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
实训报告
学生姓名邹郁郁
学号 **********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物流管理
2011年 6 月 14 日
【案例1】
根据产品销售趋势和产品拥有量的调查,掌握大量资料,结合相关产品的销售情况,分析缝纫机、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等五种耐用消费品。
据调查,1957-1982年全国缝纫机等五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量增长情况和普及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a)增长情况表
增长比率,系指比1952年增长的倍数。
表1-2 (b)普及情况表(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推算)
解:(1)销售额长率和销售趋势分析,从表1-1、表1-2可以看出,近30年来,这五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量都迅速增长。
1982年的销售与1952年相比,缝纫机和手表都增长100倍左右,自行车增长66倍;收音收则增长达1800倍之多。
于于1982年电视机的销售量也比1978年增长了10多倍。
说明30年来这五种产品大部分处在成长期,销售量迅速增长。
其中半导体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机在60年代开始导入,到1981年仍处在导入期,彩色电视机则80年代初期导入。
(2)普及率分析,再看五种耐用消费品的普及情况。
从全国的普及率来看,1981年的缝纫机的平均家庭拥有量仅24.8%,仍处在成长期;手表、自行车、收音收的家庭拥有量虽都已超过50%,但这三种消费品每户平均需求量不止一件,如按每户平均需要3只手表、2辆自行车、2台收音机估算,则1981年手表仅满足了23.6%,自行车仅满足了25%,收音机仅满足33.5%,也都还处在成长期,至于电视机,1981年仍处在导入期,80年代中期已进入成长期,但彩色电视机仍处在导入期。
从城镇的普及率来看,1981年缝纫机、手表、自行车的普及率已超过50%,即都已进入了成熟期。
在80年代中期,这五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量增长都很快,在城镇,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可能都已进入饱和期,黑白电视机也进入成熟期(见表1-3)。
表1-3 80年代中期产品的寿命期
由表1-3可见,这五种消费品,除彩色电视机外,在城镇都已进入成熟期或饱和期,但在农村一般还处在成长期。
要新上生产这些产品的项目,必须使部分产品适合农村的需要,发展农村市场;向城镇销售的产品,应注意提高质量,改进花色品种,降低成本,否则销路不易打开,会很快从饱和期进入衰老期。
至于彩色电视,很快会进入成长期,需求量会大量增加,但应注意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和售价,否则销售量也不增加。
至于电子管收音收与半导体收音机是两种互相替代的产品,由于半导体收音机比电子管收音机体积小、价格低,具有明显优点,所以电子管收音收基本上已被淘汰,进入衰老期,不能再上生产电子管收音机的项目。
【案例2】
某国际公司拟投资建厂,生产某种化工产品,年产量为2.3万吨。
已知条件:
1、项目建设实施进度计划
第一年完成投资计划20%,第二年完成投资计划55%,第三年完成全部投资,第四年投产,当生年产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70%,第五年达设计能力的90%,第六年达产。
项目生产期按15年计算。
2、建设投资估算
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额为52000万元,其中需外汇3000万美元(外汇牌价为:1美元8.3元人民币)。
本项目无形与递延资产额为180万元,预备费用5000万元,按国家规定,本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5%。
3、建设投资资金来源
该公司投资本项目的自有资金为20000万元,其余为贷款。
贷款额为40000万元,其中外汇贷款为2300万美元。
贷款的人民币部分从中国建设银行获得。
年利率为12.48%(名义利率,按季结息)。
贷款的外汇部分从中国银行获得,年利率为8%(实际利率)。
(建设期不偿还利息)
4、生产经营费用估计
达产后,全厂定员为1100人,工资及福利费按每人每年7200元估算,年其他费用为860万元。
存货占用流动资金估算为7000万元。
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估算为19200万元。
年经营成本约为2100万元。
各项流动资金的最低周转天数为:应收账款30天,现金40天,应付账款30天。
试进行下列投资估算:
(1)按分项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
(2)估算建设期利息;
(3)估算总投资。
解:(1)应收账款= =1750(万元)存货=7000(万元)
现金=183.56(万元)流动资产=8993.56(万元)
