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中的Excel函数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中的Excel函数

一、基本概念1. 什么是函数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Excel函数即是“预先定义,执行计算、分析等处理数据任务的特殊公式”。

以常用的求和函数SUM为例,它的语法是:SUM(number1,number2,......)这个函数的功能是求number1、number2等括号里面各参数之和。

如SUM(1,2,3,4) 就表示求参数1、2、3、4之和。

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通过计算器或者口算来得出结果,但函数提供了一个更便捷的方式,这就好像我们把一叠纸装订起来,我们可以用线缝,用胶水粘,当然也可以用订书机“咔嚓”一下解决问题,函数往往就像这个订书机,是我们计算和统计的好工具!(1)函数的组成一个函数由:函数名、一对括号组成。

括号里面:各个参数、逗号(分隔参数之用)。

●函数名是函数的主体,一个函数只有唯一的一个名称,它决定了函数的功能和用途。

如SUM是求和函数,MAX是求最大值函数等。

●函数名后面必须有一对括号。

注意:这对逗号是英文状态下的扩号。

●括号内用逗号分隔的内容称为“参数”。

注意:这个逗号是英文状态下的逗号。

2. 函数的参数看看一下几个函数:SUM(1,2,3,4)SUM(5)SUM(x,y,z)SUM(A1,B1,C1)SUM(A1+5,B1-6,C1×D1)参数可以是常量,如“1、2、3、4、5等”或是文本等;也可以是变量,如未知数“x、y、z、a、b、c”等;也可以是单元格引用,如“A1、B1、C1”等;也可以是一个表达式,参数还可以是逻辑值(例如TRUE或FALSE)、数组、错误值(例如#N/A)或单元格引用(例如E1:H1),甚至可以是另一个或几个函数等。

参数的类型和位置必须满足函数语法的要求。

这里我们最常用的参数就是“常量”和“单元格引用”。

如何输入和使用函数呢?在Excel中,函数一般是在公式中使用的。

(1)什么是公式公式的一般形式是:=<表达式>表达式可以是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和字符串表达式。

表达式可以由运算符、常量、单元格地址、函数及括号组成。

但不能含有空格。

特别要注意的是:公式中必须有“=”号。

=1+2+3+4=F1+F2+F3=SUM(A1,B1,C1)以上都是公式。

(2)函数和公式函数和公式有什么联系呢?函数可以是公式的一部分。

一般情况下,函数前面加上“=”号就是一个公式。

如“SUM(A1,B1,C1)”是一个函数,加上“=”号,变成“=SUM(A1,B1,C1)”就是一个公式了。

(3)复制公式公式本身就比较繁琐,有时要一一输入公式是很麻烦的,这里,我们可以对公式进行复制来加快我们的操作。

在复制公式时,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

如下图中,D2单元格中已经输入公式“=(C2-B2)/C2”,下面还需要●向D3单元格中输入“=(C3-B3)/C3”;●向D4单元格中输入“=(C4-B4)/C4”;一遍一遍输入很繁琐,我们这里开始复制。

选定D2单元格,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句柄。

一直拉到D4单元格后松开鼠标左键。

这时,我们发现D3和D4单元格中已经填入了公式,且都比较正确。

D2中的公式“=(C2-B2)/C2”复制到了D3单元格变成“=(C3-B3)/C3”,列号未变,行号均加了1。

D2中的公式“=(C2-B2)/C2”复制到了D4单元格变成“=(C4-B4)/C4”,列号未变,行号均加了2。

原来,D2中的公式的C2、B2都是绝对地址,其行号或列号会随着所在单元格的行列号变化而对等变化的额。

例如,如果将D2中的公式复制到D10中去,则公式中的C2会变成C10,B2也会变成B10。

那什么是绝对地址呢。

如下图中,要求计算各分公司销售额所占总计的比例。

这里先输入C3中的公式:“B3/B9”。

然后复制公式到C4中,发现公式复制错误。

C4中的公式变成了“=B4/B10”。

根据前面我们了解的相对地址的知识,我们不难了解:C3公式中的B3、B9都是相对地址,其所在地由C3变成了C4,行号增加了,则公式中各相对地址的行号都会增加1。

B3变成B4是正确的,B9变成B10就错了,我们看看B10单元格在哪里,完全是一个空白单元格。

原来,C3的公式中,B4我们需要复制过去后让它变化,而B9是一个固定的单元格,不能变,这里就应该把B9变成一个固定的单元格,即绝对地址。

将B9改为$B$9就成了一个绝对地址了。

$相当于一把锁,$B$9是加了两把锁:$B表示列号被锁定,$9表示行号被锁定了。

这样,我们把C3的公式改为:“B3/$B$9”,然后复制到C4:C8单元格中去。

二、使用函数输入函数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在要产生结果的单元格中输入公式,公式中包括函数名、括号、参数、逗号等。

二是通过“函数向导”的方式来输入函数。

如下图中,要求求每个考生的3项成绩之和。

(1)直接输入函数这里,我们先计算学号为T1的学生总成绩。

首先,选定要产生结果的单元格。

这个单元格要存放函数,并存放和显示函数计算的结果。

这里我们首先选定E3单元格。

再单击E3单元格,使其进入编辑状态,直接输入或在编辑栏中输入“=SUM()”。

然后,将光标置入括号内,再在括号中输入参数,这里可以直接输入“B3,C3,D3”,还可以用鼠标直接单击用引用的单元格B3,然后按住Ctrl键,一一单击其他参数:C3、D3。

