能有力地控制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向。

(3)教师
教师是最直接的课程实施者,也是影响教学水平诸因素中的主导因素。

一般讲,每一个课程计划都是对原有课程计划的扬弃。

实施新的课程,要求实施者努力适应新课程标准,即要求实施者(主要是教师)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内容安排以及教学组织方式要有所改变,而这些改变首先来自于教师的新认识、新观念,其次是新的行为方式。

组织指导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是对课程实施指导的根本内容。

(4)课程实施的交流
课程实施的交流,从参与者来讲主要是课程编制者与实施者之间的交流及实施者之间的交流。

从内容上讲,课程编制者可以向实施者讲述隐含在课程中的一些基本假设、价值取向,可以提供有利于实施的咨询和建议,可以传递其地区和学校课程实施的情况。

课程实施者之间,通过交流,可以交换实施课程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值得借鉴的做法,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5)课程实施的交流
合作是指就课程实施中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课程编制者、督导人员、有关的专职研究人员及实施者共同进行探索研究和实验。

合作研究和实验都不是一时一事的行为而是一个有确定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较长时间的共同行为。

通过共同研究和实验,可以获得课程及课程实施理论的深化与创新,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创造出新的课程实施的方法与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