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艺美术通常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 造型艺术之一。
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故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
工艺美术的类别:特种工艺艺用纺织工艺绘画民间工艺编结工艺图书装帧工艺书法。
历代工艺美术专注:春秋末年《考工记》,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
2.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深入生活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按照其创作意图把对实际生活的感受与认识统一起来,酝酿、创造成为艺术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活动。
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艺术构思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有:打腹稿、记要点、拟大纲、列人物表等等。
艺术构思的实现,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生活到艺术的质的飞跃。
艺术构思中常见的和重要的心理现象有: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
3.意象物化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而物化是中国古典文艺学、美学关于审美创造的独特范畴,它发端于老子哲学,成熟于庄子哲学。
庄子的“心斋”奠定了物化的心理机制,审美移情是它的表现特征。
物化移情不同于西方的移情美学,它是一种物我互为主体的移情,是“天人合一”。
物化的最高境界是物我互化,这是一种忘我的精神境界。
物化显现了中国古代审美创造理论的巨大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可理解为心里想的用现实的手法表现出来。
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做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5.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也就是说只有理式世界是真实的,而现实世界知识理式世界的摹本,那么艺术世界当然更不真实了,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实隔着三层”柏拉图对艺术的认识依据于他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他力图从具体的艺术作品中找出深刻的普遍性来。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核心“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把艺术的饿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又包含深刻的辨证法思想,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艺术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离不开理性也离不开感性。
在艺术作品中人们总是可以从有限的感性形象认识到无限的普遍真理。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文以载道”说,南北朝时期,刘勰《文心雕龙》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文与道的关系上更是走上了极端,,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6.艺术与哲学艺术,不仅有优美的形式,而且有深刻的内容,是意识形态诸形式之一。
作为艺术的思想内容,它可以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哲学等观点。
象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高尔基、曹雪芹等等,他们不朽的文学作品,都包含着社会和人生的哲理,他们本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深刻的思想家。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处于意识形态的最高层。
意识形态诸形式(包括艺术在内)也为哲学提供思想素材,哲学则为它们作理论的论证。
因此,哲学与艺术都属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是相互关联、相互印证的关系。
住、行、用的各个方面,是人造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艺术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设计品类呈现不同的艺术形态。
其本质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
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在物质层面,它是人造物的艺术方式,它创建了艺术质的人造物系统。
在非物质层面上,它同样采用艺术设计方式,对事物进行筹划、安
排。
如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
8.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作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
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蕴追求的体现,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9.艺术批评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
艺术批评的对象包括一切艺术现象,诸如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
判断评价的一种写作活动,其主观性大于客观性,体现了写作者个人的强烈个性和态度。
越是具有独立态度和观点的批评,越是具有批评的价值和可读性,那种四平八稳、八面玲珑的批评并不是批评。
艺术批评既可以指一种活动,也可以指这种活动的结果。
艺术批评具有二重性的特点,即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