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在体育课上的作用
作者:孙红芳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12期
摘要:主要叙述了在聋生的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进行教学的意义及特点。
关键词:聋生;游戏;体育课
体育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活动。
体育课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实践课由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四个部分组成。
准备部分可在活动性游戏和徒手操中有机选择并进行灵活运用。
活动性游戏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律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
对于聋哑儿童来讲,还可以使他们得到有效的听力补偿训练,朝着逐步康复的方向发展。
一、体育教学中游戏的教学意义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
体育游戏既可根据场地与器材的多少进行,根据教学的需要有选择地安排游戏内容,使之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及教育意义。
1.培养情操,塑造优良品质
在教学活动中,体育游戏的趣味性、竞争性、公正性正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2.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学生合作的氛围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性格特点,游戏教学往往能吸引聋生积极参与活动,激发聋生学习的兴趣。
3.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体育教学进程中,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同一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其教学效果是不同的。
二、游戏特点
活动性游戏具有趣味性、集体性、知识性等特点。
游戏教学的功能表现在趣味性、集体性、知识性、教育性、创造性、竞争性上。
1.趣味性
游戏的形式活泼、有趣、种类多,能极大地满足学生好动、好奇和追求新异刺激的心理特点,它深受学生的喜爱。
聋哑孩子大多愿动、好动。
2.集体性
处于聋哑孩子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可塑性较强,但是如果教育引导不当,养成了不良习性,则很难改正,因此教师在这一时期肩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
3.知识性
活动性游戏的教学除了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活动能力以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教育性
在活动性游戏中,要以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为出发点,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许多聋生由于生理的原因,存在心理缺陷),塑造聋生完美的人格之目的。
5.创造性
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6.竞争性
竞争性是体育游戏的鲜明特点,充满竞争的活动性游戏为培养少年儿童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建立健康的人生态度等都提供了良好契机。
聋哑孩子是个弱势群体,这方面尤其需要加强。
综上所述,游戏式教学作为一种体育手段,可以从思想意识、行为观念等方面培养少年儿童,使之成为既有竞争意识又有创造能力的人,它能帮助聋哑孩子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加深人与人的沟通,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进而融入主流社会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编辑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