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规划性质

旅游规划性质

总体开发规划分为四个篇章
第一篇:情景分析篇
第二篇:战略定位及旅游策划篇
第三篇:开发建设篇
第四篇:规划实施篇
绪论:
一、规划性质:
《总体规划》属于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为区内开发建设提供指导。

在旅游景区内进行的与旅游相关的各项建设和经营活动,均应与本规划相衔接。

通过本规划的引导,以期推动旅游景区的有序建设,形成旅游核心吸引物和竞争力,推进旅游经济增长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旅游景区自然、文化、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规划依据
旅游规划是综合性的规划,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并与其他已经批准的规划相衔接。

本规划首先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基础,同时参考并衔接了陕西省、吕梁市的相关规划及文件。

三、规划目的
明确旅游市场开发方向,使旅游景区成为富有市场竞争力、吸引力的旅游胜地。

合理安排旅游景区内各项度假休闲和游憩服务设施,完善旅游景区功能。

创造丰富的景层次,增加旅游体验效果,形成景观和旅游产品特色品牌。

注重生态、文化、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协调旅游开发与旅游景区生态回复之间的矛盾,协调个群体利益,推进旅游经济增长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旅游景区自然、文化、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建立具有显著经济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景区。

第一篇:情景分析篇
第一章宏观背景分析
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热点
中国旅游业在经历了二十多年以观光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后,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黄金发展期。

在旅游业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国内旅游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转型升级趋势,旅游方式、旅游产品和旅游企业等层面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概况起来,市场转型的表现如下:
由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旅游
由大众旅游到个性化旅游
由名胜观赏到深度体验旅游
由团队旅游到自助旅游
旅游向郊区化、短期化发展
旅游服务到产业一体化发展
在新的市形式下,休闲度假旅游、商务公务旅游以及特殊兴趣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和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1、休闲旅游
休闲旅游产品将更加多样化,走向品质提升和产业升级的道路。

其中乡村休闲,户外运动和露营,生态旅游,自驾车旅游,文化娱乐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总体的趋势是增强是增强体验性和参与性。

2、度假旅游
据国家旅游局预测,我国休闲度假旅游者将以12.8%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我国休闲度假旅游者占旅游总人数的比重将达到58%。

3、商务旅游
商务会展和会议功能一直在旅游度假区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商务旅游增长潜力大,收益高,受季节影响小。

以旅游度假区服务于城市商务功能的完善,是众多城市的发展方向之一。

4、文化旅游
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潮流下,文化品位将是旅游景区竞争力和核心构成要素之一,突出文化特色也成为旅游景区树立独特形象,提高产品品质的主要手段和途径。

5、产权度假
产权度假是以旅游度假为主要目的的开发营销模式,它以实现旅游与投资功能结合为立足点,具有带动作用强、收益稳定的特点,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景区开发模式,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二、城市转型与城市发展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经济发展将导致城市功能的变化,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生活需求推动旅游休闲在城市功能中的地位提高。

在经济实力增强以后,一部分城市开始由工商业称呼四向着旅游城市转变。

1、工业城市转型为旅游城市
2、休闲旅游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
3、城市周边的环城游憩带形成
4、城市建设向休闲旅游倾斜
第二章场地条件分析
一、旅游景区概况
(一)位置范围
(二)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地貌
2、气象
3、水文地质
(三)社会经济及文化
1、社会经济
2、文化沿革
二、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质量评价
1、定量评价
2、定性评价
(二)市场适应性评价
本区具有优质的夏季世外休闲度假条件,冬季气候较不适宜休闲度假,但可以通过室内游憩活动进行你补
(三)可进入性评价
(四)总体评价
三、旅游景区服务区建设用地分析
运用ArcGis9.1平台,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场地分析,
分析内容为高程分析、坡度分析、破向分析、日照分析、可视性分析、淹没区分析
第三章客源市场分析
第四章竞合关系分析
一、离市区主要旅游景区竞合关系分析
二、吕梁市旅游景区竞合关系分析
三、山西省域度假区竞合关系分析、
第二篇:战略定位及旅游策划篇
第五章定位目标与发展战略
一、发展目标及定位
(一)定位
打造具有丰富游憩体验、生态休闲度假的绿谷水体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目标
根据对千年旅游景区发展的定位,确定总体发展目标和分期目标
二、发展战略
(一)打造城郊休闲游憩区
(二)推出多样化旅游产品
(三)促进生态、旅游和城市互动
第六章形象地位与品牌
一、旅游形象要素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对某一个旅游地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对区域内在和外在精神价值进行提升的无形价值”。

