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课堂教学实录(优秀模板15套)《比尾巴》课堂教学实录套1师:今天,动物园里特别热闹,小动物们正在进行一场“比尾巴”的活动,比赛的结果怎样呢,你们想知道吗?生:想。
师:学习了课文《比尾巴》我们就知道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比尾巴。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生字读得怎么样,请同学们“开火车读”。
生:(读词语卡片。
)师:火车开得非常顺利,你们的声音吸引来了六个小伙伴,我们看他们是谁。
(出示猴子图片)生:猴子。
师:你说得很正确,要是再说得完整一些就更好了。
你能再来说一下吗?生:这是一只猴子。
师:非常好。
(出示兔子图片)谁能说这是谁?生:这是一只小兔子。
师:很正确,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呢?生:这是一只白白的小兔子。
师:你说得真棒。
(出示松鼠图片)谁能说这是谁?生:这是一只小松鼠正在吃东西。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谁能比他说得还好呢?生:这是一只身子红红、尾巴长长的小松鼠正在吃松子。
师:你说得棒极了。
请同学们为他鼓掌。
(出示公鸡图片)谁能说这是谁?生:这是一只公鸡。
生:这是一只漂亮的公鸡。
生:这是一只漂亮的公鸡在找东西吃。
师:说得很棒。
(出示鸭子、孔雀的图片)谁会说它们是谁?生:它们是鸭子和孔雀。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这六个小伙伴就是参加比尾巴活动的选手,他们分成几组进行比赛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生:(看全文课件)分成两组进行比赛。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组比赛,也就是课文的一、二小节。
(屏幕出示一、二小节的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自己把这两个小节读一下,可以看书,也可以看屏幕。
生:读课文。
师:读得还不够熟练的同学请举手。
生:(读得不熟练的举手)师:下面请四人小组比赛,看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生:(比赛读)师:谁能来读读这两个小节。
师:谁能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生:他读得很正确。
生:他读得很棒。
师:我觉得他读得最棒的地方就是读好了问句。
请看1、2、3句最后是个问号,这是三个问句,虽然咱们第一次是学习问句,但是咱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问句,比如说:“今天中午你吃饭了吗?”谁能再来说一个问句。
生:今天早上你吃饭了吗?生:今天晚上你吃饭了吗?师:可以。
谁能来问个不同的。
生:你好吗?生:你上班了吗?师:谁还想问?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师:同桌互相问一问。
生:(同桌互相问。
)师:问句会读了,谁能再来读读这三个问句。
生:(读课文)师:谁能比他读得还好呢?生:(读课文)师:读得不错,咱们一起像他这样来读一下这三个问句。
师:下面咱们男、女生进行一次比赛,女生读第一小节,男生读第二小节。
生:(读课文)师:女生读得比较优美,男生读得比较响亮。
如果一起读肯定更好,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师:课文会读了,如果要给这两个小节加动作怎么加呢,你先试着加一加。
生:(试着加动作)师:愿意加动作的站起来咱们一起加动作读。
生:(加动作读)师:这是一首儿歌,可以唱,也可以拍手读,这节课咱们先练习拍手读。
先听老师拍第一小节。
(拍第一小节)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拍拍这两个小节。
生:(一起边拍边读课文)师:课文你能背过了吗,请你自己背一背。
生:(试着背课文)师:能背过的站起来一起背。
生:(齐背课文)师:课文背得不错,谁知道猴子的尾巴有什么特点?生:猴子的尾巴很长,能缠在树上。
师:对,兔子的呢?生:兔子的尾巴很短。
师:松鼠的呢?生:松鼠的尾巴像把降落伞。
师:一、二小节学得不错,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呢,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学习过程:1、读正确、读流利。
2、加动作读。
3、拍手读。
4、背一背。
)下面大家利用学习一、二小节的方法来自学三、四小节。
生:(自学三、四小节)师: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大家学得怎么样。
请同学们加动作读读课文。
生:(加动作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动作加得也很好,相信以后咱们班肯定能出现许多演员。
下面咱们拍手来背一下这两个小节。
生:(拍手背课文)师:大家学习得非常认真,也学得很扎实,下面咱们把整篇课文背一下。
生:(背课文)师:课文我们学完了,下面老师考一考大家。
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你认识下面这几种动物吗,你能说出他们尾巴的特点吗?出示豹子图片)生:这是豹子。
他的尾巴很长。
生:他的尾巴很粗。
师:(出示大象图片)它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呢?生:它的尾巴很细。
生:它的尾巴很短。
师:除了这几种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呢?生:狗。
生:老虎。
生:恐龙。
……师:大家知道的可真多。
这些动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特点,人能像课文中一样,自己编一句儿歌吗?比如:谁的尾巴粗,老虎的尾巴粗。
生:谁的尾巴细,老鼠的尾巴细。
师:非常棒。
生:谁的耳朵大,大象的耳朵大。
师:你能想到别的地方,非常聪明,这样吧,你们愿意说什么地方就说什么地方,比如眼睛、耳朵。
生:谁的鼻子长,大象的鼻子长。
师:说得不错,谁能比他说得还多呢?生:谁的耳朵大,大象的耳朵大。
谁的脖子长,长颈鹿的脖子长。
谁的尾巴长钩子,蝎子的尾巴长钩子。
师:你说得太精彩了,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生:我去动物园看过,我还从《动物世界》上看到了。
师:你可真会学习,从电视中学习,从大自然中学习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要向他学习。
谁能再来说一下。
生:谁的牙齿尖,老鼠的牙齿尖。
……师:大家知道的可真多,老师非常佩服大家。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也成了小作家了,回去以后小组四人把儿歌连起来,比比哪个小组说得好。
《比尾巴》课堂教学实录套2【导读】1、内容分析这首极富有童真童趣的儿歌,用对话的形式向小读者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课文中的六幅插图栩栩如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教学思路对于小动物,学生都很感兴趣,也有一定的了解。