流动负债=1600(万元)流动资金= 7333.56(万元)
(2)建设期利息估算(结果见表6-5)人民币贷款本金=20910(万元)人民币贷款年实际利率=13.08% 本利和=本金*(1+r)
每年应计利息=(年初借款本息累计+本年借款/2)×年实际利率
第1年人民币贷款利息=273.5(万元)第1年末累计人民币贷款=4455.5(万元)第2年人民币贷款利息=1334.9(万元)
第2年末累计人民币贷款=17290.9(万元)
第3年人民币贷款利息=2603.5(万元)
第3年末累计人民币贷款=25121.9(万元)
第1年外汇贷款利息=18.4(万美元)第1年末累计外汇贷款=478.4(万美元)第2年外汇贷款利息=88.9(万美元)第2年末累计外汇贷款=1832.3(万美元)第3年外汇贷款利息=169.58(万美元)第3年末累计外汇贷款=22688(万美元)建设期利息= 5609.58(万元)
表6-1 建设期各年应计利息计算表
(3)总投资估算
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与递延资产投资+预备费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固定资产投资额×税率
项目总投资=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投资=72723.14(万元)
【案例4】
一、项目概况
某新建项目,年产A产品50万吨,其主要技术和设备拟从国外引进。
厂址位于某城市近郊,占用农田约30公顷,造近铁路、公路、码头,水陆交通运输方便;靠近主要原料和燃料产地,供应有保证;水、电供应可靠。
该项目拟两年建成,三年达产,即在第三年投产当年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40%(20万吨),第四年达到60%(30万吨),第五年达到设计产量,生产期按10年计算,加上两年建设期,计算期为12年。
二、项目财务数据测算
(一)投资估算及资金筹集
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含涨价预备费)为50000万元,其中外币2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7400万元(按当时官方汇率1美元=8.7元),全中通过中国银行向国外借款,年利率9%,宽限期2年,偿还期4年,等额偿还本金。
人民币部分(32600万元)包括:项目自有资金(资本金)10000万元,向中国建设银行借款22600万元,年利率为9.72%,国内借款建设期利息按复利累计计算到投产后第一年支付。
国外借款建设期利息按复利累计计算到建设期末,与本金合计在一起,按4年等额偿还。
2、流动资金估算为12000万元,其中:项目自有资金为3600万元,向中国工商银行借款8400万元,年利率为10.98%。
三年投产期间,各年投入的流动资金分别是4800万元、2400万元和4800万元。
(二)销售收入与销售税金及附加
1、销售收入(不含增值税)
经分析预测,建设期末的A产品售价(不含增值税)每吨为900元,投产第一年的销售收入为18000,第二年为27000,其后年份均为45000万元。
2、销售税金及附加计算
(1)增值税。
该产品增值税率为17%,增值税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率=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2)城市维护建设税按增值税的7%计取。
(3)教育费附加按增值税的3%计取。
解:1、建设期利息
(1)流动资金借款:
第1年借款本金=(4800/12000)*8400=3360万元
第2年借款本金=(2400/12000)*8400=1680万元
第3年借款本金=(4800/12000)*8400=3360万元
建设期应计利息=(年初借款本利累计额+本年借款额/2)*实际利率第1年借款利息=(0+3360/2)*10.98%=184.46万元
第2年借款利息=(3360+184.46+1680/2)*10.98%=481.41万元
第3年借款利息=(3360+184.46+1680+481.41+3360/2)*10.98%
=810.97万元
(2)固定资产借款:
国外借款第1年借款利息=(0+2000)*9%=180万美元
第2年借款利息=2000(1+9%)*9%=196.2万美元
376.2万美元=3272.9
国内第1年借款利息=22600*9.72%=2196.72
第1年借款利息=22600(1+9.72%)*9.72%=2410.2
第1年借款利息=22600(1+9.72%)*(1+9.72%)*9.72%=2644.5
2、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预备费用=50000
3、流动资金投资=12000
总投资=50000+12000+1476.84+3272.9+7251.4=74001.14
4、第1年净收入=18000-18000*(17%+7%+3%)=13140
第2年净收入=27000-27000*(17%+7%+3%)=19710
以后八年每年净收入均=45000-45000*(17%+7%+3%)=32850 总收入=13140+19710+32850*8=295650
5、总收入=295650大于总投资=74001.1
所以可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