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写好议论文之论点

如何写好议论文之论点

如何写好议论文之论点无论从教材安排还是教学实践来看,议论文写作一直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无论月考还是高考,议论文都是学生的首选体裁。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同学在论说辨析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不能使自己文章尽善尽美,从而也就失去了摘取高分的可能。

本文试图从论点论据论证等多个角度入手,对议论文写作作全面系统的指导。

一、论点。

作为一种文体,议论文主要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评析道理、论是斥非,从而表明观点。

一般来讲,一篇完整的议论文,应该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来构成。

我们先从论点谈起。

1、论点的定义。

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提出的见解、立场和表明的态度。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和统帅,在整个论证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对论据和论证起着限定和制约作用,论据、论证都为它服务。

论点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两种。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最主要的、最基本的看法和主张。

分论点则是由中心论点衍生出的若干小的思想观点。

它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关系。

各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层层递进,可以是并列展开式,可以是正反对比式。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不乏以环环相扣的分论点支撑中心论点的结构形式,如2004年上海卷《忙,不亦乐乎》,江苏卷《稳中求胜》,同学可自行研习)2、论点的要求1)论点要简明。

一篇文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定要明确,千万不可模棱两可,闪烁其辞。

比如,在“位置与价值”话题中,有人列出了这样一个论点:平凡的人,同样可以变得伟大。

这个观点就不能称为明确,因为它并没指明由平凡变得伟大的条件而只是列出了一个论述范围。

假如改为,“只要找准位置,一个平凡人同样可以变得伟大”,就是明确的。

对于话题作文,论点明确还要求论点能显示与话题的联系。

要让阅卷老师一看便知,你的文章,既与话题联系密切,在话题限定的范围之内;又是对话题进行切割后从一个小角度切入的,有自己独特的认识。

比如,在“安”的话题下,有同学列出的论点却是“您的快乐是我最大的幸福”,丝毫看不出与话题的联系,只能被认为是跑题;而有的同学列出了“用无私奉献精神打造安定和谐社会”的论点,把话题“安”压缩为“安定和谐社会环境”,完全可以称得上“中心明确”。

我们强调论点明确,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与思维、与对话题认识有密切联系。

如果在动笔写作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论点,那么,对话题认识必然是模糊的,写作过程中,极易出现跑题、偏题的问题——作者的思路,往往会受到相关相近观点的纠缠。

考试作文,由于阅卷特殊性,考生一般应尽快提出你的论点,使阅卷人明白你的写作意图。

论点的表述要简洁。

简洁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也可以使作者思维明确。

简洁就是要集中,不旁逸斜出;简洁就是要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

还以“安”的话题为例,有同学列出了这样的观点:因为有了亲情、友情,使我在困惑时不困惑,在忧愁时不忧愁,内心更加安稳,不再恐惶,进而家里更安宁、社会更安定。

作者一方面扣住了“安”的话题,一方面又借这个话题表现“亲情、友情”,可以说是符合题旨的,但表述却是啰嗦的。

我们可以将其修改为:付出真情、收获安宁。

然后列出三个分论点:亲情使个人内心安稳;爱情使家庭安宁;真情使社会稳定。

2)论点正确。

一般来说,对于同一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如果说这些观点都有充足理由的支持,就是正确的。

但是,我们要注意用辩证观点看问题,避免说过头话,避免片面性。

2003年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认识关系”、2004年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意见”都在引导学生高扬理性风帆,辩证看待问题。

比如,有的同学在以“安”为话题作文时,提出了“个人成功离不开社会的安定”的观点。

这个观点就是片面的。

一个人成功,有内因、外因两个方面的因素,内因、外因又都是多方面的,但这个观点,过分强调了外因,而忽视了内因。

我们只要想想“乱世出英雄”等话语便可发现其瑕疵。

相同的切入角度,另一位同学列出的观点是:安全是托起成功的太阳。

并进而说明安定的社会可以让环境优美,让人们身心健康,让学生安心读书,让有志之人尽展才华。

这样的观点就是辩证全面的。

观点正确,还指观点要全面,对于近几年出现的关系性话题,我们一定要找准事物间的关系。

兼顾话题的两个方面。

不能只及其一。

比如在2005年高考中,面对“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话题,有些同学就只注定了“出人意料”,列出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现象,却不探讨其内在的原因——情理,从而也就不会有什么深刻的认识。

3)观点新颖、深刻。

观点正确、明确,只是做到了基本要求。

议论文要想获取高分,还必须做到论点新颖、深刻。

观点新颖,并不是标新立异。

无脚蛇硬说有脚,错误的非说成正确的。

明明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却非要说“他人话不可信”。

观点新颖,是与认识问题的角度、深度分不开的。

为此就要做到:a. 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切入。

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能力,是我们应积极培养的能力。

学生要养成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的习惯,面对一个话题,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从而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作为自己作文的切入角度。

