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OD调查
• 交通现状起讫点(Origin-Destination, OD)数据是需求预测过程中最重要的基 础资料,它通常需要通过抽样调查获得 。OD调查的费用与规模成正比。 OD调查的方式:口头调查方式简单方便 ;调查问卷的方式可以获得出行者更多 的信息,诸如收入、年龄、职业、对服 务属性的选择等。
五、线网规划的年限
• 可以分为近期规划与远景规划。 • 近期规划:主要研究线网重点部分的修建 顺序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因此年限应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致。 • 远景规划:是研究城市理想发展状态下轨 道交通系统合理的规划,因此没有具体的 年限。
六、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1 城市背景研究 主要是对城市的人文背景和自然背景进行研究,从中
伦敦轨道交通网络图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图
二、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工作流程
3.2.2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工作流程
3.3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方法体系
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在城市规划流程中,位
于综合交通规划之后,专项详细控制性规划之前。线网规划是长远的、 指导性的专项宏观规划。它强调稳定性、灵活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3.1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定义
人们的交通行为,实际上是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的动态平衡。 轨道交通规划意义在于科学回答“需求”和“供给”之间的 关系。 从“需求”角度来看,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需要考虑:新城 区建设、旧城区改造等土地发展要求、人口及就业变化情 况、交通发展目标和城市重要建设项目的衔接等; 从“供给”角度来看,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需要考虑:线网 合理的规模、合理的构架、各条线路合理的运输方式、正 线、联络线、车站和车场的位置等。 线网规划:在一定线路数量规模条件下,确定路网的形态 及各条线路走向的决策过程。 线网规划具有非可逆性,线路一经建成便不可更改。
通的供需矛盾,强化土地资源可能提供的交通供给。 2、加强主出行方向上(主要交通走廊)系统的速度和 容量,以便于主城区外围与中心区的联系。 3、串联城市大型客流集散点(交通枢纽、商业服务中
心、行政中心、规划大型居住区、规划工业区、 大学城、
娱乐中心等),实现客流的合理疏解。 4、加强对外交通与市区的联系,方便卫星城镇与市区 的联系,增强城市的辐射能力。
市区级地铁
• • • • • • • • • 市区级地铁 M1:虹桥机场一外高桥。 M2:龙漕路一巨峰路。 M3:富锦路一上海南站。 M4:铁路上海站一虹桥路。 M5:外环线一华夏路。 M6:外环线一一金桥出口加工区。 M7:外环线一一铁路浦东客站。 M8:中原新村一三林。
轻轨
市区轻轨 L1:铁路上海西站一外环线。 L2:陈太路一一虹口公园。 L3:铁路上海西站一军工路。 L4:外高桥保税区一外环线。 L5:长江西路一科苑路。
1、 经验归纳法:先根据各种预先设定的研究因 素,提出若干个初始构思方案,然后研究这些方案 的共性部分,构成线网构架方案研究的重要基础。 对不同的部分再进行归纳提炼,得出一些预选方案, 然后对这些预选方案通过交通模型进行测试,最后 提出推荐方案。
经验归纳法的有缺点
• 简单易行,以经验为基础有一定可信度 。 • 先有线网后有客流,只能说明预选方案 是所提方案中的最佳方案,不能说明它 是最优方案。 • 对预先设定的研究因素不同的取舍,会 带来不同结果的风险,线网的归纳提炼 和人的经验直接相关,增加了人为的不 确定性。
3.2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原理
一、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设计方法 轨道网规划要在确定的规划期限内对整个轨道网的 大致走向、总体结构、用地控制、车辆段及换乘站的
配置作出规划,轨道网规划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初级路
网不断优化完善的动态滚动过程。 主要有两类轨道交通线网的设计方法:经验归纳 法、形态分析法、经营规模规划法、客流分析法。
市域级快速轨道交通
•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由 4 条市域快速地铁线(市域R 线)和几条支线组成,全长近 435 公里,共有 139 个车站。线路主要有: • R1:宝山一一金山,全长约106.5公里。 • R2: 青浦一浦东国际机场,全长约115公里。 • R3:嘉定一海港新城,全长约129.5公里。 • R4:杨高路一枫径,全长约87公里。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了解:线网规划的意义和目标,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历史沿革,确定线网合理规模的意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方案评价原则、准则。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原理,线网规划 的方法体系,包括确定线网的原则、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线网结构分析,线网构架的一般方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线网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 4、客流分析法:最传统的规划方法,它的理 论基础是交通工程学。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大量 客流资料的基础上,有OD调查作为研究的基 本资料。 • 香港地铁路网和广州地铁早起路网就是用这种 方法规划的。从香港路网修建的实践看是比较 成功的,他们今天实际发生的客流与当年预测 值相比,误差在5%以内。 • 这种方法抓住了各种规划因素的核心—客流
