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与实践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与实践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与实践一、以教研组活动为主阵地,培养教师的成长热情教学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这个中心任务不能只靠教务处的任务传达来完成。

教研组是完成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者,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研组的工作中心。

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组织,因此,新课程改革中,要促进教师进行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就是活动的主阵地。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1、创设较好的活动氛围,唤起教师的蜕变热情。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必须创设公平人与自然的环境,使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刊登存有建设性的观点和观点,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切实开展活动,让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

教研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理论学习、教学沙龙、专题研修等,在这些活动中只有让教师们参与其中,亲历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收到实效。

一个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与否,体现在老师参与的热情度上。

当然,行政领导也应深入到各个教研组,一起参与讨论研究,对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学公开课、评课进行指导和监督,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3、存有评选总结,使教师看见进步与顺利。

教研组的活动中,教师对理论的掌控存有了一定的提升,课堂教学操作能力存有了长足进步的进步,学校这时就应使他们看见进步的足迹,使他们享用顺利的欢欣。

例如积极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选等等,哪怕就是一次小小的确实,也将可以沦为教师蜕变的永远动力。

4、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部分老师的成长,不能代表着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大部分老师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才能代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

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知识型、学习型教师的培养,把学习培训的机会让给一线教师,让成功的教师带领落伍的教师,让进步的教师带动安于现状的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开展校际间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随堂听课、磨课等,千方百计促进教师的整体进步。

二、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培育教师的技术创新积极探索精神对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形势的发展探索教育过程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以达到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运用的目的,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明显。

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中,要求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务处实施课题监控,要求参加人员做好期中小结,做好成果收集的研究记录,并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实验效果进行层次性、差异性评价与分析,课题研究结束,研究人提出结题申请,由课题领导小组进行结题验收,评出等级。

对于好的课题,在校级推广并推荐申报上一级课题研究。

1、课题研究推动了教师角色转型教育的飞速发展,给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有效的经验行为,还要有理性的思考,应能解释、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完善教育实践,不断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师既不能依赖习惯和经验工作,又不能等待研究者提供新成果。

每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名教师都是科学研究队伍中的成员。

教师要成为批判的、系统的考察自己实践的研究者,从而更好的理解自己的教学和改善自己的实践。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角色转变,深刻认识到只有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专家型的教师才能成为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适应者。

2、教科研培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重新认识教科研培训在我们学校已经形成了一种工作制度,深受许多教师的喜爱,教科研培训主要是由学校科研、教学骨干和部分成长较快的年青教师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实施新课改中所存在的问题,积累的经验在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上,依照一定的主题向老师们作了汇报,这样能引起其他教师的共鸣,产生比较好的培训效果,同时对汇报教师也是一次锻炼和提高。

通过课题培训,所有的老师都真的自己蜕变较慢,虽然很痛,但痛中存有趣,通过课题研究,并使教师尤其就是青年教师具有了广为的专业知识,晓得如何化解工作中的问题,能够主动地改革教育,对同事也产生专业价值观念的影响力,都感觉到通过教科研培训提升了自身的专业化科学知识。

校级课题的研究是我校积极开展群众性教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

课题研究来自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也可以说它是用现代教育理论来科学地规范教学行为的一种研究,即理性地对待教育、教学,克服随意性,从而不断完善、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依赖教育科研和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升教研科研能力的显然目的就是为教学服务,以此达至以教研推动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波斯纳明确提出一个教师蜕变公式:经验+思考=蜕变。

一个工作十年的教师也许存有多样的教学经验,但他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已,无法从经验中通过思考、对照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因为没思考这样的经验就可以就是肤浅的经验,所以教师仅仅满足用户于赢得经验,更应付经验展开深入细致思索,那么他的发展将不受限制。

2、坚持写教育教学小故事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鼓励教师多挖掘身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闪光点和困惑点加以研究,积累经验,写成小论文或者教育教学日记,学校开展“我的教学故事”、“我的教育故事”征文活动,鼓励大家去写,从中体验到一种充满了趣味、满足、惊喜和骄傲的感觉。

3、尝试编写教科研论文协助我们提升。

教师在经过长期研究累积后,存有了第一手研究资料,必须把它编制成科研成果,须要经过思维加工和文字加工过程,就是个再缔造过程,这个过程存有课堂教学成果的积累,存有教研思考的累积,除了理论知识的提振。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写下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但长期的思索总结对自己的专业蜕变绝对就是存有好处的。

总之,教师专业成长是个坚持不懈的锻炼过程,只有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去,那就不要怀疑自己是否能成长进步,因为,有耕耘必然会迎来收获的季节。