比如“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话题,我们可以探讨偶然性与必然性、主观认识与客观结果的辩证关系;也可以借此话题分析人类思维的局限性;还可以把出人意料定位为一种特别的成功,让一般人惊讶的伟大,而达到成功与伟大的情理则是勤奋汗水、爱情、亲情等人类普遍的美德,从而讴歌、赞美、提倡一种美德精神;还有的同学,则逆向思维,指明出人意料的付出,必定会有情理之中的收获……总之结合自己对材料的占有、熟悉情况,选择一个恰当角度切入,就可写出优秀文章。

b. 要善于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

议论文论点要想深刻,就需避免就事论事、只就表面现象分析议论,而要做到深入思考、剖根析源。

2005年高考作文话题“位置与价值”、“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等,都在考查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即如2005年高考辽宁卷作文题“今年花胜去年红”。

这是一个比喻性话题,它要求考生反映社会进步或人生的飞跃、事物的发展,考生从这些角度入手组织材料,肯定是符合题意的,但如能揭示进步、发展、飞跃的原因,则可达到“观点深刻”。

比如一篇满分作文的论点:没有血泪的付出,没有傲骨的积淀,又怎能换得“今年花胜去年红”?指明了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可谓见解深刻、新颖。

c. 要关注现实、思考生活,使观点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常言说,有的放矢,我们发议论,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离开现实生活,漫无边际地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比如“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人们历来用它讽刺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当中充数的人。

但是,现实社会竞争激烈,这样的现象很少发生,再在这个角度论述,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但如果联系现实,想到泱泱大国,竟然让一个假行家混入宫中,可见招聘乐师没有履行考核手段,法度之乱,可见一斑;或想到南郭先生的伪装时不难发现的,而竞无一人向齐宣王说明真相,可见齐宣王治国言路不通,以小见大,国家大事受蒙蔽,问题就严重了。

换个角度立论,论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健全的体制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等,就使论点有了现实针对性。

再比如“艰苦奋斗”这个口号,从提出到现在已有几十年了。

在物质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的今天,还要不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如果我们还按照革命年代的标准理解“艰苦奋斗”——吃糠咽菜、穿打补丁衣服,肯定行不通。

但如果结合时代特征解释“艰苦奋斗”的含义,把它理解为“处于艰难困苦之中,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就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当然,要使文章有现实针对性,就需养成关心社会生活的习惯,多读书、多看报,面对生活里的现象,少激动、多思考。

比如,“神六”飞天,国人沸腾,群情振奋,但如能在激动兴奋同时想想“神六”背后无数科学家的付出,想想宇航员勇气胆识,可能遭遇的困难等等,不是就想到爱国奉献精神重要性吗?由此可见,论点的新颖与深刻是联系在一起的。

论点深刻、发人所未发,道人所未道,自然也就是新颖的。

近几年高考佳作中,不少都与现实社会密切联系,即以2005年各地优秀作文来看,提到“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连战访问大陆”等为例的,为数不少。

3、论点与胸襟。

文章大气光焰长。

胸有大气魄,才能写出“大”文章。

试想,如果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岳阳楼记》怎能流传千古?如果没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呐喊,《梦游天姥吟留别》何以荡气回肠?“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同学在写作时,要考虑话题与社会、人类的关系,要有借助话题讴歌、提倡“真善美”的意识,当然,最关键的是在平时就要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提高自身修养,做一个志高趣雅、追求真理、崇尚正义的人。

4、论点与题目。

最后谈谈议论文题目与论点的关系。

前面说过,论点既要表明自己的立场、看法,又要显示与话题的关系。

而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不也应做到这两点吗?明确的论点是精巧拟题的基础。

当然,文章题目还要求有艺术性,还要使用一定的艺术手法,使其更加精巧、更富文采、更为含蓄。

试以2005年山西省部分高考优秀作文为例对此加以说明。

话题: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

●论点:在史书上,往往有人出人意料大手笔浓墨挥洒,留下自己名字,留给后人永远的纪念。

题目:大笔挥就人生(拟人)。

●论点:其实每件历史事件的发生虽然出人所料,但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题目:历史的天空(引用)。

●论点:生命中的和谐之曲总会以出人意料和又在情理之中为音符,提成功,就让一切努力在情理之中绽放。

题目:和谐遐想曲(比喻)。

●论点:成功证实了自己的能力,成功让汗水没有白流,成功让我们明白: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题目:冷门不冷,黑马不黑(仿辞)。

●论点:人生就像一部小说,一部悬疑推理小说。

每一章的情节都似出人意料,然而每一章的情节却又在情理之中。

题目:人生这悬疑小说(比喻)。

●论点:太多的“出人意料”却是应该最不令人“出乎意料”的。

题目:跳出思维轨道,回归情理世界(对偶)。

从以上举例中,同学不难看出,在议论文中,精妙的标题只不过是借助各种修辞手段,对论点的艺术概括罢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