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说新语小故事

世说新语小故事

“王石争豪”
石崇和王恺争比阔绰,互不示弱。

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资助王恺。

他曾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与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葳蕤,相映成趣,少有可与之媲比的。

王恺拿来给石崇看,自鸣得意,谁知石崇看后,就用铁如意敲它,应手而碎。

王恺既惋惜,又觉得石崇在妒忌他,一时声色俱厉。

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赔给你。

”于是叫下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尽数取出,不乏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且光彩夺目,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

王恺看了,惘然若失。

启示:目光短视、敝帚自珍者,必须打破。

“急不相弃”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

王朗说:“好在船还宽绰,为什么不呢?”
不一会儿,强盗尾随而至,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

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担虑这一点。

现在已经答允了他,又怎可出尔反尔,抛下他置之不管呢?”
启示:不要轻易许诺;既已许诺,就要善始善终。

“郗太傅招婿”
郗太傅派遣门生给王丞相送去书信,打算在王家子弟当中挑一个做女婿。

王丞相对信使说:“你到东厢房随便挑选吧!”
信使回去禀报郗太傅:“王家的小伙子都不错。

只是一听说您来招女婿,就都拘谨起来,惟独有一个袒露肚皮躺在床上,没听到似的。


郗太傅捋着胡须说:“这个人才是我的贤婿啊!”于是又派人去探访,得知是王羲之,遂将女儿许配给他。

启示:“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保持自己本色的人往往更受欢迎。

“雪夜访戴”
王徽之居住在山阴。

一夜忽然下起大雪,他睡醒过来,踱步出屋,酌酒赏雪,情不自禁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

触景生情,他想起了住在百里之外的剡县的戴逵,于是当夜乘小船溯江而上,次日天亮才到了戴逵家门,但他并没进门,而是折船返回。

同行的人十分纳闷,就问他,王徽之坦然地说:“我原本乘酒兴而来,现在酒兴尽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
启示: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要适可而止,但求尽兴。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

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

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座。

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寔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寔便不再等候友人自己先走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寔的儿子陈纪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

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吗?”陈纪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生气地说道:“真没道德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我先走了。

”陈纪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 朋友感到十分惭愧,忙下车来拉起陈纪的手。

陈纪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人。

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

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

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

王子敬原先并不认识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

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

顾辟疆非常生气,忍受不住,说道:“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做视别人,这是无理。

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不值得一提的伧父罢了!”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

王子敬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很久也不来。

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但然自若,置之不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