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柏浪涛考点+真题

柏浪涛考点+真题

柏浪涛2010年刑法套餐第二季刑法100个星级考点 + 100道题复习资料:由于授课时间所限,100个星级考点无法一一详解。

详细内容可以参考柏浪涛著:指南针2010年《刑法攻略》(研究出版社)。

说明:试题都是不定项选择题。

应注意的是,不必用这份试题的答对率来检测自己的复习状况,否则会崩溃的。

因为题目很难,难在每项都是个考点,而司考命题不会如此。

所以,重要的是掌握其中的考点,而非答对率的高低。

答案解析在课堂讲解。

该套试题是修正版,与课堂讲解版的个别试题有差别。

总论一、刑法的解释方法★扩大解释走私弹壳解释为走私弹药、故意毁坏财物解释为包括动物、类推解释缩小解释特别自首中其他罪行仅解释为不同种的罪行补正解释纠正解释,减轻处罚解释为法定刑以下不包括本数当然解释反对解释【1】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将破坏军婚罪中的“同居”解释为包括通奸,属于类推解释同居:通奸加共同生活B. 将重婚罪中的“婚姻”解释为包括事实婚姻,属于类推解释扩大事实婚姻:以夫妻名义加公开同居C. 盗窃罪中规定有“盗窃金融机构”的情形,将“金融机构”解释为包括自动取款机,属于扩张解释D. 将侵犯通信自由罪中的信件解释为包括电子邮件,属于扩张解释答案:B二、罪刑法定原则★2个思想基础:民主主义,自由主义。

8个要点:(1)法律主义;(2)禁止习惯法;(3)禁止事后法;(4)禁止类推解释;(5)禁止绝对不定刑及绝对不定期刑;(6)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7)禁止不均衡、残虐的刑罚;(8)明确性原则【2】下列情形,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有(A )A. 在适用刑法时,应作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解释取向应客观独立,只有在对被告不利的,但不是所有的都这样B. 在解释刑法的含义时,应从立法原意中去寻找,而不能从客观现实中去寻找正好相反C. 法官在判决书中将法学理论作为判决理由没说是法定依据,可以D. 在行政法中规定罪刑规范不可以答案:C三、罪刑相适应原则★1.刑罚的尺度 == 客观危害性 + 主观罪过性(故意、过失) + 人身危险性。

2.具体操作:刑罚应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3】下列情形,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有(ABC)A. 在决定刑罚时,主要依据客观侵害性、主观罪过性及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B. 对累犯从重处罚,主要是考虑到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C. 对自首从轻处罚,主要是考虑到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D. 抢劫罪将“入户抢劫”作为法定刑升格条件,主要是考虑到犯罪的客观侵害性多了法益侵害答案:ABCD 判刑人身危险性,追溯时效是形势政策的原因,四、刑法的空间效力★4个原则:属地、属人、保护、普遍普遍管辖依据的是我国刑法典【4】根据属地管辖原则,下列情形中我国有管辖权的有(AC )A. 甲国人和乙国人在北京旅游,发生口角,甲国人杀死了乙国人B.从哈尔滨开出的国际列车进入俄罗斯境内,车上一位蒙古国人杀死了一位俄罗斯人。

三个月后,这位蒙古国人潜逃至内蒙古C. 美国人甲欲杀死中国境内的中国人乙,向乙寄送炸弹,炸弹刚到中国海关便被发觉D. 从法兰克福飞往中国的德国客机,飞到俄罗斯上空时,乘客甲抢劫乘客乙答案:AC五、单位犯罪★1.主体资格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以下三种不得以单位犯罪论的情形:一是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

二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得以单位犯罪论处。

三是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直接以自然人犯罪定罪处罚而不以单位犯罪论。

2.单位与成员关系3.罪过形式可以过失犯罪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个人犯罪、过失)4.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单位不能构成的: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5】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 外国公司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适用我国单位犯罪的规定B. 甲公司主要从事正当业务,后经公司股东集体讨论,以公司名义销售盗版光盘,所得收益归公司所有。

该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属于单位犯罪C. 乙工厂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吊销营业执照,此时可以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D. 单位犯罪因为是单位集体决策所为,所以都是故意犯罪答案:D六、不行为1.作为与不作为的关系★与故意过失无对应关系除了作为、不作为还有作为和不作为的结合(不能归到作为、不作为例:抗税罪)2.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1)应为先行义务客人自身危险造成的或引起的没有作为义务,(2)能为(3)不为(4)等价性程度达到作为的程度相约系列:除非危险是义务人创设的或高度危险活动,否则没有作为义务【6】关于不作为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医生甲接到病人求救电话,基于泄愤心理,拒不出诊,病人因未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甲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不作为没有达到杀人的程度B. 乙由于过失将朋友反锁在车里,随后发现,但基于报复心理,不予释放,致其重伤。

乙构成不作为的非法拘禁罪C. 王某开车不小心撞伤李某,打车送李某去医院,途中谎称要买烟便下车,出租车司机丙等不到王某,担心自己被认作肇事者,便悄悄将李某抛弃在市区马路边,然后开车离去。

后李某因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丙构成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不到杀人的程度,只到遗弃罪程度D. 丁遭到孙某的绑架,奋力反抗,致孙某重伤倒地,血流不止,丁故意不予救助,扬长而去,孙某因未得到及时救助死亡。

丁构成不作为犯罪答案:AD【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D )小孩就有A. 甲和王某是成年人,两人相约逛街,王某遇车祸,甲见死不救,离开现场。

甲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B. 主人乙看到家中老管家高烧不退,不理不问,老管家因病致残。

