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1月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历史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
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B.皇权和神权相结合C.家国同构 D.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2. 两宋时期,田宅交易十分活跃,在人们的实践与政府的积极规范下田宅典卖逐渐制度化。
南宋初年,政府规定田宅典卖者纳税印契,均价每亩约五贯,税率约8%,一次就征收到四千万贯。
这种现象间接造成A.土地兼并的缓解 B.自耕农的衰退C.中央财政收入大增 D.商品经济繁荣3. 小报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
南宋《海陵集》记载:“小报者,出于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也。
比年事有疑似,中外不知,邸吏必竞以小纸书之,飞报远近,谓之小报。
”对“小报”理解正确的是A、大臣给皇帝奏章的一种形式______________B、朝廷给军队传递命令的文书C、由政府主持编写发行的简报______________D、一些官吏私下传递信息的文书4.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江苏南浔的“湖丝”不仅远销国内边远市镇,而且大量出品;浙江桐乡的铁器“大江南北咸仰赖”。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资本主义萌芽促进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商品流通突破了狭隘的地方市场C.商业繁荣促进工商业市镇兴起 D.海禁政策松动促进海外贸易发达5. 顾炎武给黄宗羲写信自述为学感受,说“炎武自中年以前,……而于圣贤六经之指,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渐有所窥。
……以管见为日知录一书,……但鄙著恒自改窜,未刻;其已刻八卷乃数年前笔也,先附呈大教。
”由此可见他的治学风格是A.经世致用 B.开拓创新C.旁征博引 D.严肃负责6. 分析下列表格数据,其中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1840年、1860年和1886年中国茶叶销量表(单位:万吨)p7. 时间总销售量出口量内销量 1840年 5.0 1.9 3.1 1860年 13.1 5.51 7.59 1886年 25 13.41 11.59 A.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B.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C.近代中国茶叶生产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D.近代茶叶贸易发展仍然非常缓慢8. 1927年8月,中共八七会议通过的《最近农民斗争的决议案》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利用今年秋收时期农村中阶级斗争剧烈的关键┅┅”。
这表明当时的中共A.认识到农民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_________B.已经从国民大革命中汲取了教训C.主张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相结合______________D.放弃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模式9. 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一文,提出“由企业根据市场价格的自发涨落来做出决策。
”这与同时期的思想家孙治方观点一致,但学术界对此反应不一。
该现象反映出当时中国A.计划经济理论尚未付诸实践B.市场经济理论已然引发探索C.左倾错误弥漫使双百方针开始遭到破坏D.三大改造明确经济整改方向10. “在古雅典时代演说术特别发达,尤其是在民众法庭和公民大会里全得需要辩论,一场演说就能抓住人心,大获成功。
”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演说术的兴盛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环境的内在需求B.演说的功用在于蛊惑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的判决C.智者学派的形成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D.全体城邦居民具备表决权彰显“人民主权”11.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围绕佛罗里达州选票计算的有效性,共和党与民主党经历了36天的“世纪司法大战”。
最终,美国最高法院以7票对2票,决定重新点算选票的过程属于违宪。
对此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最高法院法官由民主选举产生C.最高法院判决该任总统大选无效 D.体现国家权力分权制衡12. 胡佛政府在1929—1933年任期内,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敦促国会增加对公共工程的拨款。
说明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B.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C.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措施的实施效果显著13. 根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判断1971年美国、日本、西欧国家的百分比应该是二、综合题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后外国在华办报活动的步子日趋加快。
在华外报大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中文报刊的复兴与发展、特别是商业性中文日报的迅速发展。
六七十年代后,随着外国商人、传教士以及其他人士的深入各地,在华外报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不断扩展,至九十年代维新运动兴起之前,一个以上海为中心,以广州、汉口、天津、香港、澳门等南北重要城市为基地,散布于8个省14个城市的外报网络基本建成。
1895年维新运动兴起以后,以民办报刊为主体的民族报业逐渐崛起,结束了外报长期垄断中国报业市场的局面。
