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泌尿系统湖北科学技术出社何大庆魏劲波主编精品PPT课件

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泌尿系统湖北科学技术出社何大庆魏劲波主编精品PPT课件


• 肾小囊:杯状凹陷,分脏层和壁层,两 层之间为肾小囊囊腔。壁层为单层扁平 上皮,脏层为足C,发出几个初级突起→ 再发出几个次级突起并相互嵌合形成栅 栏状结构,贴在毛细血管球的外面,相 邻次级突起之间为裂孔,它有裂孔膜封 闭,与毛细血管球内皮之间有一层基膜, 厚约0.3um.
2、肾小管
• (1)近端小管:肾小管最粗最长的一段, 长14mm,d:50~60um,分直部和曲部。曲部 腔小而不规则,C呈立方形或锥体形,C 界限不清,胞质呈强嗜酸性,C游离缘有 刷状缘为电镜下的微绒毛,C基部有发达 的质膜内褶和线粒体,侧面除有连结复 合体,还有许多侧突。直部与曲部相似, 但C较矮,以上结构不如曲部发达。
1、形态
• 概述: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 V300~500ml,最大达800ml。
• 形态:中等充盈时,呈三棱锥形,分膀 胱尖、膀胱底、膀胱体、膀胱颈、膀胱 顶。
• 膀胱三角: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 的三角形区域,粘膜光滑,无皱襞,为 膀胱肿瘤的好发部位。
膀胱三角
无论膀胱充盈还是 空虚时均平滑的三角 区域 位于输尿管口 和尿道内口之间 是肿 瘤和结核好发部位
(二)集合管、乳头管
• 从弓形集合管到直集合管,管径由细 (40um) →粗(200um);上皮C由立方 形→柱状→高柱状。
(三)球旁复合体
• 1、球旁C:是由入球小A管壁的平滑肌C变为 上皮样C形成。C呈立方形或多边形,核圆形, 胞质嗜碱性,可分泌肾素和红C生成因子,使 血压↑和促进骨髓红C的生成。
功能
固定肾 维持肾的正常位置

(二)构造
• 皮质:细粒状,红褐色,伸入髓质的部 分为肾柱。
• 髓质:呈锥体形,有15~20个,锥体的尖 端为肾乳头,有乳头管的开口于肾小盏 (7~8个),每2~3个肾小盏汇合为肾大 盏,最后形成肾盂,移行为输尿管。
冠状切面
皮质
肾柱
髓质
肾锥体 肾乳头
肾小盏 肾大盏 肾盂
输尿管间襞
输尿管口之间的 横行皱襞 是膀胱 镜检时寻找输尿管 口的标志
一、肾的形态和结构
• (一)位置和形态 1、形态 蚕豆形,腹腔后上部。 • 二端: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 • 二面:前面隆凸,后面平坦。 • 二缘:外侧缘隆凸,内侧缘凹陷,中份有肾门,
有进出肾的血管、N和肾盂,它们加上结缔组 织形成肾蒂。 • 肾窦:肾门向肾实质凹陷,内有肾AV分支和肾 盏、肾盂。
• 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有利于尿的形成。 • 在肾的髓质形成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与
尿的浓缩有关。
四、输尿管、膀胱、 尿道
(一)输尿管
• 1、概述:肌性管道,长20~30cm,直径 0.5~0.7cm
• 2、行程:起于肾盂→腰大肌前方下行→ 小骨盆上口与髂血管交叉→盆侧壁弯向 后下→膀胱底→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 的输尿管口。
管径0.5~1.0cm (最窄处0.2~0.3cm)
分部 腹部 盆部 壁内部
防止尿液返流
三个狭窄 1、输尿管与肾盂连接处 2、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 3、壁内段
3、三个狭窄
• ①起始处,直径2mm。 • ②髂血管交叉处,直径3mm。 • ③壁内段,直径1~2mm。
(二) 膀胱
• 形态 • 位置和毗邻 • 与腹膜的关系
第八章 泌尿系统
• 学习目标:
• 1. 熟悉肾的位置和形态,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 特点,肾单位组成及各部的结构特点。
• 2. 掌握排泄的概念,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及其影 响因素。
• 3. 熟悉尿量的正常值,多尿、少尿、无尿概念; 熟悉排尿反射。了解尿的浓缩与稀释、尿生成 的调节。
• 4.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的形态结构。
肾门
肾蒂
从前向后
静脉 动脉 肾盂
从上向下
动脉 静脉 肾盂

2、位置
• 与椎骨的关系:左肾上平胸12上缘,下 平腰3上缘;右肾上平胸12下缘,下平腰 3下缘。
• 与第十二肋的关系:第十二肋斜过左肾 后面中份,斜过右肾后面的上份。
• 肾区: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十二肋之间 的夹角。
左T11-L2
右T12-L3
二、肾的组织结构
• 1、组织结构:泌尿小管+血管、N、淋巴 管+少量的结缔组织。
• 2、泌尿小管:由肾单位和集合管 • 3、肾单位:肾脏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
约有100~150万个。
(一)肾单位 1、肾小体
• 概述:呈球形,d:200um,由血管球和肾 小囊组成。
• 血管球: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球,由入 球小A发出3~5条分支→再分支相互吻合 形成,最后形成出球小A。毛细血管球为 有孔型, d:50~100nm,在毛细血管球之间 为球内系膜C,呈星形,与基膜的更新有 关。
• 排泄(excretion)是指机体将新陈代谢的 终产物和过剩的物质以及进入体内的异 物通过血液循环输送至排泄器官排出体 外的过程。排泄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 皮肤、消化道、泌尿系统等。
第一节泌尿系统的 解剖结构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由 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 成,主要功能是排出溶于水 的代谢产物。
• (2)细段:单扁上皮围成,管壁薄,利于水 和离子交换。它与近端小管直部、远端小管直 部形成髓袢。
• (3)远端小管:分直部和曲部。直部腔比较 大,C呈立方形,着色浅,表面无刷状缘,C基 部基底纵纹明显,有线粒体,可主动向肾小管 周围的间质泵出Na+,与尿的浓缩有关,并受 激素控制。曲部结构与直部相似,但不如直部 发达。
肾区
在12肋与竖脊肌外 侧缘之间的区域 在 临床上称为肾区
3、被膜
• 纤维膜:DCT膜,与肾连结疏松,易剥 离。
• 脂肪囊:脂肪组织构成,边缘发达,起 弹性垫样作用。
• 肾筋膜:DCT膜,分前后二层,后层与 腰大肌筋膜相连,前层与对侧愈着;发 出CT小束与纤维膜相连。
三层被膜 纤维囊 脂肪囊 肾筋膜
• 2、致密斑:是远端小管曲部靠近血管球侧的 上皮C变高变密形成,它是Na+感受器,感受滤 液中Na+的浓度,当滤液中Na+的浓度↓→球旁 C→肾素↑
三、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 直接发自腹主A,血流量大,压力高,血 流量1200ml/分。
• 入球小A粗短、出球小A细长,进多出少, 有利于原尿的形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