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收制度作为规范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法律制度

税收制度作为规范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法律制度

税收制度作为规范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法律制度,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税收制度是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保障征税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方面,任何国家都有权对其管辖权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行使征税权力。

而征税权力的行使最终都要通过税收制度反映出来,没有相应的税收制度,国家征税就缺乏必要的依据,税收收入的取得就没有保障。

所以,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在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的指导下,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税收制度,对满足国家财政需要、充分维护国家的经济政治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税收制度不完善或不健全,国家的征税权力就很难充分发挥出来,税收应有的职能作用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二)税收制度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体现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必然会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在总经济政策下,还需制定相关的分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等。

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均需依赖于相应的经济制度的确定,税收制度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通过制定税收制度,可以把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策,如对鼓励发展或优先发展的产业、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公平税负、合理负担、促进平等竞争等经济政策在各项具体的税收法律规定中体现出来。

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作为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和调节的重要经济杠杆,其调节作用的发挥,也必须建立在相应的税收制度的基础之上。

(三)税收制度是国家处理税收分配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税收分配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如,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关系,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关系,等等。

再加上国家征税不能是随意性的,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税收法律制度,并在此制度当中将国家处理各项分配关系的政策加以规范,使其具体化。

同时,建立起相应的税收制度,也使税务机关征税和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有了法律依据。

总之,税收制度是税收职能作用得以充分实现的基础,没有税收制度,征税机关就缺乏行使征税权力的依据,纳税人也无法正常履行纳税义务。

同时,没有税收制度,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很难得以实现,国家的财政收入就很难及时足额地筹集上来,税收调节的功能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由此可见,税收制度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确实不可缺少,健全和完善税收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税收的意义税收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筹集国家财政收入,二是运用税收政策调节经济、调节分配。

目前,国家的财政收入有95%来自于税收(其他主要是各种行政收费)。

2005年全国税收收入总额是30688亿元。

税收部门将税款征收入库后,由财政部门提出财政预算,用于国家建设和各项公共事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为了对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必须动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来进行干预。

税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

例如,可以通过不同税率的调整,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行业加快发展,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

国家现在实行了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许多税收优惠政策,调节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

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各个具体税种进行的归类,即将具有相同属性的税种归成一类,以区别于其它具有不同属性的税类。

一国的全部税种,可以依据不同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

如,以课税对象为标准,可以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目的税;以税收的交纳形式为标准,可以分为实物税、劳役税和货币税;以税收的不同计税依据为标准,可以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以税负是否容易转嫁为标准,可以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以税收课征持续时间为标准,可以分为经常税和临时税;以税负的分配方法为标准,可以分为定率税和配赋税;以税收的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归属为标准,可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以税收的征收目的为标准,可以分为一般税和特别税;以税收课征的客体为标准,可以分为对物税和对人税。

对税收进行合理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制定税制的基本方法之一,有利于分析税收发展的演变规律、有利于与各国税制进行比较,有利于研究税制结构的变化,有利于合理设计税收负担、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与税收收入。

税收制度的意义税收制度作为规范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法律制度,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税收制度是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保障征税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方面,任何国家都有权对其管辖权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行使征税权力。

而征税权力的行使最终都要通过税收制度反映出来,没有相应的税收制度,国家征税就缺乏必要的依据,税收收入的取得就没有保障。

所以,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在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的指导下,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税收制度,对满足国家财政需要、充分维护国家的经济政治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税收制度不完善或不健全,国家的征税权力就很难充分发挥出来,税收应有的职能作用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二)税收制度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体现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必然会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在总经济政策下,还需制定相关的分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等。

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均需依赖于相应的经济制度的确定,税收制度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通过制定税收制度,可以把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策,如对鼓励发展或优先发展的产业、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公平税负、合理负担、促进平等竞争等经济政策在各项具体的税收法律规定中体现出来。

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作为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和调节的重要经济杠杆,其调节作用的发挥,也必须建立在相应的税收制度的基础之上。

(三)税收制度是国家处理税收分配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税收分配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如,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关系,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关系,等等。

再加上国家征税不能是随意性的,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税收法律制度,并在此制度当中将国家处理各项分配关系的政策加以规范,使其具体化。

同时,建立起相应的税收制度,也使税务机关征税和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有了法律依据。

总之,税收制度是税收职能作用得以充分实现的基础,没有税收制度,征税机关就缺乏行使征税权力的依据,纳税人也无法正常履行纳税义务。

同时,没有税收制度,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很难得以实现,国家的财政收入就很难及时足额地筹集上来,税收调节的功能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由此可见,税收制度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确实不可缺少,健全和完善税收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税收筹划的意义(1)有助于抑制偷、逃税行为,强化纳税人的法律意识。

作为纳税人,谁都希望减轻税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但如何减轻税负,方法、手段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如果有不违法的方法可以选择,自然不应做违法之事的。

(2)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

纳税人根据税法中税基和税率的差别,根据税收的各项优惠政策进行投资决策、企业制度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等,尽管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负担,但是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下,逐步走向了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道路。

(3)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

资金、成本、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的三要素,节税筹划就是为了实现资金、成本、利润的最优效果。

(4)从长远和整体看,节税筹划不仅不会减少国家的税收总量,甚至可能增加国家的税收总量。

节税筹划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贯彻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企业进行节税筹划,虽然降低了税负,但是随着产业布局的合理,可以促进生产进一步发展,企业收入和利润增加了,从整体和发展上来看,国家的税收收入也将同步增长,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紧密、有机的结税收的涵义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马克思指出:“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

恩格斯指出:“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

”19世纪美国大法官霍尔姆斯说:“税收是我们为文明社会付出的代价。

”这些都说明了税收对于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

税收的特征税收与其他分配方式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习惯上称为税收的“三性”。

1、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凭借政权力量,依据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或政令来进行强制征收。

负有纳税义务的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国家强制性的税收法令,在国家税法规定的限度内,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税收具有法律地位的体现。

强制性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即税收征收完全是凭借国家拥有的政治权力;另一方面是税收的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即如果出现了税务违法行为,国家可以依法进行处罚。

2、税收的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通过征税,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收入转归国家所有,国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税收的这种无偿性是与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收入分配的本质相联系的。

无偿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政府获得税收收入后无需向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报酬;另一方面是指政府征得的税收收入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

税收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体现,它反映的是一种社会产品所有权、支配权的单方面转移关系,而不是等价交换关系。

税收的无偿性是区分税收收入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

3、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税收是按照国家法令规定的标准征收的,即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计价办法和期限等,都是税收法令预先规定了的,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试用期间,是一种固定的连续收入。

对于税收预先规定的标准,征税和纳税双方都必须共同遵守,非经国家法令修订或调整,征纳双方都不得违背或改变这个固定的比例或数额以及其他制度规定。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统一的整体。

其中,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强有力保证,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固定性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必然要求。

在国家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财政。

在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最早出现的财政征收方式是“贡”,即臣属将物品进献给君王。

当时,虽然臣属必须履行这一义务,但由于贡的数量,时间尚不确定,所以,“贡”只是税的雏形。

而后出现的“赋”与“贡”不同。

西周,征收军事物资称“赋”;征收土产物资称“税”。

春秋后期,赋与税统一按田亩征收。

"赋"远指军赋,即君主向臣属征集的军役和军用品。

但事实上,国家征集的收入不仅限于军赋,还包括用于国家其他方面支出的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