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则天
——读《武则天正传》有感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
历史上只有一个武则天,她唐高宗时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后
自立为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
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
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
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
皇帝”。
这就是武则天的生平。
千百年来,人们对她的评价即使有赞叹,可也
离不开贬责。
许多学者对武则天一生的功过是非做出过许多评价。
林语堂先生在《武则天正传》中对她的评价是过远大于功,对此,我并不赞同。
新中国成立后,史
学工作者摆脱了封建伦理观念束缚,开始从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及其对历史发
展的贡献评价其历史地位,人们对武则天的看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史学工作
者以肯定武则天的居多。
武文澜认为:武则天是一位“刚强机智的政治家”。
贞观时期取得的成就统一和强盛,在武则天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得到了切实的
巩固,这是她对历史的贡献。
还指出:武则天当政,“造成历时半个世纪强有
力的专制统治,对国家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和社会安宁的长期保持,是有贡献的。
”翦伯赞成在《中国通史纲要》中说:“武则天的打击门阀贵族和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因此,它的作用也是积极的。
武则天在巩固封建国家的边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尚铽同专在《中国
历史纲要》中评论武则天说,她执政时期,“唐帝国仍在继续向上发展,对内
发展了科举制,对外抵抗突厥、吐蕃和契丹的骚扰,继续开通西域孔道,对于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某些方面说都是有积极的作用。
”在几部隋唐史专著中,对武则天也基本持肯定态度。
杨志玖说:武则天的主要贡献在于她打破关陇贵
族集团在政治方面的垄断,对魏以来崇尚门第的制度,更进一步加以打击,把
政权开放给更多的人,对历史进步多少有些作用。
同时,女性作皇帝,对于封
建时代男尊女卑的夫权统治制度也是一个巨大的革命。
吴枫认为:武则天当政
严重打击了长期把持政权的大官僚贵族集团,通过各种办法尤其是科举制,给
中小地主阶段开辟了广阔的政治前途,一方面促进了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另
一方面给唐玄宗统治时代选拔了较有作为的官僚。
韩国磐认为:武周时期继续
推行一些改革,打击了士族势力,庶族地主势力得以进一步上升和巩固,扩大
了封建统治阶层,并且发展了科举制,选用人才,注重农业发展,这是顺应当
时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所以在武则天统治时,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还有,毛
泽东主席眼中的武则天:她是奇女子。
毛泽东表达了他对武则天基本肯定的态度,他欣赏武则天是个有作为、敢作敢为的女皇帝,他赞扬武则天的智慧和自
知之明。
对武则天有肯定的,当也有持否定态度者。
岑认为:“即使撇去私得
不论,总观其在位一年实无丝毫政绩可纪。
”芩先生还反对武则天知人善说,
认为她选人只有姚崇三数人可称,“然此只属偶然性而已。
”全面否定了武则天。
吕先生在其两卷本《隋唐五代史》中把武则天说成“暴君”,说她滥刑、任酷吏,也否定武则天能用人。
等等。
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正常的学术讨论被迫中断,江青一伙打着“批儒评法”的旗号,肆意篡改历史,对武则天的评价失去了学术意义,他们极力美化
女皇帝,为江青篡党窃国制造舆论。
粉“四人帮”后,史学届在批判影射史学的过程中,重新开始了武则天的评价。
在如何平静武则天是非功过的问题上,一种意见认为武则天是一个否定的历史人物。
熊德基先生在他的两篇文章中认为:武则天上台是“历史的一次逆转”,全面倒退,使“唐朝的全盛时期的到来,比两明清都要推迟三、五十年”。
另一种意见认为,武则天的历史地位应当肯定。
她知人善用,不仅在当时,也为开元初保留了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
她在巩固封建国家边防,改善唐
和边疆民族关系方面作了不少工作。
在她当政时期,阶级矛盾还是比较缓和的,贞观以来的经济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对开元全盛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以上,我粗略地介绍了学者们对武则天的总的评价,不难理解,武则天身后的褒贬是颇多分歧的。
人们对她毁益不一,至今仍在争论。
但以愚之见,那
些贬责很多都是无中生有,强加之罪。
她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如果武则天甘愿做一名弱女子,满足于后宫的明争暗斗,
