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联词用法

关联词用法

关联词的用法"C:\Program Files (x86)\Tencent\QQ\QQProtect\Bin"学习关联词的用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单句组合在一起,常常用一些关联词来连接。

它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并列关系:指几个分句的意思并列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例:又……又…… 既……又…… 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例句:1、天安门既高大又庄严。

二.递进关系:指后一个分句比前一个分句有进一层的意思。

例:不但……而且…… 不仅……而且…… 不仅……也…… 要……还要…… 不但……还…… 不但不……反而…… 连……也…… ……甚至……例句:1、我们不仅要学好本领,而且要锻炼好身体。

2、滥用药物不但会损害心智, 还会造成不可复原的脑部损坏。

3、祖父尚且参加体育活动, 何况我们青少年呢!三.选择关系:两个或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个意思,表示要在这几个意思中选择一个。

例:是……还是不是……就是…… 宁可……也不…… 或是……或是……例句:1、你是改正错误争取做好学生,还是坚持错误不改呢?2、小明喜爱球类运动, 每天清早, 他不是打球, 就是踢球去了。

3、我宁可给老师责罚, 也不说谎, 隐瞒真相。

四.转折关系:指后一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跟前一个分句完全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例:……可是…… ……却…… 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然而……例句:1、我虽然身体不好,但是我坚持锻炼。

2、尽管天气严寒, 可是伯父仍到海滩游泳。

3、妈妈爱静, 爸爸却爱动, 两人性格截然不同。

五.假设关系:指后一个分句是根据前一个分句推论出来的结果。

如:如果……就…… 即使……也…… 要是……那么……例句:1、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

2、如果明天下雨, 旅行就要取消了。

3、要是你不听爸爸的劝告, 那么定会闯祸。

六.因果关系:指前一个分句表示原因,后一个分句表示结果。

如:因为……所以…… 既然……就…… ……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例句:1、我既然说了,就不怕发表。

2、由于弟弟粗心大意, 因此做错了两道数学题。

3、因为志文的腿摔坏了, 所以需要用拐杖来走路。

七.条件关系:指前一个分句表示条件,后一个分句表示在上述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如:只有……才…… 只要……就…… 无论……都…… 不管……也……例句:1、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2、只要多读多写, 语文水平就可提高。

3、不管多少险阻, 我也无惧前进。

八、承接关系:……一……就…… 首先……然后…… ……便…… ……于是…………才…… ……接著……例句:1、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草稿。

2、我一做好功课, 便到球场踢球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式转换)(2009-05-14 08:02:52)转载标签:语文总复习句式转化杂谈分类:教学一得一、扩句和缩句扩句是指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加上用来表示修饰、限制、补充说明等词语,使原句在不改变原意的基本上,更加准确、生动、鲜明。

例:春天盛开花朵。

—(扩句)—生机勃勃的春天到处盛开鲜艳的花朵。

缩句是与扩句相反,把比较复杂的句子中修饰、限制、补充说明等的词语去掉,只保留句子最基本的成分,使句子更让人容易理解。

例:五年级的同学兴高采烈地观看年级组足球比赛。

—(缩句)—同学观看比赛。

1、小鸟唱歌。

(扩句)2、老师批改作业。

(扩句)3、战士们守卫边疆。

(扩句)4、强烈的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广阔的田野。

(缩句)5、一匹匹骏马在美丽的大草原上飞快地奔跑。

(缩句)6、繁荣的香港是世界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缩句)二、“把”字句变“被”字句:例:他关上门。

—(把字句)—他把门关上了。

—(被字句)—门被他关上了。

练习: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被”字句。

1、一群蚂蚁吃了一条大青虫。

2、解放军叔叔战胜了洪水。

3、泪水湿润了他的眼睛。

三、反问句、陈述句和双重否定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

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

反问的形式比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双重否定句是不容质疑的。

例: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四周围黑洞洞的,不会不容易碰壁。

陈述句与反问句相互变换:1、我们必须要明确目标,脚踏实地地学习。

2、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

3、我忘不了童年的一件件趣事。

4、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5、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6、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相互转换: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呢?2、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4、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5、玉澜堂庭院里的海棠花开得不会不旺。

