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万头猪场建设方案设计

万头猪场建设方案设计

编号(学号):设施农业工程工艺课程设计(2012 级本科)题目:万头猪场规划设计学院:专业:组长:同组成员: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前言 (3)一、设计基本原则及条件 (4)二、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5)1生产方案 (5)2生产工艺流程 (5)3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 (5)4主要技术措施。

(6)三、猪舍的设计方案 (7)1生产规模 (7)2面积规划 (7)3养猪场的功能分区 (7)4猪舍的形式 (8)5猪舍建筑考虑的因素 (9)6猪舍面积的测算 (9)7猪舍的其他技术要求 (10)四、猪舍内的饲养设备 (11)五、卫生防疫措施 (14)六、环境保护 (15)七、总平面设计 (17)八、结果与讨论 (18)参考文献 (18)设计题目:万头猪场规划设计摘要:集约化猪场的建设,使猪高密度饲养、猪舍等建筑的重复利用、生产流程的交叉,一旦出现失误,将造成难以控制的疫情和经济损失。

这就要求猪场在场址选择、建筑物的布置、隔离设施的设置、交通路网的布置、单体建筑的间距、通风、采光、防疫、环保和合理的工艺流程等方面加以周密的研究和设计。

因此,猪场建设的研究和设计,是养猪业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饲养技术,提高饲料转化率,最大限度地利用母猪的繁殖性能以提供更多的断奶仔猪,缩短肉猪出栏天数,提高出栏率,降低生产成本,在提高母猪单产效益的基础上获取总体效益;使我国养猪企业达到生产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高的目的。

关键词:万头猪场、规划设计第一章设计条件建造一个猪场,首先要考虑选址问题。

场址选择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猪场的卫生防疫、猪只的生长以及饲养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关系到养猪的成败和效益以及周围环境的保护。

场址选择要考虑综合性因素,如面积、地势、朝向、交通、水源、电源、防疫条件、自然灾害及经济环境等,一般场址选择要遵循如下几项原则:1.地形地势: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以便于充分利用场地和合理布置建筑物,减少施工前清理场地的工作量。

地势要求高燥、南向、平坦或有缓坡。

开阔、平坦、1%~3坡度%、高于洪水水位线,以减少基建投入。

2.农牧结合。

农牧结合是创办大型猪场,走生态养殖解决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

一个万头猪场每天产生粪尿、污水总量近50吨。

这些粪尿如果通过附近的农田、果园、渔塘等自然消化,它是很好的肥料;如果无序乱排放,它会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

因此,在选址时要考虑周围有农田、果园、渔塘等配套。

一般一个万头猪场大约需要80公顷土地才能消化掉粪便。

这是最划算、最经济的粪便处理方式,国外的大型牧场也多采用集粪池存放粪尿,定期运送到田野里,当作农作物肥料。

3.交通便利。

交通便利对猪场极为重要。

一个万头猪场平均一天进出饲料约20吨,每天运出商品猪30头左右,肥料4吨,交通不便会给生产带来巨大困难。

此外,交通不便也影响职工的生活和工作。

4.有利于防疫。

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规模猪场应建在离城区、居民点、交通干线较远的地方,一般要求离交通要道和居民点1千米以上。

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

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5.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

猪场需要用水用电,故必须要有水源和电源。

万头猪场必须有一个质好、量多而无污染的可靠水源,一般一个万头猪场日用水量150吨~250吨左右。

万头猪场有成套的机电设备,包括供水、保温、通风、饲料加工、清洁、消毒、冲洗等设备,加上职工生活用电,一个万头猪场装机容量(饲料加工除外)应有70~100千瓦。

如果当地电网不能稳定供电,大型猪场应自备相应的发电机组。

6.符合总体规划要求:符合本地区国家畜牧产业政策及畜牧行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

7.“全进全出”的管理:多点分散式布局、按单元实行“全进全出”。

8.场地面积。

猪场总占地面积应符合年出栏一头育肥猪占地2.5~4平方米的要求,生产建筑面积应符合年出栏一头育肥猪需0.8~1平方米的要求。

所以,一个年出栏1万头的规模猪场须占地面积约3.3公顷,生产建筑面积须1公顷(10000平方米)左右。

第二章生产工艺技术方案1 生产方案年向社会提供肉猪10000头。

场内年存栏基础母猪600头,种公猪25头,后备母猪120头,后备公猪8头。

常年存栏6000头,年饲养量16000头。

年淘汰猪128头。

2 生产工艺流程2.1生产工艺流程。

按现代生产方式来生产肉猪,实行流水线生产工艺。

即配种→怀孕→分娩→哺乳→育成→育肥→销售,形成一条连续流水式的生产线,有计划、有节奏地安排全年养猪生产。

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要求,采取全进全出方式进行生产。

生产工艺流程采取四阶段工厂化养猪模式。

主要工艺如下:母猪(公猪)舍分娩舍仔培舍育成舍2.2繁育技术方案本方案以三元杂交繁育为手段,其繁育技术方案示意图见下图。

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杜长大繁育体系图3 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⑴生产技术指标①基础母猪a.年平均产仔窝数≥2.2窝。

b.每窝平均产仔10头。

c.一次情期受胎率≥85%。

d.怀胎分娩率≥95%。

e.使用年限≤5年。

②仔猪a.平均初生重≥1.3公斤。

b.断奶体重≥7公斤。

c.平均成活率≥95%。

③种公猪平均使用年限3.5年。

种公母猪比例:本交1:204 主要技术措施4.1选择优秀的杂交组合。

经科学试验和实践,拟生产杜大长、杜长大或大长本(培)杂种商品猪,瘦肉率达60%以上。

4.2实行仔猪28~35天早期断奶。

早期断奶可增加母猪的年产胎数、年产仔数和出栏数,并有利于控制疾病。

早期断奶使乳猪及早吃上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饲料,只要掌握好技术要领,饲喂得当,其生长性能还略高于非早期断奶的仔猪。