所以教学中应该积极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精神。
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以识字为基础,在学会问句的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放飞激情,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热爱动物的感情,形成热爱观察的愿望。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读好问话的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一、情境的创设处于第一学段的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在理解课文的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们有更多的热情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这为他们在朗读能力的提高上储备了一定的优势。
小学生非常喜欢竞赛,尤其是和大家一起在课堂上进行竞赛。
因此,上课伊始,利用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巧妙的运用语言和图画营造出一种氛围──小动物要召开运动会,来请小朋友当裁判。
果然,这一情境的创设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课堂活了,孩子们乐啦,而这样积极宽松的氛围非常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知识的发现另外,孩子们喜爱动物,对动物也有一定的了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本堂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比如:大多数孩子都见过公鸡、鸭子、猴子、小白兔,即使不常见的小松鼠和孔雀等动物也常在图画书上见到,因此对它们的尾巴感到神奇和新鲜的同时又有一定的了解。
当说到“谁的尾巴弯?”“公鸡的尾巴弯”等句子时,大家都会觉得很有道理,也不会感到十分陌生。
不过,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孩子们也许会对“小松鼠的尾巴像把伞”有一点不理解。
他们也许会觉得这里比喻不当,这正是我们最希望出现的。
因为它不仅说明了我们的孩子是细心的,也是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
的确,小松鼠的尾巴不像雨伞,但是却有类似降落伞的功能,正是这种功能才使它适合在树木之间穿梭跳跃。
因此,教学到此处时,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松鼠跳跃的录象,引导他们自己发现这里的“伞”应该是指降落伞,而不是我们熟知的雨伞。
当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到正确的答案时,你会发现,他们是多么的欣喜若狂。
这就在另一角度提醒孩子们,要在以后的生活中随时进行细心的观察。
正值孩子们极度兴奋的时候,立即进行词语拓展练习,“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长?什么东西短?‘扁’ 用在什么地方?和‘弯’相反的词是什么?”等真是恰到好处。
三、朗读的训练《课标》强调:要在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阅读。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容易出现厌烦情绪,因此,朗读氛围的创设和朗读的指导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课的问句朗读就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互相配合,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先进行练习,不过这时的问句的读法,教师必须做好准确的示范。
具体做法是:师生合作以“一问一答”的游戏方式,帮助记忆课文并指导朗读问句。
师:谁的尾巴短?(师注意特别强调问句末尾词语的升调。
)生:兔子尾巴短。
生:做游戏,两个小朋友,我问你读,你问我读,看谁的语气读的最像。
生:模仿此句多种形式的读其他几句。
师:在问句的指导中,教师帮助学生比较各种动物尾巴,顺势理解“最”的意思。
最后,创设情境进行表演读和赛读。
因为孩子们有着太多的热情和足够强烈的竞争意识,所以,此项活动将使本课的教学达到一个高潮。
四、拓展练习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语文进行交际,因此,根据本课的特点,特设计了一项拓展性练习:看着给出的尾巴,找到对应的动物。
用“谁的尾巴怎么样”的句式说话。
其中,第一项侧重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第二项侧重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实录】一、趣味揭题,导入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将要举行一项特别的比赛,请我们每个小朋友做裁判,你们愿意吗?你想知道他们比什么吗?大家快来看一看吧!(课件显示小动物会动的尾巴。
)二、在多次读文中识字与感悟课文师:到底哪些动物比尾巴,比赛的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第一次读课文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要求总结出:读准字音;用铅笔画出不懂的句子。
)师: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那一段读给大家听?生:认真听读,纠正字音,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师:纠正读音后再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师:读过课文之后,你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对应的句子。
出示有关松鼠课件或挂图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的“伞”其实是指降落伞。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通过画一画、演一演、看图片、做动作等帮助学生理解“弯”和“扁”。
──“公鸡的尾巴弯。
”“鸭子的尾巴扁。
”师:以“一问一答”的游戏,帮助记忆课文并指导朗读问句。
“谁的尾巴短?”“兔子尾巴短。
”生:做游戏,两个小朋友,我问你读,你问我读,看谁的语气读的最像。
生:模仿此句多种形式的读其他几句。
开展“比尾巴”表演赛,引导背诵。
三、拓展性练习看着给出的尾巴,找到对应的动物。
用“谁的尾巴怎么样”句式说话。
【教学反思】从课堂表现可以得出,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突出特点:1、境创设贯穿全文,抓住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