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语“只要……就”和“只有……才”的辨析收藏本文分享“只要……就”和“只有……才”是两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但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却不尽相同。
一、表示的条件意义不同“只要……就”表示足够条件(在形式逻辑中称充分条件),即有这个条件就会产生后一个分句指出的结果,但并不排除在别的条件下也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如:“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啊!”(孙梨《荷花淀》)但不着慌,人也未必会放枪;枪法准也有可能不会放枪。
所以“只要……就”强调的是一种充分条件,但不是达到结果的唯一条件。
“只有……才”表示必备条件(在形式逻辑中称必要条件),即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后面分句指出的结果,但有了所说的条件,也不一定就能产生所说的结果,还要看是否具备其他条件。
如:“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不满18岁,自然就没有选举权;但满了18岁,如果是精神病患者或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就没有选举权。
可见,在上面两个例子中关联词语是不能互换的。
二、应用的语法环境不同“只要……就”具有一定的假设性,一般只用在复句中。
如果要强调假设性,可以用表示假设的关联词语“如果……就”来替换。
如“你只要不安心工作,工作就干不好”。
可以换成“你如果不安心工作,工作就干不好”。
“只有……才”和“只要……就”究竟如何区分分类:疑难探究2009-04-27 22:16经常被同事、家长、学生问道关于“只有……才”和“只要……就”有何区别”,在选择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遇到麻烦,有时明明是自己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做出的答案却与标准答案不一致。
两者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很容易混淆,张冠李戴,是高年级语文测试中关联词语错误率最高的。
经过反复思考、查找相关资料,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选择。
一、考虑条件是否唯一。
“只有……才”表示条件唯一。
如:只有A才B,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即“才”后面的内容要实现就必须做到“只有”的条件,且条件往往是唯一的。
“只要……就”表示条件非唯一。
如:只要A就B ,A是B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只要”则强调的是必要条件,即“就”后面的内容要实现,“只要”的条件是必备之一,但不是唯一。
只有(干什么)才(有可能怎么样)只要(干什么)就(一定能怎么样)“只要……就……”有之必然“只有……才……”无之必不然二、考虑逻辑上能否讲通。
例: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可以这样解释:要取得好成绩,必须努力学习;但努力学习了,不一定就能取得好成绩。
如果变成“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从常理来看,我们很容易知道这句话是不成立的,所以,不能只看“只有”和“只要”后面连接的短语类型,还应考虑逻辑上能不能讲通。
例如关于“只有……才”和“只要……就”怎么填?1、小明()刻苦学习,()能取得好成绩。
2、小明()刻苦学习,()会取得好成绩。
人教网上三百卷书生这样回答:“只要……就……”和“只有……才……”都表示的是条件关系。
它们的区别是:“只要”表示充足条件,“只有”表示唯一条件。
例如:小明(只要)刻苦学习,(就)会取得好成绩。
在这句话里,强调的是做到了“刻苦学习”就满足了“取得好成绩”的条件。
也就是说,当小明做到了“刻苦学习”,“取得好成绩”就是必然的。
小明(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在这句话里,强调“刻苦学习”是唯一的条件,除此之外,别的条件都不能使小明“取得好成绩”。
这两组关联词语表示的意思差别不大,需要细细体味才能辨别出来。
如果给一个句子来选择关来联词语,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我觉得这两组关联词语随便选哪一个都可以。
如果把这两个相同的句子编成填空题用来考试,没有意义。
这两个对关联词语的教学设计得巧妙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让学生灵活掌握,正确使用。
一位老师这样引领学生这样辨析:读下面的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2、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出题者把“只有……才……”和“只要……就……”这两个关联词单独列出来放在一项中,我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区别这两个关联词,并学会运用。
可是这两个关联词都属于“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其区别很细微,要说清楚必须得牵涉到一些语法的知识。
如何用浅显的语言让学生透彻地体会其中差别呢?我在备课时仔细研究的两者的区别,根据例句画了一个图,以此帮学生理解:第一句“只有……才……”的图解取得更大的成就学会与别人合作学生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加上看图不难看出:取得更大的成就需要多个条件,而学会与别人合作是其中之一,只达到这一个条件是不行的,当然缺少这个条件也是不行的,这样的情况我们就用“只有……才……”这个关联词。
第二句“只要……就……”的图解: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有了对“只有……才……”的理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到:取得最佳读书效果的条件只有唯一一个——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
只要达到这个条件就必然有后面的结果。
为了验证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两个关联词的意思,我请学生分别造句并说出你用这个关联词的理由。
有人说:“只有上课听讲,才能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因为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除了上课听讲完还有其它的因素,所以我用这个关联词。
”有人说:“只要遇到下雨天我们就做室内操。
因为下雨就一定会做室内操,不需要其它的条件。