• 9 、 规划线路时要考虑车辆段、停车 场的位置和连接两线路之间的联络线 。 • 10 、在现阶段规划我国城市轨道交通 时,规划线路应涉及城市开发区及新 的规划区域。
巴 黎 地 铁
伦敦轨道交通网络图
3.1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三、线网规划的作用
1、缓解中心区尤其是金融区、商业区(CBD)地区交
经验归纳法 规划轨道交通路网应考虑的因素
• (一)与客流有关的因素 • (二)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的各种制 约条件 • (三)与运营有关的影响因素
线网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 2、形态分析法:在总结现有世界个大城 市轨道交通路网形态的基础上,从形态 分析的角度提出一些共同的网络形态 • 日本学者曾提出18种类型,他们基本上 是单线形、环线形、十字形、三角形、 辐射形、网络形为单元组成的。 • 我国学者试图运用图论的基本概念对形 态分析,形态优化作一些定量的工作。
广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历史
• • • • 一、20 世纪80 年代“十字”线网规划 二、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线网规划 三、20 世纪90 年代后期的线网规划 四、2000~2002 年近期线网发展规划研究
20 世 纪 80 年 代 “ 十 字 ” 线 网 规 划
20 世 纪 年 代 线 网 规 划 90
方案评价方法;预选方案评价方法,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建
立原则、结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构架的类型、特点及使用条 件,线路网络布局的基本原理,线网合理规模的确定方法, 线网设计,通过实例了解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 过程及方法。线网方案的综合评价,包括评价原理、指标 体系,候选方案的综合评述。
果作为前期基础研究之一的线网规划发生失误,后期则难
以挽回,因为用地控制、规划导向均与线网直接相关。
四、线网规划的意义
1、支持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和发展
2、有利于城市科学制定经济发展规划
3、线网规划有利于城市各项设施的建设 4、为控制快轨建设用地提供基础 5、为快速轨道工程立项建设提供依据
保持“轨道交通需求”和“轨道交通供给”这对矛盾处于 动态平衡。
两条线路情况下的线网形态 (线网构架的类型)
“鱼形”换乘
弧弦形换乘
三条线路情况下的线网形态
多条线路情况下的线网形态
多条线路情 况下的线网
线网形态的基本结构1
网 格 式
线网形态的基本结构2
无 环 放 射 式
线网形态的基本结构3
有 环 网
伦 敦 地 铁 网
5、以高品质的供给引导交通方式选择的良性转移
6、节约能源,避免大气污染,改善环境。 7、启动内需,聚集商贸及房地产开发,支持旧城改 造和新区开发,并成为城市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具
有非可逆性,线路一经建成不可更改。因此规划布局合理
和规模适当的线网就显得很重要。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 交通结构的合理性、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如
总结指导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技术政策和规划原则。主要
研究依据是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等。具体的研究 内容包括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城市交通现状和规划、城
市工程地质分析、既有铁路利用分析和建设必要性论证等。
城市背景
• 1) 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 —— 城市性质、城 市地理环境、地形地质概况、城市区域与 人口、城市布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 • 2)城市交通现状与规划——城市道路交通 现状分析、道路网结构和布局、城市客运 交通的发展和现状、城市交通发展总体战 略、城市轨道交通现状。
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划。具体内容包括车辆段及其 他基地的选址与规模研究、线路敷设方式及主要换乘 节点方案研究、修建顺序规划研究、轨道交通线网的 运营规划、联络线分布研究、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的 协调发展及环境要求、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衔接等。
实施规划
• 实施规划是轨道交通是否具备可操作 性的关键,集中体现轨道交通的专业 性,主要研究内容是工程条件、建设 顺序、附属设施的规划。
柏林地铁网
巴 黎 地 铁 网
纽约地铁网
北京地铁
上海十五规划图
上 海 十 五 规 划 图
上海远景规划图
上 海 远 景 规 划 图
上海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 上海市轨道交通路网由中心城线网和郊区 线网两部分组成。中心城线网又分骨架线 和加密线两个层次。 • 上海的远期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将达到约 805km,中心城长度约 480km;430座车 站(其中换乘站186座),网络建成后将 承担上海市公交客运量的52%。
广 州 地 图
1997 年 规 划 的 远 景 线 网 规 划
2002 年 规 划 的 远 景 线 网 规 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