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岁老人杨绛阅读答案

百岁老人杨绛阅读答案

篇一:百岁老人杨绛阅读答案
百岁老人杨绛
自1977年一家人搬进来,她就再没离开过。

但从那时起,杨绛就把这间寓所称为“人生的客栈”,欢乐与伤悲来来往往,都成了过客,已没有什么可以扰乱她平静的心灵。

杨绛开始独自一人全身心整理钱钟书的学术遗物——她把这叫做“打扫现场”,每日的生活简单而规律,笔耕不辍,深居简出。

1966年,钱钟书和杨绛都被革命群众“揪出来”,成了“牛鬼神蛇”,被整得苦不堪言,杨绛还被人剃了“阴阳头”。

她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

群众分给她的任务是清洗厕所,污垢重重的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

从1994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

“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

照顾人,男不如女。

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

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

“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

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将于今年面世!
这位百岁老人的意志和精力,让所有人惊叹!
这也是她一贯身心修养的成果。

据杨绛的亲戚讲述,她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喜欢买了大棒骨敲碎煮汤,再将汤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以保持骨骼硬朗。

她还习惯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

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杨绛与钱钟书一样,出了名的不喜过生日,九十岁寿辰时,她就为逃避打扰,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3.杨绛说,自己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

【答案】1.d c
2.①文中描绘了设施简单的家,通过家来初步展现杨绛的淡泊又高远的精神境界。

(2分)②自然引出家是“人生客栈”的话。

客栈是旅客暂时存身之处,无所牵挂,在这里欢乐与悲伤
来来往往,都成了过客,已没有什么可扰乱她平静的心灵。

4.杨绛的人生态度为:①人生遭遇不公正的待遇,无法避免和摆脱,是安然接受,泰然处之。

从杨绛在“文革”中遭遇不公,却赶制假发套,照样买菜,厕所檫的焕然一新。

(4分)②淡泊宁静,不慕名利,热爱自然与艺术。

从文革中打扫厕所,闲时依然读书和喜爱的诗歌中可看出。

【解析】
1.
试题分析:a“文章从1977年写起,以时间为顺序组织材料”错,中间写了1966年“文革”。

b“表现了老人不满足现有的成就、要继续有所建树的内心世界”错,“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写出了杨绛老人对丈夫和女儿的怀念。

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抓住北京家的特点,唯一一家,设施简单,“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写出杨绛淡泊高远的精神境界。

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理解“打扫现场”的涵义。

“杨绛说,自己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

”联系这句话的前后文可以看出,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回答。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探究。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淡泊宁静,不慕名利;对不公正的待遇,泰然处之。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热爱自然与艺术。

要联系文本内容分析。

篇二:百岁老人杨绛阅读答案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

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写大字报。

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锺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

低调:“我不过是一滴清水”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

她和钱锺书的低调,一度被人误读作清高、孤傲。

黄永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钱家都在做事,钱锺书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只露出一隙门缝说:“谢谢!谢谢!我们很忙,谢谢!谢谢!”这让来人很不高兴,说钱锺书伉俪不近人情。

成就:文学史上不容忽视
1958年,杨绛准备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原著是西班牙文,她不懂。

就先找来国外的译本看,如英文、法文、德文的,比较了五种译本以后,发现有些地方差别很大。

杨绛想到,要想保证原汁原味,只有从西班牙文翻译。

两年后,杨绛开始翻译《堂??吉诃德》。

因为翻译《堂??吉诃德》,1986年10月,杨绛获颁西班牙国王亲授的“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

魅力: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回首百年人生,杨绛欣慰于自己“甘当一个零”。

在杨绛看来,所以含忍是为了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

“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

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

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辨证的统一。

篇四:百岁老人杨绛阅读答案
篇五:百岁老人杨绛阅读答案
点明文章主题,侧面烘托人物形象,说明杨绛年龄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