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发展十年总结回顾

企业发展十年总结回顾

企业发展十年总结回顾第一篇:企业发展十年总结回顾十年艰辛,十年腾飞,用我们的业绩来向公司十周年献礼。

我们四厂在郭厂长领导下,聚集人气,理顺人心,加快整改步伐,加大管理力度,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为实现企业高速发展增加员工收入这一共同目标而落实新举措,创造新辉煌公司积极采取各项措施,紧紧抓住市场的有利时机,面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冠星集团订单照样充足,我们四厂更是加紧生产,用满负荷增产来消化各种增加的成本,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我们四厂厂长郭厂长持之以恒地把抓质量当作头等大事,全身心地扑在质量上,建立了以厂长和各级正职亲自抓的“一传到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做法为例,论证了“千锤百炼始成钢”的哲理。

长期以来,无论外部环境是怎样的变化,我们四厂却始终把抓质量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咬住质量不放松”,方方面面都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从而更好的确保我们冠星在市场竞争中以不变应了万变。

我们四厂始终超产有刚开始的超产几百公斤到几吨,在超产的同时更是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当前,我们四厂上下又在凝心聚力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产品生产计划,加强生产调度指挥,严控工艺指标,降低生产消耗,开足马力,实施增产增收、挖潜增效。

因为牵涉到每道工序、每个工种、每台设备,乃至每个人。

面对任务重、困难多、工作量大,我们的各级组织更是迎难而上、知难而进。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力量,投入到保质超产来;千方百计挖掘潜力,节能降耗,增产增效,使每台设备尽可能的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我们的各级管理者在全力以赴抓好这项工作的同时,又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稳定职工的情绪;注重保护好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各方面关心职工,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有旺盛的精力,一心一意忙超产。

我们四厂的员工,勇挑重担,乐于奉献,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网了众多的合理化建议,毫不动摇地将质量意识融入于保质超产的每个细节,多出精品,少出疵点。

否则,没有质量作保证的超产,是无效的劳动,更是对人力、物力及能源的浪费。

经过“千锤百炼”的四厂员工的不泄努力,我们四厂9月份又创公司超产记录----保质超产40吨。

取得成绩的四厂人没有骄傲,依然是默默的工作在生产一线,为我们冠星的发展他们不言辛苦。

在郭厂长的领导下我们四厂定会将保质超产持续下去,用一流的工作业绩绩为公司十周年献礼。

祝愿我们的冠星永远的腾飞!!!!第二篇:课改十年回顾总结课改十年回顾总结我国的课改步伐已经迈过十个年头,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边前进。

在此期间,我与全校教师勇立课改潮头,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得有失。

为使全校的课改工作不断深入、有效迈进,现对十年来的课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措施1、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科教师为组员的“课程改革领导组,遵循课改精神,本学校实际与学生实际,又成立了“校本教研开发指导组”学校课改领导组还抽调精干人员,深入课堂进行调研,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校本教材开发计划》、《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等,对全校课改进行整体规划、具体安排,对课程实验班任课教师提出具体要求,确保了课改实施和课程改革评估工作的扎实推进,克服了课改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大力宣传课改课程改革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课程改革没有全校教职工的支持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为了使课程改革深入人心,我们利用教研、每周一上午的晨会、板报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教师和学生宣传课程改革的意义、特点,让全校师生对课改工作由了解到接受、到支持。

3、狠抓课改培训。

培训是搞好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要通过培训让教师接受、领悟,从而变成自觉的行动。

我校青年教师占70%以上,抓好培训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1)、狠抓专业培训。

课程改革刚开始,学校就组织部分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程改革培训,这些教师参加培训回来以后又对本校课改班的任课教师进行再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紧抓机会学习。

近年来,凡是市、县、中心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我们都尽可能组织教师参加,使实验教师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

(3)、恳请专家指导。

学校经常邀请教育局教研室以及行业的专家,来对全校课程改革实验班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收到了良好效果。

(4)、注重校本教研。

为了搞好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学校成立了“校本教材开发指导组”,并根据学校、地方实际开发校本教材,我们努力通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4、注重课改指导。

