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
《环境管理物质管控程序》
1.目的
确保设计、采购与制造符合环保要求的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并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生产之产品其环境管理物质含量符合国际/区域/国家/客户管制标准,避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2.2.1 2.2 2.3 2.4 2.5
3.3.1 3.2 3.3 3.4 3.5 3.6
4.定义
4.1环境管理物质(CES):ControlledEnvironmentalSubstance ,是指对地球环境和人体有显著不良影响(含间接影响)的物质。
4.2WEEE(WasteElectricalandElectronicEquipment)﹕欧盟议会和理事会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指令﹕提出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污染防治和再利用,再循环和恢复的强制要求﹐规定成员国应在2005/8/13前建立允许最终拥有者和销售商将废弃物送回的系统;在2006/12/31前建立回收、和再利用、再回收的新目标。
4.3ROHS(RestrictionofHazardousSubstances)﹕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
指令中所指的有害物质主要有﹕铅﹑汞﹑镉﹑六价铬﹑聚溴联苯(PBB)﹑聚溴二苯醚(PBDE)六种。
到2006/7/1后﹐含有以上六种物质的产品禁止出现在欧盟市场。
4.4 均质材料:用机械方法拆分到不能再拆分的最小单元。
4.5 WIP:WorkinProcess 在制品。
4.6 SIP:StandardInspectionProcedure 标准检验规范。
4.7 、PCB
料。
4.8 (包4.9
用(含制程)的零部件和副资材满足RoHS及客户要求书面证明。
4.14 不使用证明书(产品用):由生产商提供的产品(含制程)满足RoHS及客户要求书面证明。
4.15 合格品:经确认,满足RoHS及客户要求之零部件和副资材(辅材)。
4.16 不合格品:经确认,没有满足RoHS及客户要求之零部件和副资材(辅材)。
4.17 不符合NC(Non-Compliance)
5 职责:
5.1 环保工作组:
5.1.1 产品环保系统建立,推动和维护及系统执行状况稽核与监督;
5.1.2 收集不同国家地区环保法规及客户环保要求,解读与传递环保信息;
5.1.3 组织环保相关教育训练之实施及推广;
5.1.4 参与供货商产品环保体系、管制标准及管制能力之评估;
5.1.5 协助确认相关之RoHS符合性报告(供应商递交、提供给客户);
5.3.5 协助产品各项环境管理物质出现环保异常时之分析&处理。
5.4 品质管理部:
5.4.1 建立自己的环境物质管制标准和相关检验标准;
5.4.2 拟定相应作业标准,防止禁用物质在制程中混入(包括辅料,包材管控等);
5.4.3 依据制定之环境管理物质管制标准和相关检验标准实施进料&制程检验,记录并保存检测部件之生产套料号及检测日期,测试数据;
5.4.4 对供货商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其管制标准及管制措施合乎要求;
5.4.5 要求供货商提供相关环保资料(含检验和测试报告)等;
5.4.6 确保厂内各段制品质量及环境管理物质成分含量满足规格要求;
5.4.7 汇整并保存从原材料到部件到制品之各段环保测试结果;
5.4.8 依客户要求收集各种类产品测试结果并提供给客户;
5.4.9 主导产品各项环境管理物质出现环保异常时之分析&处理。
5.5 采购部:
5.5.1 依据研发中心制定之管制标准适当选择和评估供货商;
5.5.2 采购合格供货商的材料,配合对供货商的稽核,与研发中心配合对供货商进行评鉴及零件验证。
5.5.3 与供货商明定业务往来时对环境管理物质管制应尽之责任;
5.5.4 督促供货商进行产品环保管制&提供相关环保数据(含检验和测试报告)等;
5.5.5 协助产品各项环境管理物质出现环保异常时之分析&处理;
5.6
BOM 6.内容
6.1
6.2
单、字样。
字样;
评估、设备治具开发、辅助材料选用、包材选用等须验证达标方可投入,PMP/SOP/SIP中应规定环境管理物质检验方法﹑检测标准与频率;
6.2.5 产品及辅料含量之具体管控见
7.1环境管理物质管控计划.
6.3 供货商管控:
6.3.1 供货商资格承认按照《供货商开发评审程序》进行,每一个订单不能与未获得承认的供货商发生交货往来。
6.3.2 凡是与HYT有交易的供货商均须符合相关条件﹐具体要求如下﹕
1) 提交《物料符合RoHS指令保证书》(或《环保协约》);
2) 提供相应材料的测试报告,其测试项目为欧盟指令所涉及之六种有害物质,测试频率为每年一次;
3) 环境管理物质成分调查表﹕当产品料号为一个组件时应对其予以拆分﹐直至分解至单一均质材料﹐针对单一均质材料提供成分调查表﹔
4) 工程变更流程:供应商应在原材料、零部件、辅材发生变化时﹐提出《变更管理申请书》及相关之环境管理物质数据。
6.3.3 供货商需有明确的环境管理物质抽样计划及实施记录,记录包括环境管理物质测试DATA,DATA至少包含客户要求的项目。
6.3.4 对于特殊行业和技术垄断性行业的管制,若供货商无法配合上述要求,则需在本公司内
6.4
A. 首先对取样批进行桔红色拒收标示,并隔离管制。
B. 然后追溯同料号,不同批号,不同日期的进货批库存与流向质量状况。
C. 将情况报备给品质管理部部长和环保小组成员,由品质管理部主导进行确认和紧急处置。
A. IQC知会采购,要求供货商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自即日起至异常未改善前,停止供货商交货。
B. 供货商自主清查来源物料的料号范围,清查库存品,在线品数量标示隔离,追踪交货在途品通知收货单位标示隔离。
C. 供货商将所有可能影响产品环境管理物质成分变化的因素一一找出加以标示隔离后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善对策。
D. 厂内立即成立项目小组,主要由研发中心、环保小组、品质管理部、制造中心、采购部等组成,清查供货商交货库存品并全数退回供货商,同时在原有的检验频率上重新验证产出品环境物质成分,确认其是否满足要求。
原则上经确认之不合格品以拆解、退回报废的方式处理;若组配成品可以通过拆换重工作业确保成品满足环保要求,则由研发中心先提出重工作业标准,制造中心以专区的方式进行重工,重工时物料需明确标示和分区域摆放,防止混料,品质管理部确认重工过程和结果,经拆卸之不合格品以退回报废的方式处理。
重工品须作好标示与记录,所有费用由出现不合格之厂商负责。
E. 如确认交货有嫌疑的情况下,应立即将嫌疑之料号范围报告给客户的进货部门进行标示隔离。
F. 上述紧急处理方案需于接获异常通知后48小时内作出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