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瘙痒性皮肤病

15瘙痒性皮肤病

第十五章瘙痒性皮肤病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诱发瘙痒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诸多皮肤病及某些系统性疾病,外因包括理化生物等诸多因素。

第一节瘙痒症瘙痒症(pruritus)指临床上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

【病因】病因繁多。

全身性瘙痒症常与某些系统性疾病有关,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并肾上腺功能不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缺铁性贫血、慢性肾衰竭、淋巴瘤、白血并内脏恶性肿瘤、肥大细胞增生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麻痹性痴呆、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蛔虫并血吸虫并艾滋并结核、寄生虫并妄想症等,另外月经不调、妊娠等也可引起瘙痒症。

物理性刺激如温度、日光、湿度、毛发、粉尘等,化学性刺激如酸碱制剂、金属物质等。

生物学刺激如辛辣刺激食物、酒类、尘螨等。

药物引起的全身瘙痒临床上也常见,如吩噻嗪、阿片类、合成激素、抗抑郁药、某些中枢神经兴奋药等。

局限性瘙痒症也常与局部因素有关,如痔疮、阴道念珠菌并阴道滴虫并接触卫生垫等。

【临床表现】依据瘙痒的部位及范围,一般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

(一)全身性瘙痒症 (pruritus universalis)瘙痒为阵发性,常在睡前、情绪变化、进食辛辣食物及气候变化后发生。

重者常瘙痒难忍,影响睡眠和工作。

发作时,除患处瘙痒外并无原发损害,因不停搔抓,直至抓破皮肤,有疼痛感时瘙痒才缓解或减轻。

皮肤常出现继发损害如抓痕、血痂、苔藓样变、湿疹样变、色素沉着、继发感染等。

老年性瘙痒症多因皮脂腺功能减退,造成皮肤干燥,易引起泛发性全身瘙痒。

冬季瘙痒症多发于冬季患者睡前脱衣时,发生股部、小腿后部、胫前及髋等处。

皮肤常干燥脱屑及苔藓样变。

(二)局限性皮肤瘙痒症 (pruritus localis)瘙痒发生于身体某一部位,称为局限性皮肤瘙痒症。

常见于肛门、女阴、阴囊,也可见于小腿、掌跖、外耳等处。

1.肛门瘙痒症男女均可发病,以中年男性多见,儿童多见于蛲虫患者。

瘙痒限于肛门及周围皮肤,皮损呈灰白色,浸渍、糜烂、皱襞肥厚、辐射状皲裂、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

2.阴囊瘙痒症限于阴囊,也可累及会阴,阵发性发作,皮损肥厚、湿疹样变、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

3.女阴瘙痒症多见于大小阴唇、阴蒂及阴道口。

瘙痒阵发,夜间加重,局部皮肤肥厚、浸渍,阴蒂及阴蒂粘膜甚至出现水肿、糜烂,常引起患者精神抑郁等症状。

4.其他头部瘙痒症、小腿瘙痒症、掌跖瘙痒症和外耳道瘙痒症也是常见的局限性皮肤瘙痒症。

【诊断及鉴别诊断】①发病时无原发性皮肤损害,仅有瘙痒症状。

②临床上常见继发皮损。

诊断瘙痒症时,应详问病史,进行必要的全面检查,尽可能寻找病因及原发病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患者若有继发损害应与下列疾病鉴别:1.慢性湿疹有原发皮损及病情的演变过程。

2.慢性单纯性苔藓好发于颈、小腿、踝、耳后等部位,皮肤苔藓样变明显且出现较早。

3.虱病在头部、阴部可见被虱叮咬的丘疹、血痂等,瘙痒剧烈,可查到虱及虱卵。

【治疗】(一)积极寻找原发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二)注意生活规律,少进烟酒及辛辣食物,戒掉搔抓习惯,避免外界的各种刺激,洗浴不用碱性过强的肥皂及热水洗烫。

(三)全身治疗抗组胺药物及镇静剂。

全身瘙痒者可选用静注葡萄糖酸钙或硫代硫酸钠,也可选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疗法。

