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慢阻肺及继发症的中医治疗_张景隆

论慢阻肺及继发症的中医治疗_张景隆

第10卷第22期·总第150期2 0 1 2年1 1月·下半月刊133颤,拟补阳还五汤加减。

方如下:黄芪30g,赤芍、地龙、全蝎、僵蚕各10g,当归、红花、桃仁、川芎各6g,蜈蚣2条,夜交藤、益母草、车前子各8g,石斛15g,钩藤20g。

上药服15剂,震颤大减,已能步履,上肢持物也渐正常。

按语:麻痹性震颤也属中医“中风”范围。

《证治准绳》谓:“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

”本病其本气虚血瘀,其标在肝。

气虚血阻,肝阴失养,脑海失养,颤振作矣。

故用益气活血平肝熄风而获效。

5 水肿辛某,女,38岁。

患者素体亏虚,有慢性肾炎史,双下肢水肿反复难愈,进而转中医治疗。

就诊时见下肢浮肿,眩晕,神倦,气短乏力,口淡,腰膝酸软,小便少,舌淡苔薄边微紫,脉细数,证属气血亏虚,精气不足,气血运化失职,治当补气活血,行气利水,拟补阳还五汤加减,见方:黄芪30g,地龙、红花、桃仁各10g,猪苓、茯苓、车前子各15g,当归、川芎各6g,白茅根20g,薏苁仁30g。

上药加减进治一个月,水肿尽消。

终以金匮肾气丸固本,随访一年未复发。

按语:慢性肾炎是久病入络,肾气衰微,瘀血阻滞,运用补阳还五汤大量补气,行气利水而消水肿。

(本文校对:张文娟 收稿日期:2012-09-15)论慢阻肺及继发症的中医治疗张景隆(吉林省辽源市华山医院,辽源126200)关键词:慢阻肺;肺大泡破裂;自发性血气胸;中医药治疗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2.22.095 文章编号:1672-2779(2012)-22-0133-02 2011年6月9日应约为通化铁路退休工人、诊治,张某某,男,72岁,于2002年患中风后遗症,生活尚能自理,原发病肺心症、哮、喘、咳、饮胀,呼吸困难。

每遇外感、节气刺激会发作,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维持。

2008年5月初病发严重,喘急虽吸氧不能缓解,急住医治疗,初诊慢阻肺,渐进性损伤肺组织,气胸合并肺气肿,经胸透、拍片、断层分析等发现该患右肺几乎全感染溃腐,左肺亦溃腐50%以上。

经该院和外请专家教授共同研究认为,该患病损如朽布不堪指,点之可穿孔,若手术需在近肺门处切除,该部多血管交错,恐血难止,更怕缝合时难以挂线。

为此确定不可手术,只能胸穿排气引流解危。

于是做了第一次胸穿引液。

随后2009年、2010年、2011年均在4~5月间复发,亦做胸穿缓急。

但在2011年5月初刚做完第4次穿孔后,不到半月,还未出院,又骤现肺胸气胀饮满,急性发作危象,甚至神昏窒息,被迫又做了第5次打洞救生(仅在1月内即2次胸穿)。

院方束手,提示患者双肺严腐极重,肺大泡连续丛生,难测吉凶,建议转上级医院。

此刻有人建议请中医帮救,于是,来人约请。

望患者头面四肢浮肿、苍暗无华、胸腹膨满、喘息耸肩,虽吸氧难解顽痰壅咽,靠枕依息,不得平卧,生活已难自理,舌紫绛,瘀点,舌体肥边痕,舌下络脉迂曲,口唇亦紫,舌苔灰厚黄腻,逆气上冲,呃噎频作,饮食难下。

小便频,不畅,大便粘腻不爽,无力畅排,血压96/64mmHg。

脉象沉迟濡微,不足指数,三五不调(早搏),神识时昏。

问诊难说清自觉症状,声音低微,甚语无伦次,已现心力衰竭危象,实属西医不可逆状态。

右前胸满布五处胸穿瘢痕,若再做胸穿恐难选下椎支点。

然中医无西医所列病名。

按此当属咳、哮、痰饮结胸、肺胀痨伤等范畴。

分析痰壅肺失肃降,息不归根,脾衰不能胜运,水泛凌心,穷累及肾,气失顺接,将喘脱命危,病情错综,病机复杂,气(阳)阴两虚,标本俱重,十分棘手。

治则:扶正祛病,标本同治,据症给药,合力奏效。

2011年6月15日处方:黄芪150g,当归25g,红参15g,黄精20g,升麻20g,薤白20g,桂枝15g,石菖蒲25g,丹参20g,苏合香15g,茯苓25g,柏枣仁各15g,制附片15g,川贝母20g,瓜蒌25g,胆南星15g,清半夏25g,白果15g,百部15g,功劳叶25g,金荞麦50g,鱼腥草90g,皂角15g,葶苈子20g,猪苓15g,泽漆15g,苏木15g,杜仲20g,续断15g,鸡内金15g,谷芽15g,山药20g,大黄3g,甘草15g。

上药五副以煎药机高压浓缩打汁15袋,日3服5日量,每服另兑人参蛤蚧汁2支、竹苈汁2支,羚羊粉、熊胆粉、三七粉各0.3g,忌辛辣酸涩。

方解:重用黄芪、升麻为升举大气;合当归、红参、黄精以修复肺伤、补精血之源;用薤白、桂枝、制附片以振胸阳、提脾能、消痰凝、水饮之阴翳;用石菖蒲、苏合香、丹参、柏枣仁本为心经要药,今合力复神,固脱养血护君的前提下,用大队化、豁、滚、排痰之药宽胸;又以葶苈子、泽漆,合苏木、皂角、清半夏化瘀、破痰巢、开饮囊、逐痰饮下行不上逆;以杜仲、续断、焦三仙助肾醒脾,以人参蛤蚧汁、竹沥汁衔环任督,羚羊熊胆三七粉抑木型金、祛瘀不伤新。

