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广铁路GGTJ-3标岩山隧道进口安全管理办法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办法。
1、 总体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 坚持执行“先培训再上岗”原则,对培训考核不合格人员坚决不用,并不定期举行安全教育,随时对工人安全只是进行考核。
3、 对特种作业人员要求持证上岗,对无证上岗或借用(仿冒)他人证件的一律不用。
4、 队部各级、各部门,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建立专业管理和工人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管理机制。
5、全体管理人员、职工、工人要严格履行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思想端正,责任明确,制度落实,纪律严明,措施得当,检查及时。
生产与安全工作要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
6、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各项规定、确保施工安全。
7、职工发生伤亡事故,按国务院1991年3月11日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的程序按时上报,并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
8、设立安全管理小组组 长:队长副组长:副队长,技术主管组 员:领工员,安质员,技术员,施工(班)组长9、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层层实行严格的安全目标管理和奖惩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10、加强领导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
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至少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专业会议,认真研究和解决安全问题,扎实开展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
11、严格执行国家、省、厅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定和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有关安全生产措施,认真贯彻落实。
12、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新机制和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配备与生产相适应的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逐级设立安全生产专项技术措施经费,并确保资金到位和正确使用。
13、加强事故防范工作。
对威胁公众和职(民)工安全的重、特大事故隐患和危险性较大设施、特殊设备、特种工种(机、车、爆破、电工等)、场所、易燃易爆物品,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性检查、评估。
坚持日常安全巡查,至少每月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一次检查、监督、指导,每季度进行一次有效的安全大检查活动,狠抓各类事故隐患的整治,对事故隐患必须落实整改的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改时限、整改后应严格验收,及时查处“三违”现象等违章行为。
加强道路标志管理,及时清除路障,确保道路畅通。
14、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对职(民)工应采取多种形势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高职(民)工队伍的整体安全素质。
安全宣传教育面覆盖率达100%,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15、做好职(民)工劳动保护工作。
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有关职工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规定、标准,对特殊工种应采取特殊劳动保护。
严禁使用童工,工地不准使用聋、哑、残、老民工。
16、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增强职(民)工遵纪守法意识,杜绝“六害”现象,维护好社会治安。
注意搞好社群关系,尊重地方习俗,加强民族团结。
17、坚持上班戴安全帽,杜绝酒后上班。
18、考核及奖惩⑴、安全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和安全责任制,考核实行奖优惩劣,做到考核有指标,奖惩有内容、有力度,充分调动参加建设的广大职(民)工的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增强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⑵、奖励①、对安全生产做出突出成绩的班组和个人,本着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给予奖励。
②、安全生产先进班组考核标准:严格遵章守纪,安全组织健全,安全活动开展正常;安全思想树立牢固,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安全工作真抓实干;爱护机械设备,生产环境安全有序,车容车貌好;全面完成生产任务,两个文明建设成绩显著。
③、安全生产先进班组由安全生产管理小组进行综合考评、审定。
报指挥部审核后授予“安全生产先进班组”荣誉称号进行表彰。
④、项目施工班组安全责任个人考核标准:认真学习、积极宣传,并积极组织职工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安全法规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积极组织各项安全活动,定期安排布置进行安全检查,排除事故隐患,发生事故积极施救,或在事故抢险中,使国家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免受损失者;在积极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和职业病等方面,在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取得成果的;积极制止和处理“三违”行为,定期主动向指挥部安全管理部门汇报生产情况的;在本施工班组安全生产指标达到责任书规定要求的;其他在劳动安全生产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
