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添加十八万中国自考人为QQ好友…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课程代码:0024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普通刑法的是( C )1-3A.单行刑法 B.附属刑法C.刑法典 D.广义刑法2.刑法时间效力的内容不包括( A )3-34A.颁布时间 B.生效时间C.失效时间 D.溯及力3.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 A )2-13A.民主主义和尊重人权主义 B.成文法主义C.自由主义 D.平等主义4.我国刑法分则第一章规定的犯罪属于国事犯罪,第二章至第十章规定的犯罪属于( A )4-42 A.普通犯罪 B.身份犯C.基本犯 D.法定犯5.根据刑法理论的通说,犯罪构成有四个方面的共同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与( D )5-47A.犯罪目的 B.犯罪动机C.犯罪行为 D.犯罪主观要件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D )7-108A.从轻处罚 B.减轻处罚C.免除处罚 D.从轻、减轻处罚7.关于区分罪数的标准,通常采取( B )9-133A.行为说 B.犯罪构成说C.结果说 D.犯意说8.依照我国刑法,只能适用单处罚金的是( D )11-160A.侵犯财产罪 B.自然人犯罪C.贪污贿赂罪 D.犯罪的单位9.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是( B )8-125A.从犯 B.胁从犯C.自首 D.立功10.我国刑法没有规定的时效制度是( B )14-201A.追诉时效 B.行刑时效C.追诉时效的中断 D.追诉时效的延长11.叛逃罪的主体是( B )16-223A.一般主体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国家工作人员 D.军人12.故意破坏正在使用中的公用电信设施尚未危害公共安全但又构成犯罪的( A )17-235A.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B.应以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定罪处罚C.应以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未遂)定罪处罚D.应以破坏通信自由罪定罪处罚1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 D )18-255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C.故意,且具有谋非法利益的目的 D.故意14.妨害清算罪的行为方式不包括( C )18-267A.对资产负责表作虚假记载 B.隐匿财产C.集体私分国有资产 D.在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1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 B )19-341A.应以非法拘禁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B.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C.应以非法拘禁罪论处 D.应以非法拘禁罪从重处罚16.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行为对象是( A )19-336A.已满14周岁的妇女 B.已满16周岁的妇女C.已满18周岁的妇女 D.妇女17.我国刑法规定,刑讯逼供罪的主体是( D )19-351A.国家工作人员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一般主体 D.司法工作人员18.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是( C )20-383A.他人合法所有的财物 B.他人合法占有的财物C.财物 D.财物,但不包括违禁物品19.脱逃罪的犯罪主体是( C )21-437A.被关押的人B.依法被关押的人C.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D.一切被国家机关关押的人20.行贿罪在主观方面是( C )23-499A.故意 B.故意,且具有谋利的目的C.故意,且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D.故意,且具有营利的目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刑法的空间效力原则包括( ABCD )3-31A.属人管辖原则 B.属地管辖原则C.保护管辖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E.溯及力22.对依法正在执行公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暴力使之受轻伤的,同时触犯了妨害公务罪与故意伤害罪。
此种情况( AE )9-135 A.属于想象竞合犯 B.属于法规竞合犯C.属于典型数罪 D.应数罪并罚E.应以一重罪论处23.抢劫罪与绑架罪中的绑架勒索行为的区别主要有( CD )20-375A.侵害的客体不同 B.罪过形式不同C.客观行为表现有所不同 D.非法占有财物的时间不同E.犯罪的时间、地点不同24.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以下犯罪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BCDE )5-67A.故意杀人 B.强奸C.放火 D.投毒E.抢劫25.刑罚的功能包括( ABCDE )10-150A.教育感化功能 B.安抚、补偿功能C.强化规范意识功能 D.限制、消除再犯条件的功能E.一般威慑功能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刑法的溯及力3-34刑法的溯及力,也称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它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未确定的行为是否具有追溯适用效力,如果具有适用效力,则是有溯及力;否则就是没有溯及力。
27.犯罪未遂7-105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28.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21-434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29.假释13-195假释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无期徒刑的部分犯罪人,在执行一定刑罚后,确有悔改表现的,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3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作为非刑罚处罚方法的赔偿损失,应当适用于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
( × )11-164理由: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赔偿损失只适用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并被免于刑罚处罚的犯罪分子。
31.李某以弄虚作假方式掩盖其应缴的全部12万元税款。
其这一行为被税务机关发现,在税务机关向其追缴这笔税款时,又以木棍将税务工作人员打成轻伤。
对李某的行为,应以偷税罪与抗税罪进行并罚。
( × )18-301理由:因为李某的前一行为完全符合偷税罪的构成要件,后一行为完全符合抗税罪的构成要件;且这两个行为虽是针对同一笔应缴税款,但它们各自独立成罪,应予以并罚。
32.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导致乙身体重伤,乙在前往医院治疗途中,被丙驾驶的汽车撞死。
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 ×)5-65理由: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但其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此,甲应负故意杀人罪未遂的责任。
33.李某欠徐某人民币8万元久拖未还,徐某多次催收亦未果。
一天徐某以谈生意为名将李某骗到自己家中,并将其关押起来,然后打电话要求李某家人拿8万元钱来赎人。
5天后,李某的家人才凑齐8万元钱送到徐某手中,此时徐某才将李某放回去。
徐某的行为构成了绑架罪。
( × )19-342理由:我国刑法规定,为索取债务(既包含合法的债,又包含不合法的债,如赌债等)而非法拘禁他人的,以非法拘禁罪论而不以绑架罪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4.简述缓刑的适用条件。
12-189(1)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
(2)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3)必须不是累犯。
35.什么是主犯?其种类有哪些?8-124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主犯包括两类:一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
“组织”主要是指为首纠集他人组成犯罪集团。
36.侮辱罪与诽谤罪的主要区别在哪里?19-356(1)诽谤罪的方法只能是口头或文字的,不可能是暴力的;侮辱罪的方法既可以是口头、文字的,也可以是暴力的。
(2)诽谤罪必须有捏造并散布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的行为;侮辱罪既可以不用具体事实,也可以用真实事实损害他人名誉。
六、论述题(本大题14分)37.试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异同。
5-84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具有相似之处。
(1)都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2)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但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1)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了行为人的意志;(2)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为了实现其他意图而实施行为,主观上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上也没有采取避免结果发生的措施,而过于自信过失的行为人之所以实施其行为,是因为考虑到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3)从法律用语上看,间接故意是“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预见”危害结果可能发生。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38.夏某被假释后第三天,在其姐开的旅店里见一年轻漂亮的女旅客徐某独自住在该店的405房间,遂生邪念。
待夜深徐某熟睡后,翻窗进入405房间,先是对徐某进行猥亵,后又进行奸淫。
此间,徐某曾被惊醒,但误以为夏某是其同住该店的未婚夫,而未反抗,夏某行奸后匆忙离开现场,这一举止引起了徐某的怀疑,徐某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夏某被抓获归案。
问:对夏某应如何定罪处罚?并说明理由。
13-198;19-331;12-187此处夏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夏某趁徐某熟睡之际奸淫徐某,虽然徐某在被奸淫期间曾被惊醒却并未反抗,但那是因为徐某误以为夏某是其未婚夫,因此,夏某与徐某发生性交,还是违背了徐某的意愿的。
所以夏某的行为构成了强奸罪。
并且夏某是被假释期间又犯罪,故对夏某应撤销假释,将其前罪没有执行完毕的刑罚,与又犯的强奸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实行并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