服药5剂后,有进食要求,自觉身体有点力气,效缓,喘不耸肩,撤氧134 第10卷第22期·总第150期2 0 1 2年1 1月·下半月刊可平卧,排尿量每日1500~2000ml,大便日2次,能爽解。

吐灰黄黑稠浊老痰,日吐量500ml左右。

望舌苔薄白稍腻,唇色转粉,血压98/66mmHg,神识转清,自觉来复,面肢浮肿均消,活动基本自如。

此佳兆也,喜得生机!后以上方连服30剂,能下床轻微活动,咳痰量少,食量有增,尿量每日1500ml左右,大便1~2次,能畅排,血压100/70mmHg,呼吸均匀,面得愉容,神采转新,大见好转之势。

后又合补肺阿胶汤、涤痰汤、百合固金汤、清肺化痰汤、真人养脏汤等分别加减巩固。

到2011年8月25日,调制100多天,疗效倍增,病情基本稳定,面色有华,神情清醒,脉平和(已无早搏、不调现象),唇、舌、苔均正常,饮食规律,尿便顺畅,睡眠良好,血压116/78mmHg,心律65~70次/分,呼吸均匀。

唯觉足步蹒跚无根,不能出室运动。

深思之,此乃气血未能全复,前中风后遗症、脑络阻支配运动神经失常,行动难以自控。

为此,在前方基础上,另加天麻、钩藤、石菖蒲、天竺黄、金银花炭、丝瓜络炭、生地黄炭、侧柏炭、连翘炭、紫草、水蛭等连服15剂,行动有准,能出室外慢步活动,体能逐日增强。

后变汤剂为散剂,日2服,每次约9~12g左右,每月调整1次加减。

至今各项良好,从接受中医药治疗到现在,已经11个月,未再穿胸引液排气。

总顾全过程,初诊转危缓急,继则培土生金,强先天提中气,斡旋五脏六腑,养生机,活经络,醒脑。

为此,获得良效;实受医圣经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振元阳,破痰结,得先贤张景岳提示“善治痰者,惟能使祛之不生,方为补天圣手”,更得当今医学博导、中医大师朱良春大师的“金荞麦(铁脚观音)、鱼腥草药对”。

得周仲英大师经验启发“泽漆汤智合苏木,一则活血化瘀,一则祛痰散结以行水”。

最后治脑梗后遗症,特别得中科院首席研究员王永炎大师“毒损脑络”的新论识指导下,加用了清血中病毒的金银花、侧柏叶、生地黄炭类药合紫草,除血中毒损,获得奇效,使患者全面好转,为此笔者向对此案起经典指导和借鉴并提供有效经验的当今医导大师们表示衷心感谢。

(本文校对:张文娟 收稿日期:2012-09-11)邹燕勤教授治疗滑精验案2则朱晓雷(江苏省中医院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南京210029)关键词:滑精;验案;邹燕勤;名医经验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2.22.096 文章编号:1672-2779(2012)-22-0134-02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邹燕勤教授,师承其父全国著名中医肾病学家邹云翔教授,乃孟河医家费伯雄之第四代传人,是全国名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不仅擅长中医肾系疾病的诊治,对各种内科杂病也颇有经验。

本人有幸成为其学术继承人,在跟师学习中,获益良多,择其医案2则,以飨同道。

1 益肾和络清利法治疗滑精秦某某,男,54岁。

2012年7月3日初诊,患者有前列腺增生伴炎症病史多年,4年前开始滑精频作,转诊各地医院疗效不佳。

自服“补肾”药物后有短暂疗效,但夫妻性生活后滑精再作。

就诊时感腰酸腰痛,尿频涩,活动后有低热感,口咽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略弦。

处方:续断15g,桑寄生15g,制狗脊15g,金樱子15g,覆盆子15g,菟丝子15g,生黄芪30g,生地黄10g,山萸肉10g,五味子6g,虎杖15g,怀牛膝15g,桃仁10g,红花10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知母10g,黄柏10g,车前草15g,白茅根15g,芦根15g。

每日1剂,14剂。

2012年7月18二诊:服药后滑精症状明显好转,无腰痛乏力,无低热咽痛,纳谷可,二便调,舌质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脉细。

原方去怀牛膝,加制黄精20g。

继服14剂。

2012年8月1日三诊:滑精症状消失,腰酸痛好转,口干不著,舌质红,边有齿痕,脉细。

宗补肾固涩,补气养阴,和络清利法续进。

原方去怀牛膝、虎杖,加制黄精20g,川石斛20g。

30剂巩固疗效。

按:滑精为无梦而遗精,甚至清醒时精液流出,多属遗精重症。

本例患者病机属肾气阴两虚,精关不固;下焦湿热,相火妄动,扰动精室。

故以益肾固涩,补气养阴,和络清利法治疗。

邹燕勤教授善用和络之法,是其学术思想特点之一。

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和络,续断、桑寄生、制狗脊、虎杖祛风湿而和络,蒲公英、紫花地丁、知母、黄柏除湿热阻络,车前草、白茅根利尿而通络。

脉络通则气机畅,肾藏精则精关固。

因气阴两虚为本,恐清利湿热之苦寒药伤阴,故加入制黄精、川石斛补肾益气,养阴清热。

《名医别录》云“黄精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

”《药性切用》曰“石斛平胃气而除虚热,益肾阴而安神志”。

2 补气益肾固涩法治疗滑精朱某,男,34岁。

2012年7月11日初诊,患者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