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学校课改领导组成员经常深入课堂、走入教师和学生中去,与教师进行交流研讨。

学校每月都要组织课改实验班的任课教师进行座谈,总结前期的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得失,对以后的教学提出指导意见。

中心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一次“教研活动座谈会”,并邀请课改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对指导,提出指导意见。

5、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比赛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促进和培养。

通过教学比赛活动涌现了一批教学业务好手。

教师之间互相促进、互相交流,大胆尝试、共同提高。

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水平。

6、夯实技能训练。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

我校经常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各项技能竞赛,通过技能大赛既检验了前一阶段的教学成果,同时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工作成效1、新的教育理念已经走进了师生内心。

课程改革是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对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

十年来,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从困惑、到接受、到自觉的过程。

课改之初,大家对课程改革不以为然,在实践中采取应付甚至抵触的态度。

经过反复培训、深入实践,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正在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广大教师能够自觉地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初步改善了以往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

受惠于课程改革的广大学生,改变了对学校的看法、对教师的看法、对书本的看法、对学习的态度。

2、学生的自主发展得到实现。

由于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实施课程改革的学生与以往同年级学生相比,与高年级学生相比,一是对学习的兴趣浓了,实验年级的学生厌学情绪明显减少。

二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很多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课堂发言积极。

三是动手实验能力明显提高,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学生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一改过去只是死读书、读死书的被动局面。

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

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问题学生明显减少。

3、教师的专业成长迈开了步伐。

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的实施,广大教师丰富了理论知识。

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对现代教育理念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和理解。

二是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

很多老师已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而是用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新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

三是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

多数教师不同程度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改变了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

由较单一的知识传授开始转为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

四是教师的教研意识增强了。

过去很多教师备课依靠现成的“教案”,现在不少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探索出适应改革教学的新路子,很多研究成果在全校改革实施中得到了应用。

三、问题与反思课改实施几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依然不少。

1、是改革实施效果离目标还有差距。

表现之一是对课程改革认识不够,观念转变不彻底,巩固不牢,有畏难情绪,教师的心理准备与知识更新仍存缺憾,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甚至是被动地进行;少数教师仍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问题,难以改变多年形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表现之二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束缚了学校的手脚,限制了师生的发展空间。

表现之三是新的评价体系尚在探索之中,教师既有的教学价值观难以扬弃。

2、是教师队伍整体结构不尽合理,我校年青教师占全校教师的70%以上,教学经验不足,难以胜任改革教学。

这是制约我校课程改革的最大一个瓶颈。

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四、今后方向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我们经过思考,确定了今后方向:1、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改革的师资队伍。

要加大培训力度。

以课改培训、教科研活动为载体,强化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同时,还要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提高课程改革的内涵质量。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实验经验,吸收外地好的做法,进一步推进我校课程改革。

二是强化督查和指导。

根据学校制定的“课程改革跟踪调研方案”,集中时间对全校课改情况进行全面督查指导。

三是加大开发校本课程的力度。

3、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进一步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加强新课程改革硬件建设。

努力开发新课程资源,对新课程所必需的图书、资料等优先予以保证。

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受益,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改革并不难,只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扎实工作。

随着课改实践的逐渐深入,随着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课改必将成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必将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载体,必将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空间,必将成为我校教育教学腾飞的平台。

回眸课改“十年”,续写教育明天宁远镇小学中心校孙丽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喧闹走向冷静之时,宁远镇小学中心校也走过了课改的第十个年头。

在盘点收获的今天,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十年课改路上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盎然春意,分享了金秋世界的累累硕果。

一创建办学模式,成立领导小组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创立了“发展教育办学模式”,建立了科学严格的《宁远镇小学中心校教学管理若干意见》、《教学质量评估细则》、《教师发展性评价细则》、《宁远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成立了以倪拥校长为首的课改领导小组,为课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回眸课改历程,靓点彰显教育发展课改伊始,我们首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程知识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2017年暑期,我们组织教师到外市参观学习,回来后,积极筹备我校承办的市级新课程教学观摩现场会,此次大会我们邀请了北师大课程中心编写组于桂清、李一鸣教授到我校做新课程学科知识辅导讲座,指导课堂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