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远探测反射波声波测井方法研究进展ppt
远探测反射波声波测井方法研究进展ppt
二.如何接收低频波
• • • • • • • 实验方法:在半空间油槽内; 发射探头和激发条件不变,源距3.2m 改变接收探头的谐振频率,两种: 18KHz——谐振频率接近发射探头, 低频端灵敏度高,接收频带窄 40KHz——谐振频率高于发射探头 接收频带宽,灵敏度低(阵列:接收探 头谐振频率约50KHz)
一、如何激发低频波 (约10KHz)
• • • • • 问题 1、现有声学探头: 外径—60~70mm 谐振频率13~17KHz; 2、目的:不增加外 径,激发频率约 10KHz的低频波; • • • • 方法: 高压电脉冲激发, 幅度:4000V, 脉冲宽度:12.5、25、 40us,大于探头谐振 频率的半周期,“强 迫震动”
18KHz探头接收的波列和频谱
40KHz探头接收的波列和频谱
结论
• 较低频的探头接收约10KHz的声波信号 灵敏度高。 • 较高频的探头接收的声波信号的频带宽 • 远探测反射波声波测井的接收探头应该 用谐振频率低的18KHz以下, • 试制约15KHz的,接收低频窄频带信号
三,模拟井中低频声波信号能 传播多远
远探测反射波声波测井是有前 途的方法!
谢谢!
实验(三)源距的影响
• 在半空间油槽内,发射探头、接收探头 不变(13~17KHz发射、18KHz接收) • 激发条件不变:4000v,40us • 源距:2.9m、3.2m
测量记录波列、频谱
结论
• 源距增加,波列幅度(能量)减小; • 源距增加,频谱向低频端移动; • 物理解释:源距增加,复合(频率)波 中,高频成分首先衰减
• 所记录波列的频谱有两个峰值 (12.98KHz及8KHz ) • 源距增加频谱向低频端移动 • 源距越长低频峰值的相对幅度越大
本文结论
• 1,用高电压、宽脉冲可激发出频率接近 10KHz的低频波—可用于远探测反射波声波测 井; • 2,接收探头的谐振频率应该接近发射探头的谐 振频率,但应略高 • 3,在模拟井中可观察到一、二、三、四 • 五次反射波信号,折射传播距离为7~9m。 • 4,源距较长时才能看到反射波 • 远探测反射波声波测井声系:超长源距、低频 发射、低频窄频带接收
实验方法(二)全空间
• 发射探头(13~17KHz)和接收探头(18KHz) 不变; • 激发条件不变(4000v,40us); • 源距3.2m; • 在铝筒(长5.2m,外径102mm)中 • 全空间,
测量记录波列、频谱
结论
• 用高压宽脉冲可激发12.96、8KHz的信号, 其复合信号频率约10KHz —可用于远探 测反射波声波测井; • 激发电脉冲幅度降低(2000v、1000v)时, 波列幅度(能量)降低。
• 一次反射波在约1600us 处出现(负),随源距 增加,反射波到时后延—声学界面垂直 • 二次反射波在1825us处出现(正),与一次反射 波相位相反,(抵消) • 三次反射波在2100us 处出现,与一厂次反射波 同相位 ,(叠加) • 从水泥到水,反射系数为负值 • 一次和二次反射波:时间差250us ,距离0.8m • 地层模块声速3100m/s(时差323us/m) • 323x0.8=258us,与实测结果250us 接近
• • • • • • 实验条件:辽河油田水泥胶结刻度井 地层模块直径0.8m,声学界面:水和 地层模块 发射探头、接收探头、激发条件不变 源距:2.9m3.05m、3.20m、3.35m、 3.50m、3.65m、3.80m、3.95m
实验装置示意图
测量记录波列
频 谱
实验结果分析(到时和相位)
实验结果分析(传播距离)
• • • • • • • 一次反射波:3.88m 二次反射波:3.88+0.8=4.68m 三次反射波:4.68+0.8=5.48m 可看到四、五、六次反射波 水泥和水界面上反射系数-0.66, 按此折算传播距离:二次:7.09m 三次:8.3m;四次:9.51m
实验结果分析(频谱)
实验方法(一)半空间
• • • • • • 在半空间油槽内, 发射探头——13~17KHz, 接收探头——18KHz, 源距——3.35m 激发电脉冲:4000v; 持续时间:12.5、25、40us
所测记录波列
波列的频谱
结 论
1.窄脉冲(12.5us)激发宽频带信号 (10~30KHz) 2.宽脉冲激发窄频带、低频信号 (10KHz左右) 3.在半空间油槽内,测量记录板波、 表面波
远探测反射波声波测井 方法研究进展
楚泽涵、徐凌堂、尹庆文、柴细元
2003年7月
本文背景和目的
• 1、远探测反射波声波测井仪器研制 • —CNPC重点项目(大港测井公司) • 2、理论考察:用低频(约10KHz)波能接收 • 到远处(约10m)的反射波;资料解释有案例 • 3、问题、目的:实验考察 • 如何激发低频波? • 如何接收低频波? • 低频波在模拟井中传播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