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义实词辨析
)
• ⑴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
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 ⑵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 力……
,为守护患者不遗余
• ⑶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
暴利的犯罪行为。
• A.审定 许诺 谋取
B.审订 承诺 谋取
• C.审订 许诺 牟取
D 审定 承诺 牟取
牟取[贬]
谋划[中]
决定
• 9.【 A祛除 B 驱除】
• 【搭配。祛除:除去(疾病、疑惧或迷信人所谓邪祟等)。】
• 例: 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 )疾病。
• 10.【 A启示 B启事】
• 启示:启发指示。如:这一事件给我们很多启示。
• 启事:一种公告性文字。如:张贴启事。
• 例:今天,学校的壁报栏下出现了一张招领 (
的事迹,一经《江淮日报》报道,很快就在江淮地区 开来。
【辨析】 流传是指事迹、作品等传下来或传播开,而留传是指
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由此可知,前者应用“留传”,后者应用
“流传”。
注意使用的对象
典型例题
8.A品味/B品位 只有那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作家才能写出高 的 作品,也只有具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热情的读者才能 出这类作品的深刻内涵。
)
• 11.【 以至 以致 】
• 以至:①表示时间数量范围的延伸。②表示上文情况的结果。
• 以致:表示上文情况造成的不好的结果。
• 12.【终生 终身】
• 终生:多就事业而言,如:奋斗终生。
终身: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说),如:终身大事。
• 13.【 A截至 B截止 】 • 截止:不再向前延伸,不带时间宾语,但可以说“截止到×月×日”。 • 截至:暂时切断,并未终止。一定要带时间宾语,说成“截至×月×日”。 • 例:这个大型深水港的建设进展顺利,( ) 10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85%。
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典型例题
3.A勾通/B沟通 司令员老张说:“苏均的这种做法的确有 没有造成太大损失,你私下里还要再和他 助于咱们的革命!”
敌人的嫌疑,不过毕竟 一 下,挽救了他,也有
【辨析】 沟通是指使两方能通连。勾通则是指暗中串通, 勾结。
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典型例题
4.A国是/B国事 任何国家的任何 的制定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事情, 因此,历代的平民都好信奉这样一句格言,那就是“莫谈
【辨析】 琢磨,思索、考虑;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
注意固定的搭配 吃透规定
正确使用实词需注意以下十个方面:
1.辨明概念
2.吃透规定
3.把准词性
4.对应搭配
5.认准对象
6.分清轻重
7. 搞清褒贬
8. 摆正谦敬
9.避免重复
10. 用适语体
感谢聆听
C.读音不同,书写也不同。
如:舍弃、割爱,徜徉、徘徊,迟疑、犹豫等。
题型特点:
近几年对词语的考查一般是以选词填空的形式, 有时是要求考生判断词语解释的正误。
1、题型以近义词的辨析为主; 2、所选词语多是生活中常见但又易忽视的词语; 3、考查重点为同音词、近义词的意义、用法及色 彩方面的辨析。
知识积累 方法策略
注意固定的搭配
典型例题
注意使用的对象
11.A起用/B启用
新厂长上任之初便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大胆 那些 离退
休干部;二是果断 新的竞争机制,让那些在其位而不谋其
政的干部或职工有一种危机感。
【辨析】 起用是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现也指提拔 使用;启用是指开始使用。起用只能用于人,而启用范围较为宽 泛,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
• 17.【 A推托 B推脱】
• 推托 ,强调找托词。 • 推脱, 强调推掉。 往往不能推掉,如,推脱责任 • 例:大家这么热情地请你唱歌,你却( ) 嗓子坏了,怎么也不肯唱,多让大家扫兴,下次可千万别这样了。
• 18.【反应·反映】
• “反应”是指受到某种刺激引起的活动,也指化学、物理的连锁变化;还指事情引起的意见或行动。 • “反映”是指把客观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也指向有关方面报告情况或问题。“反应”是被动的,“反映”是
2、指人的某些主观表现或主观产物非同凡响、令人震撼。 如:宏大的气魄 气势宏大 宏大的目标 宏大的计划
• 16.【A权利 B权力 】
• 权利 :公民依法享受的,根“义务”相对,如: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 • 权力:一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力机关;一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 例;我国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 ) 的主要形式。
