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生活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作者:程瑞红单位:兴平市南市镇费家庄小学日期:2009年4月11日数学问题生活化复杂问题简单化2006年,我在兴平市双语小学任教,主代二,三,四年级数学。
本校属私立小学,生源比较复杂。
农村学生约占1/3,城市学生约占2/3。
且男生居多,女生少之。
二年级数学课本有这样一道题:有鸡兔同笼,现知道共有30个头,80条腿。
问有鸡多少只?有兔多少只?在这之前,我用这道题考过好几个中学生。
他们的答案几乎一致,通过设二元一次方程求解。
但是二年级的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限。
只会简单的乘除法,一些复杂的加减法。
怎样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怎样引导他们开动脑子,用自己的思维来理解问题?却很是困难。
我查找资料,钻研课本。
颇下了一番功夫,精心准备了教案。
信心十足的准备讲解这道题。
为了醒目,我将问题写在了黑板上。
如下图所示:“同学们,你们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和想法,来理解这个问题”。
我先引导性发问。
“我知道,老师兔有两条腿,还有两只手”。
一个学生抢先回答。
“鸡也有两只手,有两条腿”又一个学生高兴的说。
我很是失望,但我还是掩饰了自己的情绪。
并没有立即纠正他们的错误。
我顺着他们的话题和思维,发问道,“你们是在哪儿看见有这样的鸡和兔呢?”“在电视上,动画片里”,同学们大声说。
“你们有谁在生活中,见过活生生的鸡和兔”我继续问道。
“老师,我在姥姥家的养鸡场里见过鸡”一个学生说:“鸡有两个翅膀,有两条腿,还有一个漂亮的大鸡冠”。
“同学们,你们在电视上和动画片里,看见的鸡和兔,是叔叔和阿姨用笔精心绘制的。
动画片的情节很是虚构,动物外形过分夸张。
但是生活中真正的鸡和兔不是这个样子的”。
我也不想讲解过多的动画片知识,以免增加他们理解的难度。
“到底是什么样子,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呢?”“想·····”同学们齐声说。
“那明天,我让你们见到真正的鸡和兔,好吗?”。
我适时的结束了今天的问题。
下课后,我的心情很复杂,过多的失望,少有的气愤,还有一丝惊讶夹杂其中,同时又有许多的疑问。
我平静了一会儿,梳理了一下思维,调整了自己的情绪。
仔细的细想了一遍学生们的回答,觉得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现在的孩子们,作业多,负担重。
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是经常吃过鸡肉和兔肉,但见过鸡和兔的机会却很是少。
即使在农村,散养鸡和兔的家庭也很少。
只有在养殖场里才有机会见到。
又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通过电视和网络来获取信息的。
也难怪孩子们会那样回答。
从这里才能切实的体会到,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必要性。
让数学贴近真实的生活,回归现实生活。
让孩子们能在自己周围的生活里,发现数学问题,并学会用自己的思维来理解问题,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同时,更能深切的体会到,教材改革并不是能解决所有问题。
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习惯,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教学工具也应该增加和更新。
利用电脑制作课件,充分利用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能将书本里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的两个不同的层面,利用多媒体教学,有机和谐的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应该努力改进的方向。
这是从教的方面来改革的。
还应该从学的方面来改进。
教材改进了,教学方法也改进了。
但这还不够,还应该从学的方面改进,从学生自身抓起,这也离不开我们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我们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亲近大自然,体会生活,观察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该积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我去农贸市场,特意买了一只小鸡仔和一只小白兔。
还买了一个笼子,是用细铁丝编织成的。
上面有个把,提着特方便。
第二天上课,我提着小笼子,里面的小鸡和小兔互相嬉戏,甚是可爱。