”……且不说学生的句子造得多好,但他们毕竟明白了这两个关联词的不同之处。
还有一位老师独具匠心,巧借数学应用题,突破语文教学难点[教例]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练习六第四题:读句子,并使用“只要……就……”“只有……才……”造句。
教师出示练习中的两个例句:1、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2、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让学生读后,自主分析这两个例句前后分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前一句表示满足的某个条件,后一句是由这个条件引起的结果。
)接着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句式有什么区别,学生感到为难。
教师出示:小明从家到学校步行约需15分钟,骑自行车约需8分钟,爸爸开车送约需4分钟,离上课还有10分钟,小明该怎么办?学生读了题目这后都感到好奇:语文老师怎么出了一道数学应用题呢?教师激励学生:我们今天就从数学应用题中学习语文知识,有信心吗?(学生齐答:有!)请你选择“只要……就……”“只有……才……”来帮助一下小明。
学生读后纷纷举手。
生:小明只要骑自行车上学校,就不会迟到。
生:小明只要叫爸爸送一下就不会迟到。
(教师提示要有礼貌。
学生把“叫”改成“请”重复了一遍。
)我替小明谢谢你们,如果时间只剩下5分钟,该如何呢?(教师把10改成了5)生:小明只有请爸爸送才不会迟到。
这两个关联词在使用时有什么不一样,看出来了吗?生:用“只有……才……”只有一种情况,没有其它的情况。
生:用“只要……就……”时可以有两种情况。
(教师点拔:三种情况不行吗?)生:可以有多种情况。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表扬了学生,作简要的小结:大家说得都很好,我们不仅要知道“只要……就……”“只有……才……”的联系与区别,在平时的使用中更要认真分辨。
(出示练习)高考常考虚词辨析1对对于关于“对”和“对于”通常都可通用,但“对”的意思更广泛,它有“向”或“对待”的意思,比如“对里面的说一声”,“对人和气”,换成“对于”就不好。
对于有特指具体对象,关于指一定的相关范围。
2、“在……之下”和“在……之上”。
这当中插入的应当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不应是动词性短语。
如:(1)自从开学以来,在几位班委努力工作之下,班集体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校领导已多次表扬我班。
3、和或“和”是并列关系,“或”表选择关系。
(2)学校处理违纪同学的办法是警告和记过:情节轻的警告,情节重的记过。
(3)在日本访问的中国法律工作者代表团、中国歌舞团和中国五金进出口公司和中国矿产公司代表团,今天乘船启程回国。
(两个“和”,把层次搞乱了,可把第二个“和”改成“与”,也可把第一个“和”改成顿号。
)4、助词(的,了等)(4)必须注重施工安全,不抓安全教育的单位,一定会弄出了重大事故,这不过是迟早的事。
(5)甲乙双方一致同意,甲方按八折优惠价卖给乙方1000吨钢材,乙方则须用被优惠的二折购买某公司股票。
(4)“了表示动作已完成”,与“一定会”相矛盾,应删“的”使用频率极高,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或表领属关系,或表修饰关系。
(5)“的”表示什么关系不清楚,这就会导致对协议内容完全不同的理解。
这里要么说“用被优惠部分的二成”,要么说“用被优惠的全部资金”,订协议时就应明确下来关联词运用。
一、错用关联词语:1、况且何况“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带有对比的意味。
“况且”有“再说”之意,表示进一步说明理由,但没有对比的意味。
(1)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况且这么一条小船。
(2)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何况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2、因而从而进而“因而”表示因果。
“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进而”则是表示“继续向前,进一步”之意,不表因果、目的、结果。
(3)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的分析之后,因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4)我亲自感受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从而,我对近百年那些为中国寻求解放之路,前仆后继地探索和牺牲的先驱者,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
(5)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3、以至以致这两个词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
都能表因果关系,但“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
而“以至”却没有这种含义。
(6)由于大量捕杀,以至这种珍贵的动物逐年减少,现已濒于灭绝。
(7)情势的发展十分迅速,以致使很多人感到惊奇。
4、尽管不管“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复句,它后面跟的词语不能有选择性(多么、怎么、如何),常和“这么”、“那么”相应。
“不管”,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它后面跟的词语往往有选择性(多么、怎么、如何),或是列举可供选择的几项,或是包含疑问代词“谁”、“怎样”等。
(8)由于这些条件的吸引,不管收费惊人,许多家长依旧趋之若鹜。
(9)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5、反而因而(所以)“反而”表示以某种行为或状况为前提,但实际产生了相反的结果。
“因而”则没有这层意思。
(10).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雪,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越下越大了。
(11)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反而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6、不只不止“不只”和“不止”有时可以换用,如“班里不只/不止我会画画儿,还有好几个同学也画得不错”。
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不只”的意思相当于“不但,不仅”是用于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止”没有这个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