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ppt课件(完美版)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ppt课件(完美版)
• 《水调歌头》为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 轼在密州超然台饮酒赏月时所做
• 元丰三年(年) • 谁知道苏轼因为何事被贬到黄州来的?
乌台诗案
• 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 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 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 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 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 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 州团练副使。
(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 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 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 的哀愁。 (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 声。
香草美人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 抒发不能与“美人”相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 。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指君王,也指 代作者的理想。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 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 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由于想望美人 而不得见,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作者的感 情由转入悲凉
•
“赋”原先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到汉朝发
展成为一种文体,“赤壁赋”的 “赋”是古代的
一种文体。汉有大赋,铺陈扬厉;六朝骈赋,铺
陈对仗;唐朝律赋,铺陈对仗,平仄用韵。至此
“赋”被层层束缚,已无法写了。于是宋朝文人
对“赋”进行改革,产生了文赋,突破声律对仗
,自由挥洒,杂入大量散句,故称文赋。但文赋
仍保留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客多是虚拟的,用
(一)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________抒什么情? 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试从文中
找出关键词。 • 乐——悲——喜
乐甚——愀然、托遗响于悲风——喜而笑
• 古诗有云: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 家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具 ,怎能不让人飘飘欲仙呢?请同学们齐读 第一自然段,指出四美分别对应的内容是 什么。
•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
• (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 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 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 苦难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故天将降 大任与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 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 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 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过 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 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 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 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 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2.(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 悲从何来?
苏洵、苏辙
三苏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辛弃疾
唐宋八大家 (文)
苏辛(词)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黄米蔡 (书法)
•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这时, 他的俸禄减了一半,而家里供养的人口又 多。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把每月的四 千五百钱,分为三十份,每份用麻绳穿起 来挂在梁上,每天早上用画叉取一串钱下 来,交给妻子王闰之安排一日三餐。如果 当天有些节余,苏轼就非常高兴地把这些 小钱装在一只罐子里,以备有客人来访时 买酒喝。
于流露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主则用于表现作者
的主导思想,他们共同反映了作者思想的矛盾困
惑。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 rénxū) 10、酾酒(shī ) 2、桂棹( zhào ) 11、横槊( shuò)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qiáo ) 4、幽壑( hè ) 13、扁舟(piān ) 5、嫠妇( lí ) 14、匏尊(páo ) 6、愀然( qiǎo ) 15、蜉蝣(fúyóu) 7、山川相缪( liáo ) 16、无尽藏(zàng ) 8、舳舻千里(zhúlú) 17、狼籍( jí ) 9、旌旗( jīng ) 18、枕藉( jiè )
• 余秋雨先生说,到了黄州后的苏轼是一个 觉悟了的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 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 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余秋 雨先生的散文《苏东坡突围》结尾写道:
•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 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 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 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 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 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 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 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一、良辰:七月既望
二、美景:
乐在 何处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白
纵露
凌 万
一横 苇江
倾 之
之水 所光
茫 如接
然天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 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怀?
(2)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 主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 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 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 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 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如 泣舞怨 孤幽如 舟壑慕 之之, 嫠潜如 妇蛟泣
• 这时,苏轼的老朋友马正卿专程从扬州来看 望苏轼,目睹“先生穷到骨”的生活,不禁 心酸难过,便找到昔日的同窗,黄州太守徐 君猷求他将过去驻兵的数十亩荒地拨给苏轼 开垦耕种,以解决吃饭问题,苏轼对于垦植 这片土地很高兴,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更 因其在黄州城东,是一块坡地,与唐代大诗 人白居易当年植树种花的忠州“东坡”相似 。白居易是苏轼敬慕的人,于是他效法白居 易,将其地称为“东坡”,自号“东坡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