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木工程概论复习总结

土木工程概论复习总结

土木工程概论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土木工程的重要地位土木工程的含义: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既是工程建设的对象,也指所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和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

第二节土木工程的发展史一、古代(17世纪中叶前)代表作:埃及金字塔都江堰长城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赵州桥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河北赵县安济桥万神庙是古代最大的圆顶庙二、近代(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代表作:埃菲尔铁塔——钢材料家庭保险公司大厦——现代高层建筑的开端三、现代1、代表作:纽约帝国大厦(102层,381米)——保持41年纪录日本明石海峡大桥——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悬索桥日本多多罗大桥——世界大一斜拉桥石油双塔楼——世界最高的双子楼瑞士大狄克逊坝——世界最高的重力坝俄罗斯英古里坝-----世界最高的双曲坝2、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1)土木工程功能化2)城市建设立体化3)交通运输高速化4)工程设施建设大型化第二章土木工程材料第一节概述一、建筑材料的分类1、按基本成分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非金属材料:无机材料:胶凝材料:气硬性胶凝材料,如:石灰、石膏、水玻璃水硬性胶凝材料,如:水泥有机材料:沥青、塑料、涂料、橡胶2、按用途分类:结构材料、构造材料、绝热材料、吸声材料、防水材料、装饰材料3、按发展时期分类:传统材料、近代材料、现代材料第二节石材、砖、瓦砖(一种最为常用的砌筑..材料)(一)、砖的分类:按生产工艺分为烧结砖和非烧结砖按有无孔洞分为多孔砖、空心砖、实心砖(二)常用砖:烧结普通砖的技术性质1、规格:外形:直角六面体标准尺寸:240㎜×115㎜×53㎜2、强度等级:例:MU30 表示抗压强度为30兆帕的砖3、抗风化性能:定义:它是指在干湿、温度、冻融变化等物理因素作用下,材料不破坏并长期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

4、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三)、烧结多孔砖和烧结空心砖1、烧结多孔砖:孔洞率≧15﹪作用:多用于砌筑六层以下的承重墙或高层框架结构填充墙2、烧结空心砖:孔洞率≧30﹪作用:多用于非承重墙瓦(主要用于屋顶)第三节石灰、水泥、砂浆一、胶凝材料1、定义:凡是在物理作用或化学作用下,从浆体变成石状体,并能胶结其他物料而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统称为胶凝材料。

2、分类:按化学组成,分为无机胶凝材料和有机胶凝材料(沥青);无机胶凝材料按硬化条件不同可分为气硬性胶凝材料和水硬性胶凝材料。

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保持和发展其强度,如石灰、石膏水硬性胶凝材料:既可在空气中硬化也可在水中硬化,保持和发展其强度,水泥。

二、水泥→水硬性胶凝材料(优点:原料易得,成本低)1、分类:按其用途和性能,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以及特性水泥2、水泥的水化与凝结硬化:初凝:水泥浆从流动状态到开始失去塑性状态终凝:完全失去塑性而还不具备强度凝结:水泥浆体由初凝到终凝的过程硬化:水泥浆将产生明显的强度并逐渐发展成为坚硬的人造石的过程。

4、其他品种水泥1)快硬性硅酸盐水泥:用于紧急抢修工程、低温施工工程和高强度等级混凝土预制件,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2)快硬快凝硅酸盐水泥:主要用于军事工程、机场跑道、桥梁、隧道和涵洞等紧急工程3)白色硅酸盐水泥:用于建筑物的内外装修4)膨胀水泥:用于各种管道5)高铝水泥:主要用于工期紧急的工程,如国防、道路和特殊抢修工程,也可用于冬季施工的工程。

3、砂浆:是由胶凝材料、细集料、掺合料和水按适当配合比例拌制并经硬化而成的材料。

(应用于砌筑工程、抹面工程、修补工程)1)、组成成分:胶凝材料、水泥、砂、水2)砂浆的技术要求:(1)和易性:包括流动性和保水性(2)强度:分为M2.5 M5 M7.5 M10 M15 M20 M30,M30则表示抗压强度为30兆帕的砂浆。

M表示砂浆标准试件为边长为70.7㎜的立方体。

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天。

第四节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一、混凝土:由胶凝材料、水、粗骨料(碎石、卵石)、细骨料(砂)、水泥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和物。

1、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作用:1)、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集料。

2)水泥浆:填充空隙3)水泥浆:硬化前其润滑作用,硬化后起胶结作用。

2、混凝土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

流动性的测试方法:采用坍落度测定,坍落度数值越大,流动性越大;黏聚性和保水性:采用目测拌合物的方法测定。

3、混凝土的强度(用C表示):抗压强度最大,抗拉强度最小。

标准混凝土块:边长为150㎜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C15 C20 C25 C30——C80等,C30表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30MPa。

混凝土的耐久性:值抵抗环境介质作用并长期保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包括抗渗性、抗冻性、耐腐蚀性、混凝土的碳化、碱集料反应、干缩等性能。

二、钢筋混凝土1、钢筋混凝土的优点:(1)合理发挥材料(2)耐久性好(3)耐火性好(4)整体性好(5)就地取材(6)灵活性大2、缺点:(1)自重大(2)抗裂性差(3)保温效果差(4)受气候条件限制,修复困难。

