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研究方法》论文题目:朝鲜族传统婚礼习俗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社会学2012级姓名:尹哲锋学号: 21141640582015年12月摘要:从朝鲜半岛迁徙过来的朝鲜族,在迁入中国的一百多年中,其传统婚礼经历了几个历史发展阶段,新郎、新娘的婚礼呈现出本民族的独自特点。
受外来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影响,朝鲜族婚礼兼具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
关键词:朝鲜族;传统婚礼;服饰;民族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
每个民族都以独特的文化特征显示其独有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不同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所创造出的文化也以各种途径和方式在一个民族中不断传承。
从人类学的角度讲,婚礼表达着一个民族的人生价值观,传递其对婚姻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婚礼不仅是人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特殊且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有着丰富的文化蕴涵。
民族传统婚礼服饰是融合民族特性、文化特性、美学特性、现实需求性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创造。
我们进行民族传统婚礼的研究,对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传统、认识民族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朝鲜族传统婚礼仪式朝鲜族男女的联姻中间需要一个“媒人”。
首先,男方家要让媒人到女方家“看善”,这一点与汉族的“相亲”相似。
如满意,小伙子即正式向姑娘求婚。
女方家答应了这门亲事,男方家就要往女方家送“四柱”。
“四柱”就是在一张纸上写好小伙子的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时)。
女方要拿姑娘的“四柱”与之对“穹合”。
所谓“穹合”,就是指男女的生辰八字是否相顺而不相克。
如果相合,女方就托媒人通知男方,说两个人的“穹合”相对。
这时,男方可以确定举行婚礼的日期并将彩礼送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缎”、“红缎”等。
结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
新郎一行人手捧用红布包着的木雕大雁来到新娘家后,新娘家用木盆把木雁接过去,然后把新郎让进客房--“舍廊房”,新郎在此戴上纱帽,系上冠带,新娘头戴“簇头里”、身着“汉衫”然后双双走进“樵礼厅”举行结婚仪式。
结束后,新郎便开始“赏大桌”,即品尝佳肴,由新娘家的客人和自家的亲戚们陪同。
行过樵礼仪式后,双方便正式结为夫妻。
过去,朝鲜族婚俗沿用中国古代的六礼习俗,非常传统复杂,礼仪繁多,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得以简化,现在主要有纳彩、纳币和迎亲3个程序。
纳彩,就是定婚,男方家向女方家提亲时要送礼物。
纳币,是男方家给女方送去青缎、红缎等彩礼。
迎亲,即新郎迎娶新娘,正式举行婚礼,也最为隆重。
朝鲜族婚礼有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
新郎去新娘家迎亲,要带上用木头做的大雁,象征新婚夫妇像大雁一样忠贞爱情,永不分离。
新娘家会为新郎办丰盛的喜宴。
新郎坐在案前,须先喝3杯酒。
喜案上最为醒目的是煮熟的整鸡,鸡嘴上衔着通红的辣椒。