形象设计的目的是使产品易于识别,一般应在旅游地形象设计中突出地方特性,与其他同类产品相区别。

二、形象支撑元素
人工风景要素
自然风景要素
物质文化要素
旅游服务设施要素
三、旅游形象定位
(一)主题形象定位
主题形象定位是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的前提,它为形象宣传口号和视觉形象设计指明了方向。

旅游形象定位策略包括领先定位、比附定位、逆向定位、空隙定位、重新定位。

本规划综合运用了各项定位策略。

第七章旅游产品策划
一、产品策划原则
(一)资源基础原则
旅游资源禀赋状况是旅游产品策划的基础,在策划中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若现有资源较为单一,也可从地方文脉中寻找线索进行补充,或投资建设新的人工资源,构建旅游产品策划的资源基础。

(二)高端市场定位原则
(三)旅游精品原则
当前的旅游产品供给市场竞争激励,只有走精品特色路线才能赢得市场。

高端旅游市场对旅游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较高,不但要有优美的自然环境,高档的硬件设施,还要求能提供舒适的旅游服务,因此在进行旅游产品策划时应重点打造旅游精品和特色服务。

(四)参与性原则
“静态与动态结合、好看与好玩结合、观赏性与参与性结合”的旅游心理需求特点。

二、产品策划说明
1、产品类别
依据功能分区进行产品策划,形成与空间功能相一致额产品类别
2、空间落实
不同的功能区提供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但这种空间落实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

主要体现在会议接待区主要提供商务会议产品、婚庆盛典区、主题居所区作为商务会议区和度假旅游活动的一个配套区域;
3、产品专属功能
在产权度假区内的各类设施只供会员使用而不对外开放。

这种考虑主要基于对功能分区的落实和对环境私密性以及项目品质的尊重。

4、室内外产品结合
考虑到规划区受环境气候限制,增加室内产品比重,以应对冬季旅游度假的需求,从而增加年收益价值。

世外产品充分利用地形并考虑水文因素,不做过于复杂的设计,主要安排在开敞空间的活动,高端产品和公共游憩产品都有体现。

三、产品体系
根据地域特点、旅游市场需求和项目空间布局,本区重点策划了四大主题产品。

滨湖休闲产品——龙头项目
产权度假产品——支撑项目
商务会议产品——龙头项目
康体运动产品——配套项目
第三篇:开发建设篇
第八章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
根据景区的资源分布状况、自然地形地貌以及拟开发产品的相关要求,对景区进行总体布局和空间组织。

其中
一、总体空间布局
(一)布局构思
将规划地段建设成为具有多种丰富文化功能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创造丰富的三维空间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元素
建立动静得宜的道路交通体系
强调整体的连续性和各分区的差异性
(二)空间布局
二、功能分区与项目设置
通过功能区划对旅游景区整体发展进行具体调控,其实质是通过对空间单元内土地使用方向及游憩活动内容的规定,引导旅游及相关要素的合理布局,限制其他土地利用倾向和生态破坏行为的进入,从而达到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目的。

整个景区共分为4个功能区。

三、土地利用规划
(一)规划原则
突出旅游景区土地利用的重点与特点,扩大风景用地,并考虑旅游景区自身特点和项目定位,保证度假设施用地。

(二)土地利用平衡
第九章容量控制与环境保护
(一)景区容量控制
环境容量是指在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并保证良好游览秩序和旅游效果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范围内,允许容纳的最大游人数量。

环境容量是衡量景区旅游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