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绘本活动设计《好饿的小蛇》【7篇】好饿的小蛇篇一活动目标:⒈会仔细观察画面,能用语言表达绘本中小蛇吃吃变变的关系。
⒈体验小蛇“啊呜-咕嘟”吃东西的乐趣。
准备:自制绘本《好饿的小蛇》过程:一、生活经验导入,点题。
⒈宝宝们,平时你们肚子饿的时候想什么?(吃东西)哦!你们肚子饿的时候想吃东西呀!你们看有一条小蛇他饿的肚子扁扁的空空的,会不会也找东不西吃呢?我们一起翻书看呦!(翻书就像开小门)叮咚!二、引领阅读,会仔细观察画面,能用语言表达绘本中小蛇吃吃变变的关系。
⒈你看到了什么?(苹果)这是一只怎样的苹果?(小蛇)猜猜小蛇看见苹果会怎样?(吃苹果)我们又要翻书喽!“叮咚”小蛇有没有吃苹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吃了苹果肚子变得圆圆的)。
请你摸摸他的肚子(快速的让全体幼儿摸摸)。
原来小蛇吃了苹果,苹果这么大,小蛇是怎么吃的?幼儿学学。
看小蛇要吃喽“啊呜-咕嘟”,我们也来学学小蛇(啊呜-咕嘟)。
苹果味道怎样?(甜甜的真好吃)⒈继续翻书“叮咚”。
第二天,好饿的小蛇发现了什么?猜猜小蛇吃了香蕉肚子会变的像苹果吗?(不一样)为什么?(苹果圆圆的,香蕉弯弯的像月亮),请你来画画小蛇吃香蕉肚子可能变得怎样?(请个别幼儿在好饿的小蛇的肚子上画画可能会变成什么样)。
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我们一起翻书看。
叮咚!和你们想的一样吗?我们学小蛇也来吃一口,“啊呜-咕嘟”我们来学学小蛇肚子的样子(师幼张开双手学学肚子像香蕉)。
⒈小蛇吃了这么多的东西,还想吃。
我们一起翻书看叮咚!这是第几天?(第三天)小蛇又看见了什么?仔细看看它长得什么样?(三角)吃下了三角形饭团,这时,小蛇的肚子变得怎么样了?请个别幼儿画画说说。
看真的变成了三角形样子了。
⒈叮咚!第四天好饿的小蛇又要吃了,这回吃什么呀?(葡萄)一串葡萄一粒一粒这么多,小蛇吃下去肚子变成什么样呢?请你们闭上眼,叮咚,看这里一粒那里一粒和你想的一样?⒈(直接出示吃下菠萝页)第五天,好饿的小蛇怎么变成这样了?他可能吞下了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的肚子像菠萝)幼儿猜猜后,请一个幼儿翻书,看看他吞了什么呀?菠萝!真的是一个长着刺的菠萝。
菠萝这么大,我们也来学学小蛇吃一口,(啊呜-咕嘟)肚子变成了和菠萝一样了,我们来学学小蛇的肚子的样子。
⒈第六天,好饿的小蛇这回发现了什么?(苹果)苹果长在哪儿呢?(树上)小蛇能吃到吗?(能)怎么吃?(爬到树上),我们来学学小蛇扭来扭去爬树的样子。
一个苹果吃的小蛇的肚子撑得这么大,树上几个苹果我们数数?这么多苹果能不能一口吞下?(不能)为什么?(太多了)有没有吃到苹果想不想知道结果。
“啊”这是什么意思?(他张大嘴巴想吃苹果),看小蛇有没有吞下?(吞下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⒈你瞧,小蛇吃得饱饱的,在干什么呀?(睡觉),我们学学它睡觉的样子“呼呼呼”,真幸福呀!三、音乐游戏《好饿的小蛇》。
(两只老虎的音乐伴奏)⒈小蛇睡着了,那我们来学学小蛇一起去找东西吃吧!随音乐一起找找、吃吃、变变吧!⒈现在我们到外面再去找找好吃的吧!小班语言:好饿的小蛇篇二活动目标:1、感受小蛇吃东西的有趣情节,学说故事中的短句。
2、知道吃东西的正确方法:不能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
活动准备:《好饿的小蛇》课件、图片若干、袜子人手一只、小蛇游音乐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好饿的小蛇》。
出示小蛇图片引出故事《好饿的小蛇》二、借助图片讲述故事,学说短句:小蛇吃了变成蛇。
