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具和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本框教材的地位
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交换都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只有懂得货币,才算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本框是高一思想政治<经济常识>第一课第二节的第一框,是讲述货币的有关内容的。
只有了解了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才能理解下面第二框<货币的职能>及第三节<价值规律>,为学好经济常识以后各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能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
所以本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节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课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2、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本课教学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我确定了本课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知识目标是:识记一般等价
物、货币的含义,比较商品、货币和一般等价物的异同,从而理解货币的本质。
②根据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成熟及涉世不深、阅历浅的实际情况,结合
思想教育要求,确立的能力目标是:从分析货币的起源,到概括总结货币的本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归纳能力;结合学生对货币本质的模糊认识,培养他们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径和某些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对我国货币的简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端正学生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使学生明确对待货币应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自觉抑制拜金主义的影响。
3、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为货币的本质。
因为只有懂得了货币的本质,才算真正懂得商品,懂得价值规律;才能使学生对货币有正确认识,抑制拜金主义和“金钱万能”的腐朽思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难点是“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因为货币产生前金银只不过是普通的商品,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很多,但后来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商品都要货币去交换,这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法
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本框题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际出发,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转变。
本堂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在组织课堂教学,落实教学内容时,能密切结
合和联系当前社会热点、社会生活中和学生身边的一些具体的例子,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方法
①情景教学法:我通过故事、图片、录像,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启迪学生
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②合作探究法: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成长的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我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学
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③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读、议、悟,读思结合,动口动脑结合等多种方法,适应探究性学习的要求,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凡是学生能读懂、能说得出、能解决的问题一律让学生自己来做。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
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本堂课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方法:
1、“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2、读议领悟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归纳,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同本课内容结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提高认识。
四、说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制作的课件包括动画、图片、故事等,为学生创设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思维、丰富想象,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现代科学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的导入
播放电影<欧也妮·葛朗台>的录像片断,再现葛朗台吝啬、贪婪的面目。
教师总结,欧也妮·葛朗台因他极度的吝啬和贪婪而著名,在感到有些可笑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为什么有些人对货币的崇拜如此狂热?货币到底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依据:通过课件展示故事,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简炼的语言切入课题。
)
2、新课教学
一、货币的产生
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先看书、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推举同学发言概括出四个阶段,教师通过课件总结。
①偶然的物物交换。
通过课件显示等式:两只羊=一把石斧,引导学生知道偶然的物物交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偶然的。
②扩大的物物交换。
通过制作的<荷马史诗>动画,和一位欧洲旅行家去非洲旅行时遇到困难的故事,然后列出扩大的物物交换的等式,引导学生知道物物交换的困难在哪里,应怎样解决。
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通过课件列出等式引导学生了解一般等价物的含义及其形成。
再请同学列举几个与商品交换有关、并用贝作偏旁的汉字。
④货币的出现。
通过课件列出等式,让学生了解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而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
另外还要让学生了解货币与商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货币也是商品,但它又是固定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分析完货币的产生过程后,再请同学理解讨论马克思的名言“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图片:至今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仍然用一些奇异有趣的东西作为货币媒介。
教师接下去设问:这些奇异的货币都不是我们所讲的货币,我们所讲的货币是指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的金银。
那么,到底什么是货币呢?
二、货币的含义
先请同学讲述商品与货币的区别和联系,然后教师讲解。
货币的特殊性就是货币的本质,那么你是如何理解货币的特殊性呢?
三、货币的本质
展示课件“中国的钱币史”,然后请同学思考教材上的“议一议:货币也是商品,它充当一般等价物和它出现以前的一般等价物有何区别?”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概括指出,理解货币的本质,要注意三点,并说明货币和一般等价物的三点区别。
(设计意图:货币的产生既不是本课的重点,也不是难点,加上学生对货币已有较多的感性认识,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自学,教师适当指导、点拨,最后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来说,导读环节,借助录像形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进入到认真自学阶段;教学过程中引用故事,设置情景,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得出结论;教学环节设置语言自然过渡,环环相扣。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很好地贯彻教学原则和方法。
)
3、反馈练习
根据郑板桥的<渔家>:“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拨来湿苇难烧着,晒在垂杨古岸边”这首诗设计几道题请同学当堂练习。
(设计意图:围绕本框的重点、难点设计一些能体现学生思维特点和能训练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以真正落实课时的教育教学目标。
并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
)
4、归纳小结
教师点拔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框知识的重温与梳理工作,然后教师操作课件把本框内容的线索示意图逐步展现出来,其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通过归纳总结,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明确重点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学生小结,是为了更直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及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5、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自从货币产生以后,商品交换就以货币为媒介来都进行,由于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同一切商品相交换,所以它是财富的象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货币称为钱,提起钱大家都知道,它的作用可不少,到底有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预习下一框题,:货币的职能。
六、板书设计
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⑴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偶然的物物交换
②扩大的物物交换
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④货币的产生
⑵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⑶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结束:各位领导、老师,本节课我根据框题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究事实,总结结论,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总结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