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肛肠疾病基本知识

肛肠疾病基本知识

直肠、 肛管疾 病基本 知识
精品课件
第一章 肛管解剖
精品课件
第一节 肛 管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直肠(rectum):位于盆 腔的后部,平骶岬处上接乙 状结肠,下连肛管。直肠内 面有三条呈半月形的横行的 直肠皱襞,称直肠横襞。
肛管(anal canal):盆 膈以下的消化道,长约 4.5cm,上续直肠,末端终 于肛门。肛管内面有6~10条 纵行粘膜皱襞,称肛柱 (anal columns)。各肛 柱下端彼此借半月形粘膜皱 襞项链,称肛瓣(anal valves)。粪便易寄存在 窦内,如发生感染可引起肛 窦炎,甚至可发展为直肠肛 管周围脓肿或肛瘘等。
精品课件
肛管直肠环:由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肌 的深部和邻近的部分肛提肌(耻骨直肠肌)纤维共同组成的肌环, 绕过肛管和直肠分界处,在直肠指诊时可清楚扪到。此环是括约肛 管的重要结构,如手术时不慎完全切断,可引起大便失禁。
精品课件
肛管直肠血液供应:
动脉有四支,即直肠上动 脉、直肠下动脉,肛管动 脉和骶中动脉。 两个静脉丛:①直肠上静 脉丛,位于齿线以上的直 肠粘膜下层内,扩张形成 内痔。经肠系膜下静脉注 入门静脉;②直肠下静脉 丛位于齿线以下的肛管皮 肤下层,是外痔的发生部 位。直接或经阴部内静脉 流入髂内静脉。
精品课件
第三节 直肠、肛 管周围间隙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直肠肛管周围隙:
在直肠与肛管周围有数个间隙,是感染的常见部位。间隙内充 满脂肪结缔组织,由于神经分布很少、感觉迟钝,故发生感染的时 候一般无剧烈疼痛,往往在形成脓肿以后才就医。由于解剖位置与 结构上的关系,肛周脓肿容易引起肛瘘,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肛提肌以上的间隙有:1.骨盆直肠间隙,在直肠两侧,左右 各一,位于肛提肌之上,盆腔腹膜之下;2.直肠后间隙,在直肠与 低谷之间,与两侧骨盆直肠间隙相同。
在肛提肌以下的间隙有:1.坐骨肛管间隙(亦称坐骨直肠间 隙),位于肛提肌以下,坐骨肛管横隔以上,相互经肛管后相通 (此处亦称深部肛管后间隙);2.肛门周围间隙,位于坐骨肛管横 隔以下至皮肤之间,左右两侧也于肛管后相通(亦称浅部肛管后间 隙)。
在肛管粘膜下和皮下有丰富的静脉 丛,病理情况下静脉曲张向肛管腔 内突起称为痔。发生在齿状线以上 的称内痔,齿状线以下的为外痔, 也有跨越于齿状线上下的称混合痔。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Treitz肌对痔静脉丛的 约束作用
精品课件
肛垫与括约肌的关系
A 括约肌松弛时,肛垫增大 B 括约肌收缩时,肛垫缩小
肛垫的血管解剖图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肛垫的动静脉吻合
正常动静脉吻合功能:动静脉 动静脉吻合功能障碍:动静吻
吻合关闭,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开放。
①脉小动脉 ②小静脉 ③动静
合开放,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 缩。
①动静脉吻合开放
吻合 ④动静脉吻合括约肌 ⑤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②毛细细管前括约肌收缩
⑥毛细血管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第二节 肛 垫
精品课件
与痔疮疾病有关的重要结构
肛垫:指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位于自齿状线上1.5cm
的直肠柱区的一环形海绵状组织带,是诱发排便感觉中 心。肛垫含有丰富的纤维组织,平滑肌和部分横纹肌, 其间有很多细小间隙,充斥丰富的以静脉为主的微细血 管。肛垫内静脉丛的静脉壁无任何病理性损害,属正常 的生理性扩张。
精品课件
直肠肛管肌:
肛管周围有内、外两种括约肌环绕。肛门内括约肌(internal anal sphincter m.) 为肠壁环行平滑肌增厚而成,有协助排便的作用,但无括约的功能。肛门外括约肌 (external anal sphincter m.)为骨骼肌,围绕于肛门内括约肌的外下方,可分为 皮下部、浅部和深部。肛门外括约肌受意识支配,可随意括约肛门,控制排便。手术时 应防止损伤,以免造成大便失禁。
精品课件
第四节 结直肠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大肠
大肠:全长约1.5m,起自右髂窝处的回肠末端,止于肛门。全程围绕于空、 灰常的周围,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大肠的功能是吸 收水分,分泌粘液,并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结、直肠肛管的生理功能
结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储存和转运粪便,也能吸收葡萄糖、电解质 和部分胆汁酸。吸收功能主要发生于右侧结肠。此外,结肠能分泌践行粘 液以润滑粘膜,也分泌数种胃肠激素。
通常将各肛柱上端的连线称肛直肠线(anorectal line),是直肠和肛管的分界线。 肛瓣和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锯齿状的环行线称齿状线(dentate line)或肛皮线 (anocutancous line),此线以上为粘膜,以下为皮肤。齿状线是直肠与肛管的交界 线。
精品课件
解剖学肛管 VS 外科学肛管
精品课件
齿状线下方,有宽为 1cm的环状区域称肛梳 (anal pecten)或痔 环(haemorrhoidal ring)。肛梳下缘有一 不甚明显的环行线,称 白线(white line) (或称Hilton线)。活 体肛门指诊检查时可触 知此白线处有一条环形 浅沟,是肛门内、外括 约肌的分界处。白线以 下不远处,即是肛管的 最下端,称为肛门 (anus),通外界。
精品课件
肛垫构成: 血管:
包括动脉、静脉、动静脉吻合管。 支持结构:
Treitz肌、Park’s肌、结缔组织、 弹力纤维。 粘膜:
直肠肛管移行上皮(ATZ上皮)。
精品课件
肛垫的主要解剖成分
ATZ上皮 (分泌,感觉)
血管成分(内有动 静脉吻合,类似勃
起组织)
精品课件
Treitz肌( 稳定性结缔
组织)
痔疮有排便、吸收水分和分泌功能。可吸收少量的水、盐、葡萄糖和一部 分药物;也能分泌粘液以利排便。肛管的主要功能是排泄粪便。排便过程 中有这非常复杂的神经反射。直肠下端是排便反射的主要发生部位,是排 便功能中的重要环节,在痔疮手术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准确定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长度亦各书描述不一。
解剖学肛管:指齿状线至齿状线下方1.2~1.5cm处(肛缘)。这段管状结构长度 约1.5cm.
外科学肛管:指肛门直肠环至齿状线下方1.2~1.5cm处。这段管状结构实际上是 直肠柱区+解剖学肛管,直肠柱区长约1.5-2.0cm,故外科肛管长约3.0~3.5 cm. 肛肠外科疾病如痔、瘘等大多在这段区域内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