民间传说红为阳,可以驱邪避鬼,也隐喻早生贵子。
在饭碗里要埋上3只鸡蛋,新郎吃一半,新娘吃一半,寄寓生儿育女、生活美满的良好祝愿。
新郎新娘互换礼品后,要行交拜礼。
新郎新娘离开新娘家时,要一起向新娘父母及长辈辞行,新娘要带上嫁妆和礼品。
过去,新郎骑马,新娘坐轿,现在都改成坐小汽车了。
新娘到新郎家后,同样会受到热情隆重的欢迎和接待。
新娘也要接受喜宴,并从满桌丰盛的佳肴中拨出一部分送回娘家,以示自己在婆家受到了隆重的接待。
上宾们回家前要到洞房去,叮嘱新娘上敬公婆,下爱弟妹,夫妻和睦,好好过日子。
晚上,要举行热闹红火的家庭娱乐会。
结婚第二天,新娘要为全家做早饭,露一露自己的厨艺。
早饭后要行“舅姑礼”。
新娘把准备好的礼物拿出来,一一赠给公公婆婆和小叔子、小姑子及其他近亲属。
最后,把礼物送给新郎,然后两人互相对拜。
第三天,新娘伴着新郎,带上丰美的食品,高高兴兴地双双回娘家,叫“回门”,婚礼圆满结束。
二.朝鲜族传统婚礼形式朝鲜族青年男女结婚,要举行两次仪式方能成为正式的夫妻。
第一次是男方家“嫁”儿,女方家迎婿。
这一天,新郎头戴纱帽,身穿礼服,脚穿白袜。
新娘要穿淡绿色的上装,下穿红色的长裙,外披长衣,脚穿白袜和勾勾鞋。
新郎由傧相陪着前往新娘家,傧相一般由新郎的父亲或叔叔来充当,新郎还要随身携带一些礼物,此外还要带上婚书和“木雁”。
新郎到新娘家门前,新娘家在马下放一条麻袋,新郎下马时第一脚必须踩在这个麻袋上。
麻袋里装的是稻谷之类的粮食,意思是新郎新娘婚后稻谷满仓,生活富裕。
新郎下马后,把带来的“木雁”、婚书、礼物等交给新娘家的人。
递交“木雁”,意思是前来寻觅配偶。
“木雁”要由岳母接收。
在举行仪式时,新郎带来的那只“木雁”被摆在桌子上。
在婚礼仪式上,首先由主婚人宣读婚书,新郎用手指蘸取水盆中的净水,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弹撒,然后新郎用筷子把碗里的栗子夹起来翻一个个儿。
在这之后,新郎新娘互行跪拜礼。
仪式结束后,新郎抱着“木雁”走进屋里,拉开洞房的门,把“木雁”顺着炕面推到炕里,他们认为如果“木雁”仰着身,则意味着头胎生女孩子了。
三.朝鲜族传统婚礼特色婚姻在朝鲜族人们的生活中是一件大事。
姑娘和小伙的接触传话,需要有一个“媒人”。
首先,男方家要让媒人到女方家看女方情况如何,这叫“看善”,与汉族的“相亲”差不多。
如满意,小伙正式向姑娘求婚。
女方家如果也愿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
四柱,就是在一张纸上写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年、月、日、时)。
女方家接到小伙的“四柱”后,再拿姑娘的“四柱”对”穹合”。
所谓”穹合”,是指男女双方的属相是否相顺而不相克。
这不是简单地看合得来合不来,而是要认认真真地看二人的生肖能不能完全对上。
如二人生肖不合,婚事就没有希望了。
如果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经媒人通知男方家,说两个人的“穹合”相对。
男方家就可把举行婚礼的日期通过媒人传话给女方家,这叫“择日”。
女方家得到“择日”的信儿,便占卜吉凶。
如果是吉,就可以许婚了。
这时,男方家要把彩礼装在彩礼柜中,送到女方家去。
朝鲜族婚姻的移礼尽管因男方家生活水平不一而各异,但一般都要有”青缎”、”红缎”等上乘衣料送给女方家,供新娘做衣裳、裙子、被褥之用,这叫“纳币”。
到这时,结婚前的准备工作基本妥当了,于是对方便按选好的吉日举行婚礼。
结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
这一天,在迎亲队伍的最前头,有专人手捧用红包巾包裹的木雕大雁走在前头,新郎骑马或坐轿居中,后面有一班随从人员跟着,叫“后行”。
“后行”一般是新郎的爷爷或叔叔等长辈,被称为“上客”或者“上宾”。
新郎一行人来到新娘家后,新娘家用木盆(朝鲜族盛米或糕点之类食品的用木头凿成的器皿)把木雁接过去,然后把新郎一行人让进客房——“舍廊房”(耳房)。
新郎在舍廊房戴上纱帽(这是过去朝鲜族人穿官服时所戴的一种用丝织成的冠),系上冠带,显得高雅、文质彬彬。
新娘头上戴“簇头里”,这是一种类似花冠的东西,手戴“汉衫”(用五色彩绸衫和白色甲纱做成,用来遮新娘的手)。
