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绣针法

苏绣针法

苏绣针法的分类苏绣由于她是在苏州土壤中产生与发展的。

因而苏绣术语是与苏州的土话、俗称揉合在一起,而形成自己独特含义。

1、花样刺绣稿上描绘的刺绣图案叫“花样”,在日用品生产中也叫“花稿”、欣赏品生产中叫“画稿”。

它是苏绣生产者刺绣的依据。

将花样构在绣绷后叫墨样或叫纹样。

2、起针、落针起针、落针是刺绣操作过程中的两个动作,针从绷下,自下而上穿出绷面,称为起针,从绷面上往下刺,称为落针。

刺绣就是由无数次起钟、落针过程中,用绣线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花纹。

3、记针、藏针记针是代替打结的一种方法,在一根线起绣或将绣完时,在未绣的花纹中间绣几针极短的针脚。

以藏线头、线尾。

叫做记针。

我国在西汉时期就出观以记针代替打结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绣双面绣时尤为重要。

藏针是在绣放射形或曲折形纹样时使用的一种方法。

因为在曲折处或由小到大的放射形处线条转折难以自然,因而要掺入几针短针。

由于短线条是嵌镶在中间的,所以又叫藏针。

采用藏针的方法,能使曲折处线条转折自然,绣面平服。

4、劈线劈线就是将一根花线按丝分缕分成二股,四股,八股,十六股……。

这种分线的方法,苏州人俗称劈线。

苏绣要求绣工精细,绣面平服,这与劈线技巧是息息相关的。

线劈得均匀,排针就平,线光就亮。

反之,就要影响绣面效果。

所以劈线对初学者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劈线的方法。

据有经验的刺绣艺人介绍:先用拇指与食指捏住花线的一头,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把线往向一勒,把线退松,接着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线的两头,将线绷挺,用一只小指把线绒轻轻挑开,按裁绣所需要的粗细,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

5、一缠、一丝苏绣用的花线,是用真丝并合成两股,弱拈而成,一根花线的一半,俗称一绒。

将一根线劈成十二份,其中一份就叫一丝,亦就是一根花线的十二分之一。

6、针脚每一次起针、落针在绣面上留下的线条。

俗称针脚(亦叫针足),线条长短,叉称针脚长短。

7、皮头在每一个刺绣的小单位中,如一张花瓣,一张叶子,往往是分批绣制,其中的每一批,苏州人俗称为皮头。

在平抢、平套中每一批层次清晰,亦称皮头清晰。

8、出边凡是分批绣制的针法,第一批(亦称第一皮)叫出边。

一般是纹样的边缘,所以出边的边线一定要绣得齐整。

9、水路水路是刺绣品中为加强装饰效果的一种艺术处理方法。

具体的绣法是在纹样交接与重叠处,空一线绣地,俗称水路。

水路要求空得齐、匀,一条整齐的水路,犹如一根粗细均匀的构线,增强了绣面效果。

绣时要先绣叠在上面完整的纹样(让水路留在下面的纹样上),再绣下面的纹样。

上下重叠处的边缘线,一定要绣得平、齐、均匀,保证纹样轮廓正确。

10、压瓣压瓣是绣纹样重叠处时,为分清上下层次所采用的一种处理方法。

一般用于工笔花鸟画中花瓣与花瓣,羽毛与羽毛重叠处,绣时先绣叠在下面的纹样,针脚要插过上面纹样的轮廓线,轮廓边缘要绣得齐、匀、密、平,使上下层次清晰。

如遇上下相叠的纹样色彩相同时。

绣下面的纹样用色略深,使两者有重叠的真实感。

11、丝理丝理又称丝缕、丝路,是指刺绣线条排列的方向。

刺绣是通过积丝累线来表现艺术形象的,因而丝理对表达物体的真实感有重要作用。

如绣一朵花,花瓣有正有反,即使是同一张花瓣,也有正、反瓣,这样就有凹凸辗转的姿态,那么刺绣者对线条的走问,丝理转折就要掌握得当,否则,该凹的不凹,该凸的不凸,正、反瓣不分,整朵花就显得松散、呆板,影响艺术效果。

因而刺绣者如何正确地掌握丝理是刺绣技巧中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掌握好丝理。

据工艺美术大师李娥英的经验认为,剌绣丝理必须与植物的纤维组织,以及动物毛丝生长方向一致。

并要随它们姿态的不同和变化而灵活运用。

例如,动物有食、宿、飞、行等不同姿态,花朵有正,反、侧、俯、仰等不同姿势。

要正确掌握不同物体的丝理,首先要找出刺绣纹样中各种物体的整体中心点(或中心线)和部分中心点,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部分中心必须向着整体中心。