老年皮肤瘙痒症可口服维生素,亦可用性激素治疗。

中药可口服秦艽丸、润肤丸、除湿丸。

也可配合针灸治疗。

(四)局部治疗1.可外用1%石炭酸或1%麝香草酚炉甘石洗剂,1%达克罗宁洗剂或乳剂、1%薄荷脑软膏、5%苯唑卡因软膏、1%冰片乳剂、5%~10%糠馏油或黑豆馏油霜、0.025%辣椒辣素霜或糖皮质激素霜剂或软膏等。

2.外用中药地肤子、苍耳子等各3~6g水煎温洗,蛇床子、花椒、明矾、百部、苦参各15g水煎熏洗,适用于女阴瘙痒病。

3.局部瘙痒者可用泼尼松龙、普鲁卡因封闭。

4.物理疗法中矿泉寓糠寓淀粉寓小苏打浴及紫外线照射,32磷、90锶浅层X线放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第二节慢性单纯性苔藓慢性单纯性苔藓(1ichen simplex chronicus)又名神经性皮炎(neurodermatitis),是一种以阵发性剧痒及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病因】病因尚不明确。

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与本病的发生有明显关系。

患者常伴有疲劳、紧张、焦虑、情绪易激动等精神症状。

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障碍、感染病灶、搔抓及摩擦、日晒、食辛辣食物、饮酒等也会促发及加重本病。

【临床表现】病程呈慢性经过,时轻时重,易于复发,没有渗出倾向。

依据受累范围,可分为局限型及播散型。

(一)局限型中青年多见,表现为局部皮肤阵发性瘙痒,皮损初为成群粟粒至米粒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渐融合形成境界清楚的损害,呈皮纹加深、皮嵴隆起的苔藓样变,淡红、褐黄色或正常肤色,表面光滑或有不易刮除的鳞屑,伴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

好发于小腿、腕、踝、颈后侧、肘部、腰骶、眼睑、外耳、会阴等部位。

患者自觉阵发性剧烈瘙痒,夜间加重,甚至可以影响工作、睡眠。

(二)播散型成年人及老年人多见,皮肤肥厚粗糙,呈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皮损广泛分布于全身多处,奇痒难忍,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

【诊断及鉴别诊断】①好发于颈侧、腰骶、肘部等部位,病程慢性。

②皮损为典型的苔藓样变,无渗出倾向,阵发性剧痒。

应与下列疾病鉴别:1.慢性湿疹有急性及亚急性湿疹演变过程,有渗出倾向,无一定好发部位,皮损边界不清,多形改变。

2.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常见于小腿伸侧,米粒至绿豆大小圆顶丘疹,质硬,密集成群不融合常呈念珠状排列,组织病理有特异性变化,刚果红试验阳性。

3.特应性皮炎皮损类似播散性慢性单纯性苔藓,常有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花粉症等遗传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及婴儿湿疹史,血清IgE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4.扁平苔藓皮损呈紫红色、暗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有光泽及白色细纹。

外阴、口腔粘膜常有损害,组织病理有特征性。

5.瘙痒症无原发损害,仅有剧烈瘙痒,可见抓痕。

病程较长时可有苔藓样变。

【治疗】1.让患者了解本病的病因、病程,解除精神紧张,限制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避免用搔抓、摩擦、热水洗烫等方法止痒,不用碱性过强肥皂洗浴。

2.如有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紊乱、感染病灶等应给予相应治疗。

3.口服抗组胺药物,配合应用谷维素、复合维生素B族。

4.播散性患者可用静脉封闭疗法。

5.局部治疗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霜剂、溶液、涂膜剂,皮损苔藓样变显著者可用糖皮质激素软膏、霜剂封包。

还可外用10%黑豆馏油软膏,5%~10%糠馏油,煤焦油,松馏油软膏或酊剂、乳剂,1%达克罗宁,5%苯唑卡因,1%冰片等乳剂。

6.物理治疗可酌情选用紫外线治疗、磁疗、矿泉寓氦—氖激光皮损或穴位照射,二氧化硒激光扩散光束局部理疗照射或烧灼治疗,液氮冷冻疗法,浅层X光照射,放射性核素32磷、90锶局部躬贴疗法。

7.中药可口服丹栀逍遥丸、秦艽丸、润肤丸等。

第三节痒疹痒疹(prurigo)是一组以风团样丘疹、结节为主要损害,伴有剧烈瘙痒的皮肤病。

【病因】尚不明确。

多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上部分患者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也可能与虫咬、食物或药物过敏有关,环境变化、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贫血、慢性感染灶、恶性肿瘤、遗传等也可能与本病有关。

