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备课参考 潮

小学语文备课参考 潮

1 观潮
【课标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 理解重点词句。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4.理解本课作者听其声、观其形、察其变、思其序的观察方法。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

【泛读课文】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背景链接】
本文作者赵宗成、朱明元。

文章节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江潮》。

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

每年农历8月18日在海宁市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

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

涌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

【词语理解】
天下奇观: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象。

这里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钱塘江大潮,有如万马奔腾,成为自然界之壮观。

若隐若现:好像消失,又好像出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

人声鼎沸:这里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鼎里沸腾一样。

横贯:横着涌过去。

犹如:好像、如同。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崩裂,用于形容巨大的声响。

漫天卷地: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随着风浪翻卷的情景。

【近、反义词】
近:屹立——矗立犹如——好像颤动——抖动
漫天卷地——铺天盖地依旧——依然
反:宽阔——狭窄平静——动荡风平浪静——风号浪吼
【成语聚会】
形容声音大的成语:山崩地裂人声鼎沸震耳欲聋
“若”字开头的成语:若隐若现若无其事若有所失
【精彩语段】
1.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

战国时庄子在《南华经》中写道:“浙江之水,涛山滚屋,雷击霆碎,有吞天沃日之势。

”这是历史上有关钱塘江的最早记载。

观潮的习俗起源于汉魏六朝,唐代形成观潮之风,沿袭至宋,盛况空前。

历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描绘过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和观潮的风俗。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

这时,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条白线。

宋朝诗人杨万里在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中,把这条“白线”比作了钱塘江上的一条白玉腰带。

3.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丈”是长度单位,1丈约等于3.33米。

文中把水浪比作“水墙”,形容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

【段落划分】
第一段(1):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2):讲潮来之前的景色。

第三段(3-4):写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5):讲潮头过后的景象。

【中心意思】
本文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