如一朵花,花心便是整体中心点(图3-1-1中乙)。

每张花瓣的对分线是部分中心线(图3-1-1中甲)。

绣时,根据局部中心向整体中心转折的原则。

掌握丝理。

如绣同一花瓣中有正反瓣,丝理转折要连贯(图3-l-l中丙),使花瓣自然生动。

又如绣鸟。

背部中心线,是从嘴经过头顶中部与脊椎,直至尾正中部(图3-1-2)。

胸部的中心线是从嘴经过中部和两足,直至尾正中部。

局部中心线是翅翼的肩间部,以及每一根羽毛的羽干。

中心确定后,就可以根据中心部位确定丝理。

绣鸟的背部,丝理顺背部中心线,绣腹部的羽毛,丝理顺腹部中心线。

翅翼毛片的丝理向肩间部,每一根毛片羽毛的丝理向羽干,成人字形。

花鸟的姿态虽然复杂多变,但中心线的部位不变。

均可按中心确定丝理方向。

上面所说的仅是一般规律,要掌握好丝理,还需刺绣者在生活中加强对花卉、翎毛、走兽的生长规律与形态的观察。

在刺绣时根据不同对象灵活运用。

图3-l-l 中心点和中心线图3-l-2 鸟的背部中心线12、防止走样走样是指在刺绣过程中。

由于勾绷。

翻绷或丝理掌握不当,而影响局部或整体轮廓的正确性,俗称走样。

防止走样主要是在刺绣中要细心、耐心。

从勾绷开始就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特别是幅面较大的绣品,在翻绷、卷绷时就更要注意。

必要时要拿勾稿经常进行核对。

一经发现走样。

及时纠正。

13、线光苏绣是用真丝线作绣线,真丝柔软有光,因而绣品光泽明亮。

表现了刺绣独特的艺术效果。

一幅优美的绣品,除了技艺精湛,光泽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而绣者必须注意充分发挥丝线线光的作用。