最后,单击Entet键完成公式的输入。

这时,我们发现在E3中显示出求和的结果为“238”。

但在编辑栏区显示的却是该单元格中的实际内容——公式“=SUM(B3,C3,D3)”。

有的同学要问了,刚才我们一直在说函数,怎么这里出现了公式?另外,刚才介绍函数时,没说要加“=”号呀?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刚刚在E3单元格中输入的:=SUM(B3,C3,D3)这并不是一个函数,而是一个公式。

这个公式由“=”号和函数“SUM(B3,C3,D3)”组成。

我们在单元格输入的都必须是公式,而任何公式都必须有一个“=”号。

当然,公式的表达方法也有多种方式,如=SUM(B3:D3)此公式中的SUM只有一个参数,就是B3:D3,表示B3和D3间所有单元格(B3、C3、D3)。

其一个参数的效果和3个参数的最终效果是一样的。

当然,公式也可以不用函数而达到同样的效果,如:=B3+C3+D3这里没用到函数,而是一个加法表达式。

(2)通过“函数向导”方式输入函数选定E3单元格,单击“插入函数”按钮。

打开“插入函数”对话框。

在“选择函数”中选择“SUM”。

打开“函数参数”对话框,这里系统已经自动输入了一个参数“B3:D3”,如果我们需要修改,可以原参数上直接修改,也可以单击输入框右侧的按钮。

这时,进入“函数参数”选择界面,我们可以用鼠标直接在工作表上选定一个范围,作为参数。

这里我们可以选择B3:D3。

单击Enter键返回到“函数参数”界面。

我们可以对其他参数一一修改或通过按钮,在工作表上直接取值。

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函数的设置。

这时,我们发现,工作表E3单元格中已经输入了函数,并且自动加上了“=”号,即输入了一个公式。

三、必考函数1. SUM求和函数【格式】SUM(参数1,参数2,参数3……)【功能】求各参数之和。

2. A VERAGE求平均值函数【格式】A VERAGE(参数1,参数2,参数3……)【功能】求各参数的平均值。

3. ABS求绝对值函数【格式】ABS(参数)【功能】求参数的绝对值。

【举例】函数“ABS(-5)”的结果是5。

4. MAX求最大值函数【格式】MAX(参数1,参数2,参数3……)【功能】求各参数中的最大值。

【举例】函数“MAX(2,3,1,5,6)的结果是6。

5. MIN求最小值函数【格式】MIN(参数1,参数2,参数3……)【功能】求各参数中的最小值。

【举例】函数“MIN(2,3,1,5,6)的结果是1。

6. RANK排名函数【格式】RANK(参数1,参数2,参数3)【功能】求参数1在参数2这组数字中的排名数。

参数3为0或没有,则按降序排列;非零值,则按升序排。

【说明】参数1为指定的一个数或一个单元格,参数2为一组数或一组单元格(参数1也是这一组中的一员),参数3是设置升序或降序。

所谓升序,就是最小的数排名为1;降序,就是最大的数排名为1。

【举例】求各学生总成绩排名。

我们首先计算学号为T1学生的排名,选定F3,启动“函数向导”,打开“插入函数”对话框。

在“搜索函数”框中输入“RANK”,按Enter键。

在“选择函数”中选定“RANK”后单击“确定”按钮。

打开“函数参数”对话框,下面开始设置RANK函数的参数:第1个参数:就像参加一个比赛,首先我们要明确参加排名对比的“选手”是什么谁?是学号?还是高等数学的成绩,还是大学语文的成绩,大学物理的成绩?仔细考虑好了,原来是学号为T1的“总成绩”,即单元格“E3”。

第2个参数:参数2是确定所有“选手”。

这里参加对比的是应该是学号T1到T10的10个人的“总成绩”,即单元格“E3:E12”。

现在明白了吧,RANK函数就是将参数1这个选手,放在参数2这个选手群中去对比,从而得出参数1这个选手的座次号(第*名)。

第3个参数:所谓排序存在两种情况,如“1~9”9个数字,可以排成“1、2、3、4、5、6、7、8、9”,也可以排成“9、8、7、6、5、4、3、2、1”。

第一种排序为升序,数字越来越大,从排名看,数字“1”排名第一位,是老大;第二种排序为降序,数字越来越小,数字“9”是排第一,而数字“1”的排名是第9。

RANK函数的第3个参数就是设置降序或升序的。

这里输入“0”或什么都不输入就表示是降序,如果输入非零的任意数字,则按升序排序。

考虑成熟后,我们在3个参数中按下图输入数据。

单击“确定”按钮,看看计算的结果,如下图所示,学号为T1的总成绩排名为“4”,即第4名。

同理,在F4:F12中分别输入公式,可以得到最终的排名。

注意:这里如果复制公式的话。

公式“=RANK(E3,E3:E12,0)”中,参数1中的E3应设为相对地址,参数2中的E3:E12应改为绝对地址$E$3:$E$12,否则复制过去的公式会是错误的。

7. IF条件函数【格式】IF(参数1,参数2,参数3)【功能】首先看参数1的条件是否满足。

如果满足,则转到参数2;如果不满足则转到参数3。

【说明】参数1为任意一个可判断TRUE或FALSE的数值或表达式,参数1为TRUE时参数2有效,为FALSE时,参数3有效。

【举例1】如果某学生的总成绩在200分以上,则在“奖金”列上显示“100”(表示给予奖金100元)。

首先,我们来理顺这其中的逻辑关系,以学号T1的学生为例:如果其“总成绩>200”为真,则在奖金列(G3)显示“1000”;如果其“总成绩>200”为假,则在奖金列什么都不显示;这样,我们就清楚了:●“总成绩>200”就是那个条件,就是参数1;●奖金列(G3)为1000,就是参数2;●参数3是空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