同学们看到后,一片惊叫声和欢呼声。
他们很是兴奋和激动,同学们这个说让我看那个说让我看嚷个不停。
“请大家静一静····。
大家仔细看看,这就是真正的小鸡和小兔,一定要仔细观呀。
看看小鸡和小兔到底有几条腿。
”我说道。
“小鸡有几条腿,有几只翅膀?小兔有几条腿?”。
过了一会儿,我特意大声的问到。
“小鸡有两条腿,还有两只翅膀,小兔有四条腿”|。
同学们笑呵呵地说道我顺着同学们的话题和思维,在黑板上快速的画了下面的图形。
“好了,同学们,现在静一静。
大家看黑板,我们用椭圆来代表头,用箭头来代表腿,”说完后我又快速的在黑板上画了下面的图形。
“同学们,你们看懂了吗?”,我指着黑板问道。
“能······”。
同学们大声说道。
“那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上图中什么是鸡,什么是兔?”我进一步提问到。
“老师,我来说,”。
一个同学抢先举手说。
“好啊!那你大声说出来”,我说。
“鸡有一个头,两条腿,还有两只翅膀。
兔有四条腿,一个头。
”,那个同学大声说。
“你回答的非常正确,”,我接过话题,顺势将话题转移到问题上来说:“哪好,咱们再来看看昨天讨论的问题”。
“有哪位同学能勇敢的站起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昨天的问题呢”我鼓励性的问道。
“老师,我来说”,一个同学慢慢的站起来,小声说道:“有一笼鸡和兔,有30个头,有80条腿,问你有多少只鸡?有多少只兔?”。
“他说的很好,”。
我进一步启发道:“还有那位同学,能根据黑板上的图示将30个头画出来。
画的不好,不要紧,只要画的清楚就可以了。
同学们不要害羞吗,”。
我一边启发,一边鼓励道。
“老师,我可以试一下吗?”一个同学羞怯怯的说着,慢慢的站起来。
“大家快鼓掌欢迎····”。
我顺势大声鼓励道。
过了一会儿,他画好了。
画的虽然不很准确,但也很清楚。
我稍稍的将不太标准的椭圆改好,如下图所示:“同学们,总共有多少个头”,我问道“有30个头·····”,学生们大声说道。
“那好,还有那位同学,能勇敢的将80条腿装到头上去,不要害怕,装错了也不要紧吗,你可以按着你自己的想法试一下。
”我面带微笑,鼓励道。
“老师,我来,”,一个学生跑了上来。
他给每个头装上了四条腿,结果装到第21个头时,没有腿可以装了。
如下图所示:“同学们,你们说,有多少只兔呢?”我问道。
“有20个兔·····”学生们齐声答道。
我没有纠正他们的错误,顺着他们的思维接着问道:“那还有多少只鸡呢?”“还有10只鸡····”学生们说道。
“可是,那10只鸡没有腿啊?”,我反问道。
“老师,可以装啊”,学生们说。
“同学们,请注意看原题,只有30个头,80条腿。
我们现在时没有腿可以装了,刚才这位同学的装法对不对呢?”,我反问道::“那应该怎么装呢?”“我可以试一下吗?老师”,这时又一位学生说道。
“大家欢迎他上来给我们画一画”,我鼓励道。
他给每个头装了两条腿,结果装完头后,剩下20条腿。
他看了我一眼,摇摇头,下去了。
“同学们,现在黑板上共有多少只鸡呢?”我接着反问道。
“有30只鸡····”学生们答道。
、“同学们,你们再想一想,剩下的20条腿怎么办呢?”,我问道“老师,继续装吧,”。
“同学们,那应该怎么装呢,是一次装两条呢?还是一次装一条呢?”我启发性的问道:“谁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呢?”。
“我来,我来····”,一个学生说。
他又在每个头上,续装了两条腿,装到第10个头时,刚好装完。
然后他笑着看了我一眼,很高兴的跑了下去。
“同学们,那为什么要继续装两条腿呢?而不是一条腿呢?”。
我故意问道。
“因为,只有鸡和兔,一个两条腿,一个四条腿。
没有三条腿的”。
学生们说道。
“同学们,你们说的非常正确”。
我接着问道:“那你们现在仔细的看看黑板上,共有四条腿的多少只?有两条腿的多少只呢?”。
“四条腿的10只,两条腿的20只”学生们说道。
“那到底有多少只鸡呢?有多少只兔呢?”我接着问道。
“有10只兔,20只鸡”。
学生们大声说道。
“那好!同学们会用算式将刚才的图形法,表达出来吗”我说。
“能········”,学生们齐声说。
这节课对我的启示非常深刻。
在今后的教学中,怎样将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用学生们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又怎样引导学生们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们教师今后努力工作和改进的方向。
通过,用图示法表述问题,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式来解决问题。
将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用简单的用图形表示出来。
用学生们能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将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俗化,学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