第五节木材、塑料机装饰材料影响木材强度的因素:1、含水率:含水率增加,强度下降,含水率减少,强度上升2、温度:当温度升高时,强度降低,温度降低,强度升高3、长期荷载4、疵病的影响第六节其他材料沥青:分为地沥青(天然地沥青和石油地沥青)和焦油沥青石油沥青在工程中应用广泛第三章土木工程构件及其基本结构第一节梁、板、柱和墙一、梁1、按支承情况分类1)简支梁:当两支座有不均匀沉降时,不产生附加应力。

简支梁的高度一般为跨度的1/10~1/15,宽度为其高度的1/2~1/3。

2)连续梁:当支座有不均匀下沉时将有附加应力3)多跨静定梁:当支座有不均匀下沉时不产生附加应力注: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240㎜。

二、板1、现浇板1)现浇单向板:两边支承,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沿短边方向传载。

2)现浇双向板:四边支承,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或等于2注: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一般不小于120㎜三、柱:承受压力的竖向构件,有时也同时承受弯矩。

分类:1、按截面形式可分为方柱、圆柱、管柱等。

2、按所用材料可分为石柱、砖柱、木柱等。

3、按柱的破坏特征或长细比分为短柱、长柱及中长柱4、按柱的受力分为轴心受压柱和偏心受压柱。

柱承受梁传来的压力及其自重。

四、墙按墙在建筑物中的受力状态分为承重墙、自承重墙和非承重墙第二节拱、桁架和框架一、拱:主要承受轴向压力1、分类:按拱的构造分为三铰拱、无铰拱、两铰拱其中三铰拱在基础有不均匀下沉时,对结构不产生附加内力2、桁架:包括铰接桁架和刚接桁架桁架上、下部杆件分别称为上、下弦杆,两弦杆间的杆件称为腹杆第三节高层建筑结构分类:10层及10层以上,高度大于24m→高层建筑高度超过100m→超高层建筑。

框架体系、剪力墙体系和框架-剪力墙(支撑)体系这三种结构体系是搞成建筑中最常用的。

第四节空间结构体系举例:1、薄壳结构(网壳结构、折板结构、筒壳结构、双曲壳结构)2、网架结构(曲面结构、平板网架)3、悬索结构(单曲面悬索结构、双曲面悬索结构)4、膜结构高耸建筑物:烟囱、水塔、水池、筒仓、核电站。

第四章地基与基础工程第一节岩土工程勘察一、岩土工程勘察分级1、工程重要性等级(按工程的规模和特征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1)、甲级: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2)、乙级:除甲级和丙级外的勘察项目3)、丙级:均为三级二、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和内容1、方法: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岩土工程勘探与取样(槽探、钻探、坑探、物探等方法)、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现场检验与监测。

2、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天剑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起到有效地知道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3、岩土工程勘探工作有槽探、钻探(最常用的)、坑探、物探等。

物探是一种间接地勘探手段,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且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以推断而又亟待了解的地下大致情况。

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

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岩土工程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土木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地基与基础基础是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给地基并连接上部结构域地基的下部结构。

基础分类:1、按形式分: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箱行基础。

2、按埋置深度分:浅基础(埋深小于5m)深基础(埋深大于等于5m)→类型:桩基(既古老有常见的基础形式)、沉井基础(四周有壁,下部无底)、沉箱基础、地下连续墙、墩基础。

注:沉箱基础的工作原理P78.3、按受力性能分:有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第三节地基处理的对象与目的1、对象;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

软弱地基主要指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

特殊土地基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黏土和冻土等地基。

2、目的;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性;降低软弱地基的压缩性,减少地基的沉降;防止地震时地基土的振动液化;消除特殊土的湿陷性、胀缩性和冻胀性。

3、方法:1、按时间分为临时处理和永久处理;2、按处理深度分为浅层处理和深层处理;3、按土性对象分为砂性土处理和黏性土处理;4、按土的饱和度可分为饱和土处理和非饱和土处理;5、按作用机理有: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土或灰土挤密桩法、砂石桩法、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奖法等。

4、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后果:裂缝、倾斜、破坏。

如何避免:(1)使荷载中心受压,均匀分布(2)遇到高低相差悬殊或地基软硬突变时,要合理设置沉降缝。

(3)增强上部结构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协调作用。

(4)合理的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

第五章建筑工程第一节概述一、建筑物构成的基本要素:1、功能2、物质技术条件3、建筑形象二、建筑分类按高度与层数分:1、低层建筑:3层,小于等于10m2、多层建筑:四—六层,10—24米3、中高层建筑:7—9层4、高层建筑:10以上,大于24m5、超过100m的为超高层第二节建筑工程的平面布置第三节民用建筑的结构组成与体系第四节工业建筑的结构组成与体系第六章交通工程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第一节道路工程一、公路的分类及分级1、分类:按重要程度和使用性质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专用公路2、分级:按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3、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20年)、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次干路(15年,兼有交通和服务功能)、支路(10—15年,服务功能为主)4、分级:除快速路外,主干路Ⅰ:大城市采用(人数大于50万)次干路Ⅱ:中城市采用(人数为20万—50万)支路Ⅲ:小城市采用(人数小于20万)二、道路线形1、平面线形的基本类型:直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