乙构成遗弃罪职务行为引起的抚养义务C. 丙和李某相约登山,在险峰处李某受伤被困,丙不予救助,李某因病致残。

丙构成遗弃罪D. 脱逃罪是作为犯,抗税罪是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脱逃罪也可以不作为答案:BC七、因果关系1.条件说:★(1)条件关系的限定:行为——结果(2)条件关系的特殊情形:假定的、二重的、重叠的。

2.相当说:★介入因素三标准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如果怎么样就不会怎么样客观上现实的结果有因果关系+主观上有故意、过失等不免责事由=构成犯罪【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D )A. 甲以120公里时速驾车(该高速公路限速为100公里),将突然跑上公路的王某撞死。

事后证明,即使甲不超速,王某也会被撞死。

因此,甲的行为与王某死亡没有因果关系现实的结果B. 李某向乙索要毒品,乙赠送。

后李某吸毒过量死亡。

乙的赠送行为与李某死亡没有因果关系有危险自己可以控制,也是生活行为没因果关系C.甲入户抢劫乙,对乙使用暴力,乙跳窗逃跑,由于是二楼,并不高,便想跳到一楼大街上,刚跳下去,不巧被一辆车撞死。

甲构成抢劫罪致人死亡只构成抢劫罪,意外事件D. 甲开枪射击立于悬崖上之乙,乙虽未被枪击中,但因枪声所吓,导致失足坠崖而死。

甲的开枪行为与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答案:BD【9】下列说法错误的有(BCD)A.甲用刀砍伤乙,致其轻伤,但因感染破伤风而死亡。

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另,被害人的特殊体质都有因果关系B.丙与丁都对A 有仇,丙见丁向A 的食物中投放了5 毫克毒物,且知道5 毫克毒物不能致A死亡,遂在丁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 毫克毒物,A 吃下食物后死亡。

丙投放的5 毫克毒物本身不足以致A 死亡,故丙的投毒行为与A 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重叠的因果关系C.王某和刘某在街头打架,王某持刀追砍刘某,刘某狂逃,在闹市区未看清红灯,结果被一辆汽车撞死。

王某的行为与刘某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介入因素异常要情景化理解,此处不异常杀人既遂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D.张某来到李某家铁门外,门紧锁,便持刀叫嚷要杀李某,让李某开门。

李某从阳台逃跑,脚不慎踩空摔死。

张某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答案:BCD八、正当防卫有不法侵害就是正当防卫,无就是紧急避险。

主人疏忽管理狗咬人,是正当防卫。

1.不法侵害性和现实性:★不法侵害:包括只有客观的或客观主观都满足的、过失的不法侵害2.适时性和紧迫性:假想防卫不能是故意假想防卫结果:过失、意外事件。

事后防卫:故意、过失、意外事件。

3.必要性和相当性:防卫过当。

假想防卫必须有紧迫性,不能故意犯罪。

4.特殊正当防卫★【10】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BCD )A. 甲用刀刺李某,李某夺刀反击,将甲刺伤,甲拔枪打伤李某。

甲属于正当防卫B. 乙刑满释放,但狱警王某故意不予释放,乙脱逃。

乙构成脱逃罪正当防卫,不是自救行为,自救行为是不紧迫C. 丙携带凶器抢夺贾某,贾某可以行使特殊防卫权是抢夺转化成抢劫,特殊防卫权中的抢劫不包括此类型D. 丁用刀抢劫齐某提包,两人搏斗中,提包掉地上。

丁见打不过齐某,便躲过齐某捡起提包就跑,齐某追上将丁一刀砍死,夺回提包。

齐某属于正当防卫答案:ABCD【11】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对于特殊正当防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甲正在给乙下毒,欲毒死乙,被丙发觉,丙可以对甲行使特殊正当防卫没有人身暴力B. 甲用酒灌醉乙,正准备抢劫乙的财物,被丙发觉,丙可以对甲行使特殊正当防卫C. 甲用暴力强奸乙,丙看到后,将甲打昏在地,并用砖块砸死甲。

丙属于防卫过当事后防卫D. 甲用枪胁迫机长,劫持飞机,乘客乙与甲搏斗,致甲死亡。

乙属于特殊正当防卫答案:D九、紧急避险★1.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分。

2.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错误【12】下列关于紧急避险的说法,正确的有(B )A. 为了保护自己10万元货物,而损害他人10万元货物,为此可以进行紧急避险B. 甲侵害乙,紧急情况下,乙为了防卫拿起丙的台球杆打倒甲,台球杆也被打折了。

乙的行为对甲而言是正当防卫,对丙而言是紧急避险C. 在正常情况下,消防队员面临火灾不能紧急避险D. 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是过失答案:ABCD十、其他客观阻却事由★1.被害人承诺2.自救行为【1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D )A.甲经过犯罪嫌疑人乙的同意,帮助其毁灭有关的无罪证据,并伪造不利于乙的证据。

乙的承诺有效,甲无罪B.乙养了一只藏獒(价值10万元)。

某日乙外出后,甲给乙打电话,欺骗乙说:“你饲养的藏獒冲破栅栏逃出来了,可能会咬死他人,情况紧急,可以将其杀死吗?”乙说:“可以。

”甲杀死了藏獒。

甲无罪C.甲、乙、丙住在宾馆时,打电话叫来卖淫女王某,王某进房间后发现人多便退出,被甲等人拦住。

甲等人不顾其反抗,实施了强奸行为。

事后,王某向甲索要2000元,甲答应。

甲等人无罪事后承诺无效D.工厂老板快要倒闭,还拖欠员工工资,准备跑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