然后,新娘在“引进”(即前导人)的陪伴下,走进醮礼厅(举行结婚仪式的房子)。
新郎站在东侧,新娘站在西侧。
新郎先向新娘行鞠躬礼,然后用彩绸托着盏台向新娘让酒。
新娘谢杯,将酒退回。
醮礼仪式结束后,新郎便开始“赏大桌”,就是品尝已经摆好的美味佳肴。
这时新娘不陪坐,由新娘家来的客人和自家的亲戚们陪同。
新郎品尝后的饭菜要送到新郎家。
新郎家接到新娘家的人送来的这份佳肴,先要在祠堂祭祀一番,然后全家同亲戚一道分享。
新娘家送饭菜的目的是向新郎家表明他们是怎样款待姑爷的,而新郎家也可从中得知新娘家的家境如何。
行过醮礼仪式,新郎新娘便正式成为夫妻。
新婚第一夜,新郎、新娘住的房间叫做“厢房”。
晚上,当新郎走进厢房的时候,新娘仍穿着在举行醮礼时穿的服饰,静坐在厢房。
厢房一角点着两只蜡烛,另有一张小桌上摆着果品、糕点。
靠近后窗的地方用屏风围起来。
新郎一进厢房就脱下纱笠和“周衣”(朝鲜族出门或过节时穿的大罩衣,系一种礼服),走到新娘背后,两手从新娘腋下探过去,给新娘解开系在腭下的”簇头里”的带子,并脱下罗衫,然后把桌上的酒和点心给新娘吃。
有的地方,人们在给新娘系“簇头里”的时候,故意把带子打很多结,叫新郎难以解开而逗弄新郎。
第二天早上,新娘家的亲戚聚在一起,新郎依次行礼,这叫“通常礼”。
新郎根据这些人的辈分,或者跪拜,或者观礼。
“通常礼”结束后,新娘家的亲威相继把新郎请到自家吃便饭,这叫做“认亲礼”。
新郎在新娘家一般要停留三天。
这期间,新娘所在村里的小伙子们都来逗新郎玩耍,即试一试新郎机敏与否,或者提出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让新郎回答,或者与新郎对诗,或者请新郎来跳舞。
三天过后,当新娘离开娘家时,新娘家就不摆设大宴了,这回该新郎家摆席了。
新郎家也要布置一间醮礼厅,新娘就在醮礼厅“赏大桌”。
新娘回婆家的第二天也举行“通常礼”,新娘也要到新郎家的主要亲威家吃便饭。
新郎家还要给新娘家回敬佳肴。
新娘回婆家队伍的“后行”,也是由娘家的爷爷、叔叔等年长者组成。
后行者临返回去的时候,新娘的爷爷或叔叔把亲家请到跟前,把孙女或者侄女交给亲家,并对孙女或者侄女嘱咐道:“你虽然生长在我家,现在已经出嫁了。
从今往后,这家就是你的家了。
”要她好好奉养公婆,夫妻要相亲相爱,一家人要和睦共处,要对得起祖先。
新娘则遵奉长者的吩咐,面对着公婆发个誓,然后拜三拜。
到这时,婚礼才算最后结束了。
过一个月或三个月或一年之后,新娘回娘家去。
这时,婆家张罗着酿酒呀、烙饼呀、打糕呀,再套上车送到亲家去。
四.朝鲜族传统婚礼特点延边朝鲜族青年的婚礼上,新娘身披白纱,胸戴红花;新郎身上穿着笔挺的西服,胸前也戴着一朵红花。
几辆挂着红色彩绸的小轿车组成的车队,沿着市区的主要街道慢慢地行驶。
街道两旁的行人驻足观看,似乎是在向这一对新人表示祝福。
车队到了新郎家门前停了下来,可是新郎新娘都不急着下车,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男方家里新房里什么也没有!只是一间四壁皆白的干干净净的房子。
朝鲜族的习俗要求男方在婚前送彩礼给女方的家里,结婚时新房里的一切家俱、被褥、生活用品都由女方准备,作为新娘的嫁妆,在结婚的喜日子里送来。
这里院外停着一辆卡车,几个小伙子正在忙着卸车。
他们把车上的嫁妆都搬进了新房,并将它们一一布置起来,新房很快就装饰起来了,随后主人在新房的中间摆上了一桌丰盛的宴席。
新娘下车前,男方的家长和哥嫂都来到汽车前跳起舞来,他们用用歌舞表示对家中新成员的欢迎。
舞罢,新郎先下车,打开新娘那边的车门请新娘下车。
当新娘露出半个身子时,新郎便将她抱了起来,在众人的喝彩声中新郎一直将新娘抱到家门口铺好的红地毯前才将新娘放下,拉着她的手走入新房。
这一风俗是向人们表明,新郎是一个强有力的男子汉,他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力量,保障新娘一生平安幸福。
新郎新娘进入新房以后,在伴娘的陪同下入席,正襟危坐。
这时先请新娘的娘家人到席前来观看,然后请所有的宾客都到席前来观看。
丰盛的宴席显示着男方对新娘的欢迎,并暗示着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会亏待新娘的,请娘家人和客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