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全面展开,国人办报活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自1901年至1911年,官绅士民积极创办各类报刊,新办报刊数量与年俱增。
据不完整统计,1901年为34种,至1911年为209种。
办报点也已遍布全国,计有上海、北京、天津乃至伊犁、西藏等国内60多个城市或地区。
在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中,民办报刊仍然是民族报业的主体,旨在变法图强、注重政论文章的政治性报刊仍然是民族报业发展的主流。
——摘编自:黄瑚《中国近代新闻史发展的三个阶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报刊业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对于报刊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有人认为是中国社会动乱的帮凶;有人认为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推手。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史实分析说明。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p16. 大萧条前金融危机前 1919-1929年 1980-2007年新兴产业收音机销售额由4500万美元增加到8.42亿美元金融地产业占GDP份额由15.1%上升到20.7% 汽车产量由150万辆增加到540万辆信息技术产业占GDP份额由3.9%上升到8.7% 建筑业产值由120亿美元增加到540亿美元商业服务业占GDP份额由6.2%上升到12.1% 传统产业农业衰落,出口肉类价值下降88.9%出口小麦价值下降33.3%;农场破产率由6.4%上升到17.7%;煤炭、纺织、服装、皮革等传统产业不同程度下滑制造业占GDP的份额由20%下降到11.6% ——资料来源:浙江大学历史系编《20世纪世界史》以上表格描述了产业变革与经济危机的内在联系,请你选择其中可对比的某些数据予以分析探究。
(要求,选择合理数据简要提出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探究,事实无误,知识正确,逻辑严密,并且得出历史启示。
)1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那些抗拒改变的保守派,与提出改变的激进派要有同等价值一一甚至可能更有价值,因为根须深厚比枝叶繁茂更加重要新的观念应该被听取,因为少教新观念可能有用。
但新观念必须经过异议、反对以及轻蔑的研磨,这也是地的。
这是新观念被允许进入人类赛场之前必须存在的预赛。
——(美国)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著《历史的教训》概括材料观点,并选择典型的历史案例分析说明。
(要求,概括材料观点,选择典型历史案例,进行史论结合的分析,得出有现实意义的认识。
)18.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预法律的制定。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因此,他们都能平等地根据自己的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人权宣言》材料二凡为积极公民(注:指有选举权的人)必须:生为法国人和后来变为法国人;已满25岁;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收据;不处于奴仆的地位,以及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法国《1791年宪法》(1)材料一的思想主要受到哪个重大事件的影响?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互相抵触之处,指出法国从1791至1875年间政治制度演变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之。
1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年,原子弹在广岛爆炸。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这种国力已经很明显,立即使欧洲(以及世界)的领导权问题的争斗宣告结束。
过去,欧洲几乎一直划分为两大敌对阵营,其构成依来自这个或那个有约国家的危险或威胁性的国力而变化。
今天较之往日,领导权更增加了强国的意义,提出一种抉择:不是华盛顿,就是莫斯科。
第三世界的中立国,以及这些超级大国的盟友或卫星国,只不过是他们所经受的这部历史的目击者;他们的作用不过是天平的各方添加极其有分寸的重量,故而问题在于,同控制他们一样,超级大国也是在诱惑他们,吸引他们,让他们保持忠诚。
——摘自《文明史》(l)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改变美国和西欧地位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确立世界霸权的主要措施,概括指出美苏争霸的共同特点。
2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光绪三年十二月十八日记:“而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
其择官治事,亦有阶级、资格,而所用必皆贤能,一与其臣民共之……自始设立议政院,即分同异二党,使各竭其志意,推究辨驳,以定是非,而秉政者亦于其间迭起以争胜。
于是两党相持之局,一成而不可易,问难酬答,直输其情,无有隐避,积之久而亦习为风俗。
”“推原其立国本末,所以持久而国事益张者,则在巴力门(Parliament,即议政院)有维持国是之义,设买阿尔(mayor,即市长)治民有顺从民愿之情。
二者相持,是以君与民交相维系,迭盛迭衰,而立国千余年终以不敝。
”“圣人之治民以德,德有盛衰,天下随之以治乱。
德者,专于己者也,故其责天下常宽。
西洋治民以法。
法者,人已兼治者也,故推其法以绳之诸国,其责望常迫。
”——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1)根据材料,指出郭嵩焘认为英国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郭嵩焘和康有为对英国议会制度认知途径的不同。
参考答案及解析第1题【答案】第2题【答案】第3题【答案】第4题【答案】第5题【答案】第6题【答案】第7题【答案】第8题【答案】第9题【答案】第10题【答案】第11题【答案】第12题【答案】第13题【答案】第14题【答案】第15题【答案】第16题【答案】第17题【答案】第18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