1、小蛇吃苹果: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什么?(出示苹果图片)什么样的苹果?好饿的小蛇看到苹果会怎样呢?教师夸张的讲述小蛇吃苹果:啊呜一口,咕嘟一下;(出示吃下苹果小蛇图片)苹果哪儿去了呢?小蛇的肚子变成什么样了?幼儿学说:小蛇吃了苹果变成苹果蛇2、小蛇吃香蕉(方法同上)3、小蛇吃葡萄:出示吃了葡萄的小蛇:这是一条什么蛇?它有可能吃了啥?出示葡萄图片:教师与幼儿共同验证(看看葡萄的形状、颜色,说说葡萄的味道)小蛇是怎样吃葡萄的?小蛇张开嘴巴“啊呜一口,咕嘟一下,”香蕉吃到了肚子里,小蛇吃了葡萄变成葡萄蛇。
4、小蛇吃菠萝(方法同吃葡萄)5、引导幼儿看着图片完整说一说。
三、扮演小蛇玩一玩、演一演,在游戏中练习说短句:小蛇吃了变成蛇。
1、教师演示用袜子套在手上变成蛇妈妈。
2、引导幼儿徒手练习一次:找到洞洞——钻一钻——扭一扭。
3、幼儿每人一只袜子变成小蛇。
4、随音乐游戏,在游戏中练习说短句:小蛇吃了变成蛇。
四、欣赏故事结尾,感受作品的幽默与诙谐。
播放ppt1:过了一天,小蛇来到了树林,它发现了一棵苹果树,猜猜它会干嘛?播放ppt2:小蛇一口吞下了苹果树。
五、引导孩子学习吃东西的正确方法。
1、小朋友想一下为什么小蛇的肚子会变成它吃的东西的形状?小蛇它是怎样吃东西的呢?2、教师归纳幼儿讲述内容,进行小结:我们小朋友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千万不能学习小蛇,啊呜一口吞下去,小肚皮要撑坏的。
小班绘本《好饿的小蛇》篇三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并能大胆地进行猜想与表演。
3、懂得健康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活动准备:绘本、小蛇每人一根、香蕉每人两根。
活动过程:1、师:老师带来了一本书,好大,看书上有什么?洞里有什么?细细长长的会是什么?(出示画面的一部分)师:猜猜是谁呢?(老虎,蛇的尾巴)师:还有可能是谁?(小蛇)师:小蛇是什么样子的?小蛇怎么走路的?师先示范(左边扭一扭,右边扭一扭)看看谁最像小蛇?师:我们找一个空的地方和小蛇玩一玩。
小蛇和朋友碰一碰。
2、师:刚才和小蛇玩开心吗,小蛇肚子感觉有点饿了,它来到了果园里。
他会遇到什么水果?猜一猜。
(幼:可能是西瓜、苹果)这么多小朋友说的都没有重复。
师:你们猜了这么多水果,看看小蛇究竟遇到谁?师:苹果什么样?(大大的、圆圆的、红红的、闻起来香香的、吃起来脆脆的)师:小蛇扭呀扭,来到了大苹果面前,好香,小蛇张大嘴巴啊呜咕咚一口就把苹果吞进肚子里。
师:苹果在小蛇肚子里肚子会变成什么样?(圆圆的苹果到了小蛇的肚子里,肚子变成圆圆的)小蛇圆圆的肚子像什么?(足球,东方明珠、)3、师:小蛇吃了一个苹果回家了,第二天,它又来到果园,今天它想多吃点苹果。
仔细听(听声音)吃了几只?(两只、三只、)师:再听一遍,一起数一数。
师:三只苹果吞进了小蛇的肚子。
(教师透视,看看里面有几只苹果,大、中、小苹果)师:现在小蛇的肚子像什么?(糖葫芦)4、师:它饱饱地回家了,第三天,小蛇说:“苹果真香,今天,我想换换口味,我想吃黄黄的水果。
”猜猜是什么?(香蕉、菠萝、金桔)还有哪些黄黄的水果呢?师:我想吃弯弯的水果,是什么?(香蕉)师:今天,我想吃两根香蕉,吃了两根香蕉小蛇的肚子会变成什么样?瞧,这是小蛇,这是香蕉,小朋友撕开双面胶,把香蕉贴在小蛇的肚子上,看看小蛇的肚子有几种变化?教师介绍操作材料:一条小蛇、两根香蕉。
5、幼儿操作师:每人拿一条小蛇,两根香蕉。
师:让我们看看小蛇吞下两根香蕉变成什么样子了?(同样的贴在一排)展示:两根香蕉弯弯朝下,像什么?(眉毛)两根香蕉弯弯朝上,像什么?(胡子)两根香蕉包在一起,像什么?(花苞)两根香蕉吞进肚子有这么多变化,看看图中,是什么样?和谁一样?故事讲完了,小蛇的家在哪里?(洞里)6、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老师告诉你,叫《好饿的小蛇》将字一个个贴上。
师:你们平时吃东西也像小蛇一样吗?师:小蛇吃东西很特别,不嚼不咬,是一口吞进去的,我们有牙齿,吃东西要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7、活动延伸:师:小蛇还会吃什么?它的肚子还会有哪些变化?好饿的小蛇篇四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想象,来感知绘本内容的好玩有趣,体验阅读的快乐2、鼓励幼儿用恰当的语句描述物体的外形特点。