对政权没有无止境的追求,而只把皇后当成终极努力目标,那中国或许就不会
有女皇帝这样一个词的出现。
武则天14岁入宫,正值青春年华,美丽聪慧,却得不到太宗的宠爱,屈
膝当了10多年才人,太宗死后,又被遣送到感业寺当了5年的尼姑,她怎能不感叹上天的不公?所幸的是,在当才人时她认识了李治,并使这个未来的帝皇
对她死心踏地,在登基后把她从感业寺接了出来,立为昭仪。
武则天这样聪慧
的女人在等了李治多年后,怎甘心只当个昭仪?十几年的宫廷生活,让她深知
后宫的残酷,为了自保,更为了知足她压抑在心底十几年的欲望,她必须取得
皇后的位置。
李治是个多情而又懦弱的男人,他对比他大几岁的武则天几乎是
言听计从。
从感业寺出来仅一年,她就挤走了王皇后,并由此开始了她的权力
生涯。
李治不但懦弱,而且根本不善于治国。
当他发现武则天的才干和魄力后,几乎把所有的政务都交给了她,武则天也乐在其中……没有几个人会对权力说不!尤其是武则天这种有才能的女人,在那种封建的时代,更会捉住一切机会。
李治死后,武则天的“靠山”倒了,那些之前对她暗怀不满,却畏于李治的默
许而不敢公开反抗的臣子必然有所动静。
武则天决然毅然不会让权。
这个被养
大了胃口的的女人勇于挑战封建陋俗,自己称帝。
这是武则天的前半生,不断
挑战封建,不断巩固自己权力的时期。
如果武则天没有极善表达,胆识超人,勇于表现不愿意被埋没的性格,也
不会成就后来的武则天。
武则天称帝后,精图励治,善用人才,把整个国家管
理得井井有条,不愧为一个英明的皇帝。
纵观历史,少有人比与其媲美。
加之
她的智慧,和她知人善用,都是有助于她成就后来武周王朝的条件。
再者,武
则天是一个惜才爱才的人,而且她很尊重那些直言不讳,正直不阿的人。
在政
治上武则天是一个能者,因为她性格里的刚强。
但在生活里她却是一位失败的
母亲。
为了坐上后位,她不惜杀死自己的女儿,而达到嫁祸王皇后的目的;为
了自己能坐上皇帝的位置,把自己的儿子流放;为了掌控权利软禁自己的儿子……很多实例都在证明武则天是一位失败的母亲,但她真的是失败的吗?或
许是,记得宫廷政变的时候,李显在临出兵的那一刻想到自己的母亲,就吓得
想放弃计划好得政变。
总之,武则天的果敢、残忍、大胆,成就了她的成功。
她,是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然而人们在评价她时,总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些,而把目光放在其他地方,
比如说她专制的管治和淫乱的私生活。
须知,武则天再怎么厉害,仍是个女人。
在女人被极端压抑的年代,她的称帝实属大逆不道,不管她把国家管理得如何,她仍是许多人的眼中钉。
于是,她不得不采取高压政策,以图国家的安定,这
实在是不得已的下下之策。
至于她的私生活,其实是小问题,只是许多人不能
容忍一个女人居然也有“三妻四妾”而故意污蔑。
武则天也是个人,并且是个
斗胆勇敢的女人,她为什么不能拥有对情感欲望?也许正是她的身分使她觉得
心灵空虚,在国事之余,不得不把精力转向,只是调剂罢了,再说,她的男宠
也不多吧?只有薛怀义和张易之兄弟等几个而已,比起历代帝皇的三千粉黛根
本算不了什么。
从另一方面来说,她养男宠也是在昭告世人她的皇威,显示自
己的权力和男人一样。
总之,武则天是个英勇有为的帝皇,一个敢做敢当的女人,是那个时代无与伦比的一道风景线。
再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没有缺
点呢?
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也为历史作出过很多贡献。
她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
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
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
第二
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她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万户进一步增加到615万户,
平均每年增长9.1%。
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唐代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武则天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她以温和
的民族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继而稳定了边疆局势。
她第四个贡献是推
动了文化的发展。
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
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
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
三是武则天
用人不看门第,不问你是否是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等等。
武则天掌权期间的大力改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对唐朝中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不得不承认武则天的确是个有才华的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