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广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0年广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5‐16 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黎孟德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河两岸的景物和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的生活场景,内容繁而不杂,场面
多而不乱,无论状物写人,都合情合理。
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商贩赶着驮炭的驴群
姗姗而来,一列行旅,有车骑仆从,正匆匆向城里进发,轿顶上插满了杨柳,一看就知是城里富贵
的光芒。
②她又是那么圆,圆得似乎要凸出来、蹦出来了。
③她低低的淳在澄净如洗的空中,离我那么近,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摘下。
④我狂喜地望着这神奇的月色,仿佛走进了金色的梦境,一切都是闪闪烁烁、蓬蓬勃勃的。
⑤一阵微风吹过,四野的金光便闪闪滚动起来!
A.③①④⑤②
B.③②①⑤④
C.⑤②③①④
D.⑤④①③②
二、(2 小题,15 分)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
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此庸夫之怒也
)(3 分) B. 天下缟素
夫战,勇气也
可以弹素琴
C. 秦王色挠
D. 亦免冠徒跣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徒属皆曰:“敬受命。”
B.举办上海世界博览会,目的是通过这一国际性的展览平台,让广泛参与的国家得到深入的交流。
C.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天气,云南地区甚至达到特大干旱等级。
D.谁都不能否认,汉字书写最终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的各种文字发展史上不是一个奇迹。
5.下面语段的内容,偏离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①“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②只要勤勉不懈,就能弥补个人天赋的不足,到达理想
的彼岸。③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写出了《红楼梦》。④司马迁忍辱负重十五年,笔耕不辍,
完成了《史记》。⑤古希腊德摩梯尼小时口吃,发音不准,每天坚持含着石子练习朗读,五十年如
一日,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⑥由此可见,一个天资有缺陷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做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B.画中巍峨的城楼以及城门内外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构成了整幅画的最高潮部分。
C.画中景物,大到城楼,小到刀剪,都刻画得精细清晰,比例协调,无一处败笔。
D.用“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画卷,形象展现了北宋的生活风貌。
14.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纷繁丰富的内容的?为什么这样写?
(4 分)
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⑤⑥
6.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这是怎样亲近、怎样金碧辉煌的明月啊!
我陶醉在这金色的梦中
了……
①她的金色的柔光滟滟地泻在广裹的大地上,远近的房屋、树梢、山影、水痕,全都泛出了浅金色
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
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
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4 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 分)
四、(9 小题,41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14 题。
中国画的骄傲——《清明上河图》
D 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以头抢地耳
②徒以有先生也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人家扫墓而来。作者在此巧妙地交代了时间、风俗,展开了序幕。
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多起来,汴河也繁忙起来。沿河有许多粮仓,靠岸的船只,搭着跑板
在卸货。满载货物的只吃水很深,水面几乎接近船帮,而卸完货的船只,则吃水较浅。河心一艘
大船,尾部有八名船夫合力摇桨:河对岸,五名纤夫在拉着船艰难前行。
画卷再展,一片宏伟木质拱桥宛如飞虹,横跨河面,以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一艘大船逆
众多、人物繁杂而无一处败笔,真可让人叹为观止!
这幅生动地记录了中国 12 世纪城市生活风貌的风俗画,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堪称中国绘画的骄傲。
(选自《读懂中国》,有删改)
13.下面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通过描绘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的情景,巧妙地交代了时间和当地的风俗习惯。
头晕目眩 xuàn
D.屋檐 yán
篡夺 cuàn 征兆 shào
莫衷一是 chō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渡假
蜂拥而至
安祥
低回婉转
B.松弛
变幻多姿
藉贯
提纲擎领
C.提炼
不可明状
恬静
通宵达旦
D.气概
迫不及待
和谐
融会贯通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发展学校办学特色和提倡创新教育都不应该为了作秀,而应扎扎实实地进行素质教育。
2010 年广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 33 分)
一、(6 小题,18 分)
1.下列词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酝酿 yùn
赏赐 cì
倔强 qiáng
恍然大悟 huáng
B.淳朴 chún
玷污 zhān
祈祷 dǎo
梦寐以求 mèi
C.奢望 shē
犀利 xī
湛蓝 zhàn
多会心一笑。临河的茶肆中,茶客们或房间闲谈,或临窗眺望,好不闲适。
画的前头是巍峨的城门横断画面,这在绘画创作中是很忌讳的,安排不当就会使画面出现割裂。但
见城门前后左右广植树木,使高大的城门不显单调,最妙的是用正在进城的骆驼商队衔接城内外,
过渡自然。进城后,画面节奏放缓,城内道路纵横交叉,沿街店铺鳞次栉比,人物举止从容舒缓,
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
“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
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
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
“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独木桥”,
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
7.古诗文默写(10 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撒,影布石上。
D.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E.人恒过然后能改,衡于虑困于心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F.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
②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牺牲玉帛,
,必以信。(《曹刿论战》)
桥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两岸挤满摊贩,店铺林立,百业兴旺。两商贩在街心争夺顾
客,而那位顾客则左顾右盼,身子朝右,头却向左望,不知所从。桥上一官员骑马过桥与一小轿相
遇,双方奴仆各不相让,旁边有人在看热闹。桥上下来一辆驴车,载满货物的车子惯性下冲,车夫
弯腰拱背,奋力抵住:而驴子则松了一把力,摇头晃脑,漫不经心,缆绳也晃悠着,观者注意到此,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 57 分)
三、(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9‐11 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