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即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教师在具体的教育中应注重提升自身素质,教育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个体特点找准教育的切入点,注重言传身教的结合、情理结合、学校、家庭、社区的结合,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责。
做一名合格教师,首先要做一名合格的学生管理者,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即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作为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的培养,懂得怎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从情感体验上受到良性的潜移默化。
那么,教师该如何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应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教师要真诚。
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决不能搞“两重人格”。
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
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
要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我们教师平素不能搞师道尊严,不能摆架子,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知己的朋友,对他们充分地信任,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才会向你倾吐心中的沉闷和不快。
作为教师,要热情关怀,热心协助学生,多跟学生实行情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融洽,教师和蔼可亲、坦诚相待才能有力地做好教育工作。
二、教师要以真挚的爱心去影响学生的情感
“爱心”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
孔子就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
每一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协助,这是人之常情。
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协助。
老师关心学生,能够让学生在感情上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这里所说的关心学生,不但仅是指学生生病时送水送药,更多的是了解学生,乃至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苦痛,排解他们的忧愁。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即时表扬他们、鼓励他们,注
重他们的生活,即时发现他们的问题。
老师要即时有效地协助他们,使学生切实地、具体地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在感情上拉近师生的距离。
“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会自觉地、积极地做好。
爱是互相的,学生在理解了老师的爱之后,也会以爱回报教师。
他们回报的方式就是尽量少让老师为他们操心,自己尽可能地按老师的要求管束自己的言行。
这样,学生原来被动的由教师管理教育而变为自我管理教育了,而且表现得相当主动积极。
教师仅仅起一个引导作用,教育效果会大大提升。
三、教师要以高尚的品质去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的职责是育人,作为在学校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在育人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一种观点:学生接受水平有强弱、学习进步有快慢,在教育教学活动时能够因人而异、分类推动、互帮互学。
我在刚做班主任时,曾走过一段费力不讨好的道路,对于学生的错误,我非得揪出来,从不轻易放过。
因为我认为如果不管他们就是不负责,而教师就得负责,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比如,有的学生“不认真”做值日,我就在班上公开批评他,而后便是罚他再做一天,并申明,如再不认真就再做,直到会做为止。
结果值日问题仅仅在短期内有一些变化,时间不长又开始恢复原状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请教了老教师之后,我才明白这是独生子女的通病。
家长们总认为孩子干点活得很累!于是,大人们便剥夺了孩子们的锻炼机会,直至今日孩子们没有水平。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绝绝大部分学生在家里根本是不干家务的。
所以,他们中的多数并不是故意偷懒,主要是因为不知道怎样做才算是认真,怎样才算是做好了;再有就是有些学生已经养成了偷懒的坏习惯。
基于这种情况,我在班上没有责怪他们,而是对他们讲:“大家都想努力为班级奉献自己的一份心,仅仅有些同学实在是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把事情做好。
今后,我会教同学们做。
”从此,我几乎每天都和同学们一起做值日。
对于做得好的学生,在班里大力表扬。
从此,班里的值日问题基本解决了。
从这件事情的解决中,我领悟到了学生绝不是我们能够随便发泄怨气的被动接受者,对于教师来说,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
我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像我们照镜子一样,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怒,他就对你怒;你对他冷淡,他就对你冷
淡。
有所不同的是:你若对他微笑,他可能对你大笑;你对他冷嘲,他可能对你抵触,而后,你再对他笑,他也有可能无动于衷。
四、以优雅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的习惯
优雅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气质美的表现,也能够说是内在美的外化,作为教师应在这方面努力严格要求和完善自己,因为“身教甚于言传”。
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道,学生们连老师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这表现出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
很多学生在坐、立、行、课前准备、卫生习惯等方面做得很差,很多教师也是天天强调,但就是不见效果,究其原因是有些教师自己在这些方面就不太注意,常有粉笔头乱扔,随地吐痰,写字潦草,上课两手叉腰,甚至言语不检点等不良习惯,对学生不会形成正面的积极影响,反而造成负面的消极影响。
其实教师优雅的行为之美也是其美好心灵的外化。
一个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的教师往往给学生“美”的感受,使很多学生产生“偶像感”,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行为习惯,而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所以说,教师应该从仪表、举止、语言、礼貌礼仪等诸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好榜样,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正面的影响。
五、以渊博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教师的爱心、道德品质和行为美无疑会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但当你的“道”不够“精”、不够“深”的时候,不能以一桶水来浇灌无数朵花的时候,学生势必会对你产生怀疑,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注意“教学相长”达到“学高为师”的水平。
教师渊博的知识的涵义不光是书本知识,还应包含能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接受新知识,在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方法,培养钻研精神的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
总来说之,当学生在高明的舵手——教师的引导下遨游知识的海洋时,他们会感到浩瀚无比、缤纷绚丽,定会激起他们刻苦奋进、扬帆前行的豪情壮志。
我相信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定会在童稚、纯真的心灵中形成一个瑰丽的光环,当在学生身上看到这个光环发光的时候,我们就会真正体会到教书重要,育人更重要,就会真正感受到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