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宗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大宗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大宗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存在
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进入新时代,为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及“双碳”战略目标,
进一步提升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固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
保护,本文就大宗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大宗固废资源化;产业发展;问题;
1固废典型可利用材料概述
(1)混凝土块。

主要是源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
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混凝土块。

通过机
械加工成细骨料进行模块化进行形态的重塑再次利用,也可将粗骨料进行加工来
作为大型模块的合成材料,作为公共建筑、道路铺装和围墙等应用,另外还可将
粗骨料进行道路基层填充或铺装。

(2)废金属。

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工业、
建筑、交通、电子设备等领域广泛利用,而废金属主要是固废垃圾中的经过腐蚀、损坏和自然淘汰的金属。

如金属边角料或残次品可直接用来加工制作机械零件和
各种民用工具,各种废弃钢筋、钢管等可加以修复或改制成其他用具再次使用,
其次金属粉末可以集中送去回炉炼钢。

在模块化中,可作为本身的金属模块或作
为加强其他模块内部硬度的辅料。

(3)废竹木。

来自拆建过程中产生的废竹木,其中废竹木、木屑等通过加工可用于制造各种模块化的人造板材,也可通过加工
作为工艺品。

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建议进入新时代,固废产业应锚定
“聚焦源头减量,促进资源全量化高值化绿色化循环利用”的发展定位,以“无
废城市”建设为总抓手,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关键,
推动固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2大宗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技术上讲,固废垃圾资源化率的水平较低,没有形成完备且高效的处理技术。

从利用方式讲,大都采用简单的填埋和堆放,由于一些城市最初只在乎当前的经济发展,没有考虑长远的规划,因而产生了大量固废垃圾占据土地和污染环境。

从管理方式上讲,对固废垃圾的分类和消纳管理还不完善,在很多时候只是简单的分类,如只区分混凝土块、木材和金属。

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固废垃圾的处理方式不断深入研究,固废垃圾的政策、管理、技术、设备、处理体系、研究理论等方面都在不断的完善。

2.1 “无废”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经对我国各地市实地调研发现,部分产废企业管理者在各类固废处理观念上认识不够深入,在环境保护意识上依然欠缺,不够坚定,尚存在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固废的治理持有轻视态度,盲目进行堆放,造成污染的迅速扩散,不利于固废垃圾的治理。

同时企业尚缺乏对有关管理者在固废资源化专业性及科学性上的培养力度,“无废”指导思想亟待加强。

在对社区居民进行走访调查时发现,部分居民对固废认识不足,诸如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大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只有初步认识,缺乏科学的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知识和素养,在实际垃圾源头分类上未取得实效,依然导致垃圾被整体回收,对固废垃圾的二次回收利用造成阻碍。

2.2 固废处理技术尚存在短板
随着工农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各类固废的数量不断提升,现有的处理技术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规范化管理的落实。

虽有部分先进固废资源化处理技术的研发,但大多处于研究阶段,很多关键技术还有待突破,一些研究成果还未能实现产业化,可操作性差,工业化实施过程较困难,应用性欠佳,尚需进一步改性研究。

现有利用固废材料生产的产品品质依然不高,市场接受程度较低,技术成本优势不明显,成果转化体系尚不够完善。

固废产业发展受到生产工艺、产品附加值、产品性能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无法发挥带动大宗固废资源化产品走向市场、打开市场的引领作用。

2.3 固废产业管理机制尚不够统一
目前对于我国各类固废在法律法规与排放标准的管理政策上依然尚不够完善,监管及奖惩力度不够。

固废资源化综合处置需要综合性、统一性、完整性的管理
机制,目前一些地区尚有待完善。

因缺乏强制性约束以及有效固废资源化产业激
励政策机制,导致不同地域间在固废资源化综合处置方面的综合管理和环境保护
没有得到有效的衔接。

固废资源化综合处置涉及各个部门,各种人群,各种企业,是一个资源和环境系统性的问题,需要有组织、有协调进行治理和推进。

在固废
资源化综合处置方面,各部门大多都是分而治之,没有形成良好的协调和沟通,
从而无法站在大统一的固废资源化处置格局上去处理资源和生态问题。

没有正在
实现固废资源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部门合力。

3 大宗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建议
3.1构建政府引领+企业落实+公众参与的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权责明晰、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固废环境管理工作格局,
通过细分各类固废的治理责任,将政府部门、环保部门以及相关企业都纳入固废
治理,并合理地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明晰职责,设置专人专管。

二是加
大宣传力度,在重视传统宣传介质的基础上注重现代化的宣传渠道,通过运用互
联网自媒体(抖音、快手等大众媒体平台)电视公益广告、微信公众号以及手机
短信等手段,在各企业各街道各社区各村镇开展大力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固
废产业的“无废”氛围,将固废管理的意识从环境保护人员落实到企业负责人甚
至是每一个公民个人身上,鼓励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三是加强对各级管理者的业务培训力度,以此更好地实现对其工作能力的有
效提升。

面向大众普及开展“无废城市”系列教育,重点对社区及村镇老人、青
少年、幼年儿童等开展无废教育,作为素材纳入教学范围,走进我省各类校园。

3.2 加强固废技术人才培养及应用性技术研发
一是通过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召开各类固废资源化技术学术会
议等方式,针对管理者的技术和素质进行定期培养,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技能水
平和素养,实现规范化的管理。

二是科技部门继续加大对固废资源化综合处置类
的科技项目立项,同时联合教育部门加大支持大学生在固废资源化方向的创新创
业训练力度。

注重大宗固废综合处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技术研发,为保障各类
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可设置阶段性经费下拨制度以及奖励绩效制度等措施。


是大力引进固废资源化高素质人才,并设置优待制度及政策吸引优秀科技人才。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产学研用创新
模式,支持产废及利废企业设置固废资源化技术研究中心。

四是政府相关部门应
对相关企业强制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从源头减少固废产生。

大力支持研发先进
的固废处理技术、工艺和设备,推动传统固废资源化产业的转型升级,避免固废
处理当中造成二次污染,提升固废产业链的价值。

3.3 完善固废处理监管制度及奖惩力度体系建设
一是在完善固废集中收运体系建设的同时,通过建设并升级集中收运平台,
支持小微产废企业废物资源化处理技术发展。

创新发展固废产业化道路,根据不
同种类、不同成分以及不同性状的固废进行合理化分类,准确化施策,绕过清一色、假大空的固废产业发展路径。

二是探索对固废产业相关企业基本情况和经营
行为进行实时评价,并在监管措施上采用差别化制度。

积极推进固废资源化行业
和地方标准的制定,根据所需,以各标准为引领,在综合管理措施下,促进固废
资源化产业再上台阶。

三是完善固废资源化产业集中并统一收运体系建设,健全
利用固废再生新产品的标准化、行业化、质量化体系升级。

通过设置刚性约束的
指标体系,加大加强对各固废资源化环节的考核和监督,完善并健全长久有效的
固废资源化处置奖惩机制,共同确保固废资源化产业发展取得实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国大宗固废处理问题广泛引起大众关注。

虽然我国及各省市相
关部分相继出台了多种针对固废资源化处理的优惠和引导政策,但在实际处理技
术和市场运营实施中,依旧处于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初级阶段,仍有极大的发展
空间。

后期发展中需要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监管体系、思想引领等方面抓手,有力推进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承鑫.固废危废处理现状及对策建议[J].环境工程设计,
2021(02):113-118.
[2]王琼,於林锋,方倩倩,等.国内外固废垃圾综合利用现状和国内发展建议[J].固废利用,2014(04):119-121.
[3]孟小燕,王毅.我国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进展、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07):995-1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