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父母代蛋种鸡各阶段饲养管理重点

父母代蛋种鸡各阶段饲养管理重点

父母代蛋种鸡各阶段饲养管理重点
一、育雏期
饲养管理目标:鸡群健康,鸡只体重周周达标,均匀度在85%以上,骨骼发育良好。

1. 饮水管理
a)雏鸡到舍后要及早饮水,有利于雏鸡体内卵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维持
体内的代谢平衡。

b)初饮时选择温开水,前1天在水中添加葡萄糖、水溶性多维、抗生素

2. 喂料管理
雏鸡开食特别强调要及早开食,少喂勤添
3. 温、湿度管理
保持温度、湿度的适宜、均匀,舍内各处温度相差不超过2摄氏度。

特别提示:温度不可忽高忽低,否则极易感染马立克和传支等疾病,做到“看鸡施温”。

脱温时要求平稳过渡,制定目标温度和脱温计划。

4. 通风管理
通风原则:育雏前期以保温为主、通风为辅;育雏后期逐渐增加通风量
5. 光照管理:
育雏期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直接影响雏鸡采食量和体重增长。

第一周光照时间控制在22-24小时,光照强度控制在30勒克斯以上;两周龄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到9-13小时,光照强度逐渐过渡到5-10勒克斯。

注:10勒克斯相当于25瓦普通灯泡挂在距离地面2米位置,照到地面的亮度。

6. 断喙操作
操作方法正确、断喙人员要固定
二、育成期
管理目标:鸡群体型发育良好,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适时开产。

1. 体型和均匀度的管理
体型是建立在良好骨架基础上的正常体重,体型是骨架与体重的综合表现,良好的骨架是维持产蛋期间高产性能及优良蛋壳的必要条件。

均匀度反映育成鸡的质量,如果性成熟时,鸡群达到标准体重且均匀度良好,则鸡开产整齐,产蛋高峰高,产蛋高峰期长。

1)体重不达标时的管理措施
a. 确保环境稳定、适宜,饲养密度适宜,不拥挤。

b.适当增加饲喂量,增加饲料中粗蛋白质、微量元素的含量
c.推迟更换育成鸡料,但最晚不超过9周龄。

2) 提高鸡群均匀度的管理措施
a.保持鸡群健康、正常的生长发育。

b.喂料均匀,密度适宜,断喙正确
c.采取分群管理。

根据体重大小将鸡群分为三组:超重组、标准组、低标组,
对低标组的鸡群增加营养,对超标组的鸡群降低饲料质量。

2. 更换饲料管理
8-10周龄将育雏期饲料更换成育成期饲料,16-17周龄将育成期饲料更换成预产期饲料,以利于骨骼中钙的储备。

换料应有1周的过渡时间。

例如:第1、2天:2/3的育雏颗粒料+1/3的育雏粉状料;第3、4天:1/2育雏颗粒料+1/2育雏粉状料;第5、6天:1/3育雏颗粒料+2/3育雏粉状料;第7天全部使用育雏粉状料。

3. 光照管理
基本原则:1、育成期要实施恒定的光照程序,不能延长。

2、延长光照刺激进入产蛋期后,光照时间不能缩短。

4. 转群管理
夏季:在凉爽时段转群,如早晨;冬季:在气温较高时段转群,如中午;转入鸡舍提前1-2天预温。

转群前后避免免疫、换料等工作,防止对鸡群造成多重应激。

三、产蛋期
管理目标:产蛋前期高峰上的快,高峰期维持时间长,产蛋后期下降缓慢,整个产蛋期,死淘率低。

1. 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19-22周龄)
管理目标:体成熟与性成熟一致,储备体能,适时开产。

管理措施:
1)换料管理产蛋率达5%(大约19周龄)时,更换高峰期饲料
2)体重管理及时分群管理,确保体重达标
3)光照管理17周龄末,若海兰灰体重达到1160克,海兰褐体重达到1380克,则开始延长光照刺激;若体重不达标,则延迟增加光照,最迟不得
晚于19周末。

17周龄前,若体重提前达到标准(海兰灰1160克、海兰褐1380克),可提前增加光照刺激。

2. 产蛋高峰期饲养管理(23-40周龄)
管理目标:鸡群产蛋率、种蛋率、受精率高,且维持时间长。

管理措施:
1)喂料管理饲料质量要稳定,不能随便更换饲料,确保鸡群采食量
2)体重管理按规定对鸡群进行体重抽测(固定鸡只0.05%),计算平均体重,并及时分析体重变化的原因,对于平均体重下降的鸡群,建议添加1%的
植物油。

3)输精管理最大限度降低输精应激,保证受精率稳步上升。

4)防疫管理关注鸡群新城疫、禽流感H5 H9、法氏囊抗体水平,及时补免;
定期消毒,确保鸡舍环境清洁、稳定。

3. 产蛋稳产期饲养管理(41-53周龄)
管理目标:产蛋率保持稳定
管理措施:
1)饲料管理适当控制采食量,预防脂肪肝
2)防疫管理关注抗体水平,及时补免;饮水管定期消毒。

4. 产蛋后期饲养管理(54周龄—淘汰)
管理目标:确保鸡群生产水平平稳下降
管理措施:
1)调整鸡群:及时挑选和淘汰低产鸡
2)防疫管理:防止脂肪肝和肠炎的发生,坚持定期带鸡消毒。

(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