【临床表现】(一)小儿痒疹 (prurigo infantilis)又称Hebra痒疹,常发生在丘疹性荨麻疹或荨麻疹后,初为风团或风团样丘疹,逐渐增多波及全身,风团消退后可遗留米粒至高梁米大小淡红、褐红坚硬小结节,即痒性小结节(prurigo kuntchen)。

瘙痒剧烈,可出现苔藓样变、湿疹样变或化脓性感染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即痒性横痃(prurigo bubo),不痛、不红、不化脓。

本病多发生在3岁以前的儿童,一般1周岁左右发病,好发于四肢伸侧,下肢更多见。

病程呈慢性经过,患病幼儿多伴有营养不良、贫血、胃肠功能紊乱、情绪急躁,至青年本病常可自行缓解。

(二)成人痒疹 (prurigo adultorm)又称寻常型痒疹(prurigo vulgaris)或单纯性痒疹(prurlgosimplex),原发疹较小较多,如帽针头大小至扁豆大小风团样斑块及丘疱疹,继以坚实丘疹,间有小水疱及结痂,瘙痒剧烈。

多见于中青年,好发于躯干及四肢伸侧,有时可累及头皮、面部。

因反复发疹及搔抓,呈现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病程慢性。

【诊断及鉴别诊断】1.两型有一定的发病年龄特点,自觉剧痒,好发于四肢伸侧。

2.初发风团样丘疹、丘疱疹或扁平斑丘疹,反复发作后遗留坚实小丘疹,伴浅表淋巴结肿大及苔藓样变、湿疹样变,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加。

应与下列疾病鉴别:1.丘疹性荨麻疹多在春秋季发病,病程短,皮疹呈纺锤状风团样丘疹,顶端小水疱形成,病程约1周。

2.疥疮无一定发病年龄,有接触史,蔓延迅速,皮疹多在指间、腕部、腋下、乳房下、小腹,以丘疹、小水疱为主,夜晚瘙痒剧烈,水疱处可查见疥螨。

3.慢性湿疹无一定好发部位,与年龄、季节无关。

以苔藓化皮疹为主,伴色素沉着,急性期多有渗出。

【治疗】1.尽可能找出并去除病因及诱发因素,加强营养,改善卫生状况,防止虫咬,纠正胃肠功能失调及治疗原发病 2.可给抗组胺剂、钙剂、多种维生素。

成人痒疹可注射硫代硫酸钠及葡萄糖酸钙,适当给予镇静催眠药物,也可使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疗法。

症状严重者可适量服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症状。

3.外用药物宜止痒消炎,可选用炉甘石洗剂、1%苯酚、1%薄荷脑洗剂、1%麝香草酚、3%~5%糠馏油或黑豆馏油、5%—10%煤焦油软膏、3%水杨酸等配制的洗剂、酚剂、乳膏、软膏等。

糖皮质激素霜剂外涂或封包。

中药1%冰片、10%百部、10%蛇床子等配为洗剂、酊剂或软膏,同时配合水疗。

第四节结节性痒疹结节性痒疹(prurigo nodularis)是一种以结节为主要皮损,伴有剧烈瘙痒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重病因】病因尚未明确。

患者多为过敏体质,与蚊、白蛉等昆虫叮咬有关,新陈代谢异常、胃肠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也可能与本病有关。

【临床表现】初起常在昆虫叮咬处发生风团样丘疱疹,渐形成半球形结节,黄豆至蚕豆大小,角化明显,呈疣状外观,数目不等,数个至数十个以上,黑褐色,散在孤立,触之有坚实感,由于搔抓常见表皮剥脱、出血或结痂,结节周围皮肤有色素沉着及肥厚、苔藓样变,邻近皮损可密集成斑块或纵形排列。

瘙痒剧烈,好发于四肢伸侧及手足背部、小腿伸侧更为显著。

病程慢性,长期不愈。

【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棘细胞水肿,表皮突向真皮不规则增生形成假上皮瘤状,真皮内血管扩张,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结节中央或边缘有增生的神经组织。

【诊断及鉴别诊断】1.好发于四肢伸侧、手足背,尤以小腿伸侧显著,有昆虫叮咬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