【辨析】 品位,名词,指人或文艺作品等所达到的水平。品
味,一般用作动词,尝试滋味、仔细体会的意思;有时也用作
名词,主要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如茶叶品味。根据语境来
看,空格处应分别为“品位”“品味”。
注意词语的词性
典型例题
9.A食言/B失言 张小艺愧疚地说:“实在对不起,我为刚才的
向您道歉,不过我绝
专题三实词辨析
目录
CONTENTS
01
02
真
知
题
识
引
积
路
累
真题引路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C )
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
②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
, 人心。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
房价增长过快的
态度相当坚定。
注意词语的意思
典型例题
6.A界线/B界限 秦王嬴政的野心是没有
便又发起了又一轮的进攻。
的,在两国划定临时
不 久,
【辨析】 界限是限度的意思,界线则是两个地区分界的线。 根据语境,前者应用“界限”,后者应用“界线”。
注意词语侧重点
典型例题
7.A流传/B留传 老何一家为保护祖祖辈辈 下来的宋代帛画而与歹徒 搏斗
对不会再说伤您的话了;并且我一定会兑现我的承诺,决不
。”
【辨析】 食言是指失信、不履行诺言。失言是指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
注意词语的意思 辨明概念
典型例题
10.A推脱/B推托 尽管他多次 ,回避记者的采访,但在节目的最后这位记者仍强
调指出,作为领导他是不可能 责任的。
【辨析】 推脱是推卸、推辞的意思,而推托是借故拒绝的意思。
• 7.【不力 不利】
• 不力:不尽力。如:措施不力。 不利:没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
• 8.【工夫 功夫】 • 工夫:指占用的空闲或时间。 • 功夫:耗费的时间或精力,也指本领和武术。 • (辨:表示武术用“功夫”,在时间和本领上两词通用, • 但“工夫”多指时间,“功夫”多指本领或造诣。)
”。
【辨析】 国是:指国家大计,而不是国家的一般事情。国事:指有关 国家的事情。
注意固定的搭配
典型例题
5.A化妆/B化装 她可是戏曲舞台上的多面手,需要什么角色,她就能
色,可现实生活中的她喜欢“天然去雕饰”的自然,很少
成什么角 。
【辨析】 化装有两个意思:一是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 而修饰容貌;二是改变装束、容貌,假扮的意思。而化妆是指用脂粉 等使容貌美丽。根据语境,前者应用“化装”,后者应用“化妆”。
高考选用的近义词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型:
你没有(),侵犯我的人生()。
A.读音相同,书写半同的近义词,如:
品位、品味,祛除、驱除,侦察、侦查,震动、委屈、权利
融解、溶解,化装、化妆,启用、起用、振动、委曲、权力等
B.读音半同,书写半同的近义词。
如逐渐、逐步,启示、启发,闪耀、闪烁,装载、 承载,致使、导致,赞扬、赞叹,云 集、聚集等
• 1.【遏止·遏制】 • “遏止”指用力量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 “遏制”指制止、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情绪、事态或某种力量。 • 2.【法制·法治】 • “法制”指法律制度体系,名词; • “法治”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动词。 • 3.【牟取 谋取】 • 牟(móu)取:限于名利,贬义。如:牟取暴利。 • 谋 取 :对象宽泛,中性。 • 4.【干预 干涉】 • 干预:过问,给对方一定的压力和影响。 • 干涉: 强硬 对被干涉的不尊重 有非法的意味
典型例题
12.A原型/B原形 像剧本里的“变色龙”王行那样生活在面具里的形象在现实中是有
的,这类人的结局也同剧本所反映的那样,最终还是会现出 。
【辨析】 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的面目(含贬义),如原形毕露。原型: 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 活中的人。根据语境,前者用“原型”,后者用“原形”。
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搞清褒贬
典型例题
13.A置疑/B质疑 毋庸 ,孩子们对任何他们认为新鲜的东西进行
常的,也是需要鼓励与支持的。
都是正
【辨析】 质疑是提出疑问,置疑是怀疑(多用于否定式)。
注意固定的搭配
典型例题
14.A捉摸/B琢磨 令人难以 的是,他 半天,也没有思考出正确的答案,
反而把试卷揉成一团吞到了肚里。
修订 承担[重]
允许[轻]
考点定位:
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点的要 求是:“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D。
词语包括一般实词、虚词和成语三大类。 因此,语文高考对词语使用的考查主要落实在 正确使用一般实词、正确使用虚词及正确使用 成语三个方面。
考点解析:
纵观近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出,语文高考对正确 使用词语的考查,主要落实在常见易混近义词词 语语境意义的理解、辨析与运用上。
A.胜地 振奋 控制 B.圣地 振奋 控制
C 圣地 震撼 抑制 D.胜地 震撼 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