激发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的兴趣。
活动准备:《好饿的小蛇》ppt活动过程:一、出示绘本封面,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新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出示小蛇图片)师:看看,这是新朋友是谁呢?小蛇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是怎么走路的呢?(引导幼儿用适合的词来形容小蛇,并大胆尝试模仿小蛇走路的样子)师:我们来学学小蛇走路,好不好。
(跟着音乐模仿)师:扭啊扭,扭啊扭,啊,小蛇们走累了,我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休息一下吧!师:一大早啊,小蛇的肚子就开始咕咕叫了,为什么会咕咕叫啊?师:小蛇好饿好饿啊,小朋友如果肚子饿了要怎么办呢?看看,好饿的小蛇到哪里去找食物了呢?(树林里)二、教师逐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进行初步的想象1.师:好饿的小蛇在树林里扭来扭去,咦,它发现了什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呢?(红红的的、圆圆的?)师:你猜猜,好饿的小蛇看见苹果以后会怎么做呢?(幼儿自由想象)师:哇,小朋友们真厉害啊,一下子就猜对了。
好饿的小蛇,张开嘴巴,啊呜——咕噜,一口就把苹果吞下肚了。
我们一起来张大嘴巴学学小蛇吃苹果的样子。
师:吃完苹果后的小蛇肚子变成了什么样子?小结:好饿小蛇吃了苹果以后,身体变成了圆圆的的。
它高兴的回家了。
2.师:第二天好饿的小蛇又去找食物了,这一次看看他看到了什么?这是怎么样的香蕉?小蛇看到了香蕉,会怎么做呢?(表演小蛇“啊呜”一口吃进香蕉,“咕嘟”一口吞下香蕉。
)师:吃了相香蕉后的小蛇,肚子变成了什么形状?小结:好饿的小蛇吃了黄黄的香蕉,身体变成弯弯的。
3.师:第三天,你猜猜小蛇找到什么食物了?(幼儿大胆猜)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饭团)我们一起来张大嘴巴,一起吃掉它。
师:吃了饭团的小蛇,肚子变成什么形状了?小结:好饿的小蛇,吃了饭团,身体变成三角形的了。
4.师:第四天,小蛇又出去找东西吃了,看看小蛇变成的样子,你能猜出它吃了什么吗?(葡萄)葡萄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吃的是不是葡萄。
5.师:第五天小蛇找到了什么?(菠萝)菠萝身上是带刺的,你们猜小蛇还会一口吃掉吗?(幼儿自由回答)我们一起来来看看它有没有吃掉?(有)你从哪里看出来它吃掉了?(小蛇的肚子变成了菠萝的形状)6.师:第六天,好饿的小蛇又扭啊扭出来找吃的,呀,这次它找到了什么?(一棵长满苹果的大树)。
这这次他会怎么做呢?他张开大作,把整棵树都吞掉了。
肚子变成了什么样子?(苹果树的样子)7.师:这次,小蛇吃饱了吗?它找到一块大石头睡着了。
我们也一起闭上眼睛。
三。
完整欣赏,情节回顾。
师:小朋友悄悄的把眼睛睁开。
我们再一起看看小蛇刚刚吃了哪些东西?孙老师最喜欢吃这个圆圆的、红红的苹果。
你最喜欢吃这里面的哪个东西?(引导幼儿说完整)四。
延伸师:我们吃东西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不能和小蛇一样。
活动反思:《好饿的小蛇》是一本适合小班年龄特征的绘本,其内容简单、画面有趣。
整个活动,我是以ppt的形式和幼儿共同阅读的。
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可以感受到故事的风趣幽默,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