针对我校教师实际情况,能起至专业助推促进作用的教师太少而严重不足,二要采取措施,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将沦为我校所有工作的重点。

因此,我们立足推动教师专业蜕变,秉持以校为本的培训理念,加强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一、贯彻理念,形成自我成长的意识1.明确提出“一年适应环境,三年合格,五年骨干,”专业蜕变设想。

2.建立教师业务成长档案为每位教师创建档案袋。

将教师的课例、思考、教学设计、听讲报告以及出席培训情况等能记录自己专业蜕变的资料,全部出狱。

以此去推动教师不断思考自己的蜕变历程,易于以后更好的发展。

3.制定三年自我发展规划和学期发展规划做为教师专业蜕变的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建议教师就自身专业严重不足,明确提出建设性的发展方向,并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以此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每学年教学处就教师的全面落实情况展开检查与评价。

二、创设文化氛围,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养1、提倡教师多读书,诚自学。

读书自学就是教师“孔颜”的轻易途径。

可以念一些教育理论,也可以就是和本学科有关的专业书籍,还可以就是文化典籍,更可以和学生“同读一本书”。

2、有意识地形成我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强化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

1.专家引领。

请各学科权威(外请或校内)就教师关注的教学问题进行指导。

2.以教研组、为常态非政府,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

集体复习,资源共享,互帮互带;教学研讨,求同存异,推动交流;上研究课,同课异构,唤起创造力;3.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加强四步探究教学法的研究,这学期以课堂教学设计为主,掀起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高潮。

4、非政府教师自学新课改,研究课堂教学设计。

四、分层培训1.青年教师培训为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在各个方面提供舞台,帮助青年教师实现自身价值。

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是一项重要工作,它是促使青年教师更好地熟悉教育教学工作、履行岗位职责,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而进行的继续教育。

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青年教师培训分成三个环节:师徒肇家浜;课堂教学锻炼身体;考核环评。

以师徒肇家浜为常态的培训形式,以课堂教学为培训内容,加之一些专题性讲座,提升教学的规范性和教师的理论水平,非政府积极开展文明户课、展现课,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面试,师德演说等活动,推动他们的专业蜕变。

2.骨干教师培训我校共计市级骨干2人,校骨干5人,他们就是我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也就是教师专业蜕变的领跑人。

所以,必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促进作用。

专家引领: 以讲座等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学业务指导。

专家示范: 以公开研究课的形式,展示他们在教学上的优势,激励其他教师效仿学习。

师徒肇家浜: 肇家浜青年教师就是骨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建议肇家浜之前存有协议,肇家浜过程存有记录,肇家浜完结存有总结。

外出学习: 学习和培训是教师精神上的福利。

对骨干教师而言,更需要外出学习,及时充电。

但学习后,必须要有对同组教师的反馈汇报。

五、构成发展性评价在教师学习、培训过程中及时评价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为了打造出一支合乎二期课改建议,具备一定竞争力的教师队伍,学校不懈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条件、架设舞台、提供更多机会、营造氛围,特制订以下具体措施以确保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一个较好的环境中提高。

一、师德1、通过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对学校文化、学校精神的内涵并作深层次的认知,并不懈努力将理念转变为具体内容的教育教学犯罪行为中。

2、学校组织开展师德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评选、宣讲、展示等形式弘扬师德风范良好的教师,提升我校教师整体的师德素养。

3、建立学习型班组、教研组,在建立过程中求出教师个人、团队的双重发展,每一年评选一次。

二、学识1、引导教师出席本科或硕士课程班深造。

2、为教师订阅《读者》《人民教育》杂志。

每学期进行读书沙龙活动。

三、能力1、形成校级骨干教师、校级后备骨干教师的梯队,每两年进行申报、评选、考核。

骨干教师(含后备)能在本学科或本教研组中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团队中老师共同成长。

2、存有机会尽可能多的非政府教师出席市区级的教学参观活动。

3、不放弃市、区级组织的各项教学比赛活动,对于参赛老师,不管是否获奖,设立参与奖。

学校或者所在团队积极帮助该教师出谋划策,体现团队智慧。

4、学校每学年非政府校级教学比赛,引导教师在比赛中提升教学能力。

5、积极争取机会,多与教研员沟通,请区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让老师在区一级层面能够进行公开教学。

6、聘用资深卸任教师广播员骨干教师,来校听讲,指导学校中青年教师。

7、每年进行一次教学案例或论文的评选,学校编写案例或论文集,并鼓励教师参与区评奖及向杂志投稿。

8、为个别岗位的教师提供更多至魏一小学轮岗自学的机会。

9、积极参与学校的项目管理,成为管理者或参与者,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管理、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学校定期对各项目进行考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