要使线光好,首先要保护好绣线,不受潮,不沾污迹。

在劈线,刺绣的全过程。

要注意手的清洁。

劈线要均匀,排针要平、匀,上下针手的拉力要均匀,不能时轻时重,以保持线绒的平滑。

如感到线有微微打拈的迹象。

起针时将线稍稍褪一褪,这样,千针万线排列成的绣面,犹如彩色绵缎,光采夺目。

平绣是苏绣中主要的绣种,它是指用刺绣线条组成较大面积针法绣的绣品。

包括齐针、抢针、套针、擞和针、施针。

(1)齐针。

也叫缠针。

是初学者首先要学习的针法,亦是所有平绣针法的基础,只要齐针能绣得平、匀、齐、密。

其它的针法就容易掌握了。

齐针的绣法是用线条均匀,齐整地排列成平面。

起落针都要在纹样的外缘,线条排列要疏密得当,不能重叠。

不能露底。

边缘力求齐整。

齐针按丝理不同可分直、横、斜三种。

即直缠、横缠、斜缠(图3-1-3)。

齐针一般用于绣细长的花瓣、叶、梗以及图案纹样。

刺绣时除注意边缘插针要齐、密外。

还要拉线轻重一致,线绒要退松。

(2)抢针。

苏绣传统针法之一。

它是用齐针分皮衔接,以后针继前针刺绣而成。

每皮皮头均匀,针迹齐整,层次清晰,富有装饰性。

根据绣制程序和不同的表现效果,可分正抢、反抢、叠抢三种。

图3-1-3 齐针正抢:用齐针分皮前后衔接而成。

由外向内顺序进行。

绣法是在纹样边缘用齐针出边。

线条长短视纹样大小而定,一般为0.3-O.5cm(图3-l-4a)。

第二皮开始“抢”,针迹要衔接第一皮线条的末尾(图3-l-4b),皮头清晰等匀,用色由浅入深,由深而浅均可,具有色彩退晕效果。

刺绣时要注意后一皮针迹刺入前一皮线条末尾的中间,切忌刺人两线之间(图3-l-4c)。

图3-1-4 正抢针反抢:在刺绣的小单位中(如一张花瓣,一个蝴蝶花纹),分成阔狭相等的若干皮,由内向外顺序进行,第一皮齐针绣,从第二皮开始在绣以前要加扣线。

扣线的方法是在前一皮两侧横一针(图3-1-5a、b),在后一皮边线中心点起针。

把横线扣成“丫”形。

从中心线绣向两侧。

每皮起针须从空地绣向扣线,并将线紧扣成弧形,扣线必须要扣紧(图3-l-5c、d),以后各皮照此类推。

如刺绣凹形花瓣时。

可用滚针代替扣线。

无论是用扣线还是用滚针。

从第二皮起,落针的针尖要向扣线内别进,使扣成的弧形针迹齐整,皮头清晰。

叠抢:在一个刺绣小单位中,均匀地分成几皮(必须是单数)。

然后分皮间隔绣制,如先绣l,3,5,7皮,再绣留空的2,4,6皮(图3-l-6)。

绣留空的皮头时,它的针脚必须衔接着上下两皮的头。

尾。

绣时必须注意每皮阔狭要均匀,丝理要一致。

叠抢一般用于装饰性较强的果子形图案。

图3-l-5 反抢针图3-1-6 叠抢针(3)套针。

是现代苏绣中运用得最广泛的一种针法。

所谓套,据《雪宦绣谱》中解释。

是先批后批鳞次相覆,犬牙相错的意思。

根据针法组织与表现效果可分平套、集套、散套三种。

平套:在一个刺绣小单位中,均匀地分成几皮,每皮约1-2厘米。

第一皮用齐针出边(图3-1-7中a),第二皮起称“套”。

套的线条比出边的线条长十分之一左右,用一丝相隔一丝的稀针罩过出边的十分之六。

稀针排列的距离要与线条粗细相适应(图3-1-7中b),第三皮的线条长短与第二皮同。

每针在嵌人第二皮线条中间的同时,需与第一皮的末尾相接(图3-1-7中c),以后各皮以此类推。

绣到边缘处,针迹需齐整。

刺绣时注意线条粗细要一致,丝理要统一。

图3-1-7 平套针散套:是传统混毛套针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针法。

它既具有套针有规律地分批鳞次相覆。

犬牙相错的特点,又具有线条等长参差,排针灵活的优点,因而丝理转折自然。

色彩深浅和顺。

线条稍有重叠而不堆砌,千针万线不露针迹,是现代欣赏品中运用的主要针法之一。

散套的绣法是,以花瓣为例,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内长短参差,参差的差距约是线条的十分之二、三左右,不能超过一半,排针要平,齐、匀、密(图3-1-8中a)。

第二皮起套,运用等长线条参差排列。

参差的差距要与第一皮的差距相呼应,线条要罩过出边线条的十分之八,排针略稀,问距为一针隔一针(图3-l-8中b),第三皮的线条。

嵌入第二皮线条之间再插入第一皮(图3-1-18中c),使之不露针迹,易于调色。

并且平匀伏贴。

以后各皮均以此类推,到边缘处线条需齐整,紧密。

绣时要注意,除第一皮线条是长短参差外,第二皮起,线条均是等长参差排列。

这样循环往复地刺绣,绣面上的针迹参差不齐。

但仍有规律而均匀。

绣时要注意在丝理凹凸转折时,线条宜短,角度宜小,使之圆转自如。

从第二皮起,线条均是等长参差排列,两皮之问的距离相当于同一皮线条长短参差不齐,但仍有规律而均匀。

从第二皮起,线条必须插人前一皮线条之间,以隐伏针透。

图3-1-8 散套针集套:是绣圆形或椭圆形纹样的一种针法。

针法组织与平套基本相同。

由于集套是绣圆形纹样。

因而第一皮出边。

外缘排针略稀,内较密(图3-l-9中a)。

第二皮套,即用一丝隔一丝的稀针绣。

线条要罩过出边的十分之六左右(图3-1-9中b)。

第三皮的绣法与第二皮同,但由于渐近圆心,间距愈小,所以每隔三针。

就应绣一短针,藏于中间(图3-1-9中c)。

以后各皮愈近圆心,线条之间空隙越来越小,要重新组织线条排列,按第二皮“套”的方法,一针排稀一针,越到中心处。

藏针越多,直到绣满为止, 最后一皮针迹集中于圆心。

图3-1-9 集套针(4)擞和针。

针法组织与散套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散套针线条重叠,擞和针线条平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