6、没有一个人不说大兴安岭的景色很美。

四、第一人称直接叙述改为第三人称间接转述:两者的句式不同,标点不同,表达的感情也有所不同,但意思是基本相同的。

例:小明对我说:“我星期天要去北京旅游。

” 小明对我说,他星期天要去北京旅游。

练习:直接叙述与间接转述相互变换。

1、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2、小红说,她是少先队员,帮助别人是应该的。

3、老师告诉刘强,他曾经也犯过错,但改正了。

他叫刘强也和他一样知错就改。

4、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被评为了校三好学生。

”5、科利亚说:“今天我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6、王小明对李芳说:“我要向你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7、鲁迅对周骅说:“我小时候的鼻子和你一样,也是又高又挺的。

”五、其他类型的转换:1、例:家家每到这一天,门上挂菖蒲、艾草。

—(改)—每到这一天,家家门上挂菖蒲、艾草。

(1)我第四次到西湖畔,领略了一个“绿”字。

(2)妇女们在端午节前一天就把浸泡过的糯米,用一张张手掌般宽的竹叶包起来。

2、例:漓江的水真静啊!—(改)—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1)六一儿童节的节目真精彩啊!(2)火烧云的变化真多啊!3、例: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改)—有了太阳,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不认真学习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

(2)没有铁一般的纪律,就没有如此威武的革命军队。

4、开狗洞的国家是狗国。

楚国开了个狗洞让我进去。

—(推)—楚国就是狗国。

(1)上等人访问上等的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的国家。

我最不中用,是下等人。

(2)老师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

我是六年级学生。

“陈述句换成反问句”的顺口溜是:……怎么会(能)……呢?难道……吗?有“不”去一“不”,无“不”加“不”,问号别忘末尾处。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语文常识2009-06-06 14:33:14 阅读183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一、反问句变陈述句:先去掉反问词,再进行否定(加一个否定词或者减一个否定词使句子变通顺),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好。

即:反问句变陈述句,去掉问号,有加强反问的语气词去掉,在变换后的陈述句中适当的地方必须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反问句意思一致。

比如:“难道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变换陈述句:“他不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若变换为“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就与原反问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错的,因为否定词“不”放的位置不当。

反问句改陈述句习题: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2.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积,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3.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4.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6.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7.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8.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登上高峰。

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9.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10.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二、陈述句变反问句:先将原句进行否定(即改成个否定句),然后加上表反问的语气词(句子一定要通顺),最后将句号改为问号。

即:同样,肯定句变反问句,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必须在适当的地方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一致。

比如:“你应该去看他。

”变为:“难道你不应该去看他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习题: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犯了错误旦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三、否定句变反问句:否定句变反问句,去掉句中否定词或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再放上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相符。

比如:“他不应该看她。

”变为“难道他应该去看她吗?”或“难道他不应该不去看她吗?”由此可见:反问句的问号,起了一个否定词的作用。

反问句是对一个肯定内容或否定内容的否定。

方法二:第一步:去即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 “难道…吗?怎么…呢?” 第二步:改即把“?”号改成“。

”号第三步:反即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

第四步:查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的是否一样。

四、陈述句变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

例如"不……不"、"没有……不"、"非……不"等。

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或委婉。

例如:他不敢不去。

(强烈)我不得不告诉你事情的原委。

(强烈)没有谁不惧怕他的威严。

(强烈)你若是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

(强烈)他不会不同情我的。

(委婉)没有什么不可以。

(委婉)书面语中还经常使用"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双重否定词语来表示肯定。

例如:他的话不无道理。

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动。

他无非是想多捞点退休金罢了。

我虽然年轻,但未必不是你的对手。

双重否定句也就是一种语义大于肯定句的语句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可以改为1我不能不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