18、违约处理:承包人在安全生产中按《工程违约处理实施细则》执行。
第七节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一、一般安全规定1、从安全生产出发,对施工现场出进料、材料堆放需作出详细妥善的布置,在进洞前应完成对风、水、电、路等设施的统一安排。
2、进洞前应先做好洞口工程,稳定好洞口的边坡和仰坡,作好天沟、边沟等排水设施,确保地表水不危及隧道的工程安全。
3、隧道施工各班组间,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并将施工、安全等情况记载于交接班的记录簿内。
工地值班负责人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
4、进入隧道工地的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帽防护用品,遵章守纪,听从指挥。
5、不良地质施工应按照: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先护顶、强支护、早衬砌的原则,稳步前进。
设计文件中指明有不良地质情况时,必要时进行超前钻孔,探明情况,采取预防措施。
二、开挖及凿孔安全规定:1、开挖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时,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并检查支护是否牢固,顶板和两帮是否稳定,如有松动的土石或裂缝,应先予以清除或支护。
2、人工开挖土质隧道时,操作人必须相互配合,并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3、机械凿岩宜采用湿式凿岩机,或带有捕尘的凿岩机。
站在渣堆上作业时,要注意碴堆的稳定,防止坍滑伤人。
4、风钻钻眼时,应先检查机身、螺栓、卡套、弹簧和支架是否正常完好;管头接头是否牢固,有无漏风;钻杆有无不直、带伤以及钻孔堵塞现象;湿式凿岩机供水是否正常;干式凿岩机捕尘设施是否良好。
不合格的应予修理或更换。
5、带支架的风钻钻眼时,必须将支架安置稳妥。
风钻卡钻时应用扳钳松动拨出,不可敲打,未关风前不得拆除钻杆。
6、电钻钻眼应检查把手胶套的绝缘和防止电缆脱落的装置是否良好。
电钻工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胶鞋,不得用手回转钢钎,不得用电钻处理卡住的钎子。
7、工作面内不得拆卸、修理风钻、电钻。
8、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眼。
9、钻孔台车进洞时要有专人指挥,认真检查道路状况和安全界限,车速不得超过25米/分钟。
台车行走或待避时,钻架和机具收拢到放置位置。
就位后不得倾斜,并应刹住车轮,放下支柱,防止移动。
三、爆破作业安全规定:1、爆破器材加工房应设在洞口50m以外的安全地点,严禁在加工房以外的地点改制和加工爆破器材,爆破作业和爆破器材加工人员严禁穿着化纤衣服。
2、装药前应检查爆破工作面附近的支护是否牢固;炮眼内的泥浆、石粉应吹洗干净;装药与钻孔不宜平行作业;刚钻好的炮眼热度过高,不得立即装药。
如果遇有照明不足,发现流砂,流泥未妥善处理,或可能有大量溶洞涌水时,严禁装药爆破。
3、洞内每天放炮次数应有明确规定,装药离放炮时间不得过久。
4、火花起爆时严禁明火点炮,其导火索长度应保证点完导火索后,人员能撤至安全地点,并不得短于1.2m。
一个爆破工一次点燃导火索长度不得超过该次被点导火索中最短导火索长度的1/3。
计时导火索燃毕,必须立即撤离工作面。
5、为防止点炮时照明中断,爆破工应随身携带手电筒。
严禁用明火照明。
6、采用电雷管爆破时,必须遵守国家现行《爆破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并应加强洞内电源管理,防止漏电引爆。
装药时可用投光灯、矿灯照明,起爆主导线宜悬空架设,距各种导电体间距必须大于1m。
7、爆破后必须经过15分钟通风排烟后,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有无“盲炮”及可疑迹象;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顶板及两帮有无松动石块;支护有无损坏与变形。
在妥善处理并确认无误后,其他工作人员才能进入工作面。
8、发现“盲炮”时,必须由原爆破人员按规定处理。
9、装炮时应使用木质炮棍,无关人员与机具等均应撤离到安全地点。
10、隧道爆破禁止使用黑火药。
11、两工作面接近贯通时,两端应加强联系,统一指挥。
岩石隧道两工作面接近15m(软岩为20m),一端装药爆破时,另一端人员应撤离到安全地点。
导坑已打通的隧道,两端施工单位必须协调放炮时间,放炮前加强联系和警戒,防止对方人员误入危险区。
12、土质或岩石破碎的隧道接近贯通时,应根据地质情况加大预留贯通的安全距离,此时只准一端掘进,另一端的人员和机具应撤至安全距离。
贯通后的导坑应专人看管,严禁非作业人员通行。
四、洞内运输安全规定:1、进洞的各类机械与车辆,宜选用带净化装置的柴油机动力,燃烧汽油的车辆和机械不宜进洞。
2、各类进洞车辆必须处于完好状态,制动有效,严禁人料混载。
所有运载车辆均不准超载、超高运输。
装运大体积或超长料时,应有专人指挥,并设置显示界限的红灯。
3、进出隧道的人员应走人行道,不得与机械或车辆抢道,严禁扒车或强行搭车。
4、机械装渣时,坑道断面应能满足装载机械的安全运转,装载机械的回转范围内不得有人通过。
电缆线、高压胶管等应有专人收放保护。
5、车辆在装卸碴时须制动停稳;在洞内倒车与转向时,须开灯鸣号或由专人指挥;洞外卸碴场地段应保持一段上坡,并在堆碴边缘处设置挡车木。
6、凡停放在接近车辆运行界限处的施工设备与机械,应在其边缘设置低压红色闪光灯,显示界限,以防止运输车辆撞碰。
7、洞内车辆相遇或遇行人时,应使用近光或小灯。
五、支护工程安全规定:1、隧道各部开挖后,除围岩完整坚硬,及设计文件中规定不需支护者外,都必须根据围岩情况、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支护。
2、施工期间,现场施工负责人应会同有关人员对支护各部定期检查。
在不良地质地段每班应设人随时检查,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应立即整修和加固;当变形或损坏情况严重时,应先撤出施工人员,再进行加固。
3、洞内地段和洞内水平坑道与辅助坑道的连接处,应加强支护或及早进行永久衬砌。
洞口地段的支撑宜向外多架5--8m明厢,并在其顶部压土以稳定支撑,待洞口建筑全部完工后方可拆除。
4、洞内支护,宜随挖随支护,支护到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得超过4m;如遇石质破碎、风化严重和土质隧道时,应尽量缩小支护工作面。
当短期停工时,应将支撑支抵工作面。
5、不得将支撑柱置于废碴或活动的石头上。
软弱围岩地段支撑柱应加设垫板或垫梁,并加木楔楔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