由于实行了早期断奶,全场母猪年产胎数可达2.2胎以上。

4.3根据猪不同生长阶段,提供优质平衡日粮。

根据猪在空怀期、怀孕期、哺乳期、保育期、生长期、肥育期等不同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给予相应的全价日粮,从而提高饲料报酬、猪舍利用率、降低成本。

采购饲料原料,应坚持新鲜、优质的原则。

商品代猪经5.5~6个月饲养,体重达100~110千克,料重比2.8~2.9。

4.4强化饲养管理。

抓好防疫消毒工作,加强猪场的饲养管理,提高配种受胎率、仔猪育成率,使管理制度化。

健全卫生消毒制度,落实各项防疫措施,严格、科学地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控制各生产、生活区人员流动,做好人员、车辆、工具的消毒工作。

4.5各类猪群营养指标各类猪群营养指标表1第三章猪舍的设计方案1 生产规模年出栏瘦肉型猪1万头,常年存栏0.6万头,年饲养量1.6万头。

2 面积规划猪场规划总面积为3.3公顷,总体分为办公生活区和饲养生产区,两区间围墙隔离。

饲养生产区是猪场的主要部分,包括各类猪群的猪舍、隔离舍、消毒室、兽医室、饲料厂、仓库等,占地面积1公顷(10000平方米)以上。

3 养猪场的功能分区建筑物组成按功能可分为:1.生产性建筑:配种舍、保育舍、分娩舍、断奶仔猪舍、生长舍、育成舍和出售猪舍等。

2.辅助生产建筑:饲料库、物料库、车库、变配电室、水塔或水泵房、种猪销选间、隔离猪舍、兽医室、污水和粪便处理设备、淋浴及更衣消毒间。

3.管理及生活用房: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隔离、粪污处理区4 猪舍的形式a、猪舍的建筑形式猪舍的建筑形式应当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半开敞式(侧墙完全敞开)或有窗式(单层或多层)猪舍。

猪舍的屋顶形式应采用双坡式屋顶。

猪舍净高度不低于2.5m—2.7m。

跨度以9m—15mb、生产工艺对猪舍建筑的基本设计要求(一)猪舍平面猪舍建筑上一般选用单层矩形平面。

猪栏在舍内与猪舍长轴平行排列,种猪舍猪栏多为两列,中间用一条饲喂走道隔开,两侧靠纵墙各留一条供猪进出猪栏的通道而对于生长和育肥猪舍则只设中央一条通道,饲喂和赶猪共用,以最大限度利用猪舍面积。

(二)猪舍跨度猪舍跨度同开间一样,通常按建筑模数选用9~15m跨度。

跨度过小,会相对增加单位面积投资成本,但跨度过大又降低自然通风和采光效果,尤其自然通风的猪舍跨度以不超过15m为好。

(三)舍内净高各地猪舍的舍内净高取2.4~2.8m为宜。

寒冷地区可取下限,炎热地区可取上限。

空间过大不利于冬季采暖保温,过小不利于夏季防暑降温。

(四)猪舍屋面猪舍屋面形式有单坡、双坡、拱型、钟楼型等多种;自然通风效果较好的是采用人字形双坡屋顶。

要求屋面结构简单、轻便、防水、耐火,能承重、严密不透气,保温隔热性能好。

对于分娩哺乳舍和断奶仔猪舍,有时还要作舍内吊顶,要求吊顶保温、隔热、不透水、不透气、防潮、耐火,外表面光滑、平整、便于清扫。

(五)猪舍墙体猪舍墙体要求结构简单、保温隔热、坚固、防火、防潮、耐水、抗冻。

内墙面平整光滑,距地面1m高做水泥墙裙,能耐受经常性的水洗消毒。

外墙勒脚要求平整结实、防水,便于清扫消毒。

(六)猪舍地面猪舍地面质量好坏不仅影响舍内卫生状况和空气环境质量,而且影响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成绩。

猪舍地面要坚实、平整、不滑,耐消毒液或高压水冲洗,便于清扫。

地面坡度从走道中央坡向排水沟为1%~2%。

地面保温效果好坏对于舍内温湿度状况影响很大,除漏缝地板以外部分都应做保温地面。

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材料的地面:三合土、木板、混凝土铺设厩垫:橡皮垫、塑料垫、木板、垫草5 猪舍建筑考虑的因素(1)冬暖夏凉,舍顶要有一定的厚度(不少于10厘米),隔热性好。

(2)圈舍方向最好东西走向、背北向南,以利于采光。

(3)防疫卫生。

场门口、生产区门口建有消毒池,与门口等宽,长度不少于出入车轮周长的1.5倍,深度15~20厘米。

规模化养猪场在生产区门口要建有专用更衣室、紫外线消毒间及消毒池等。

(4)饲养密度。

6 猪舍面积的测算猪舍面积的测算,根据各类猪舍的要求不同有不同的测算方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根据猪只在各猪舍的占栏时间,包括清洗消毒的时间,计算好各类猪舍内各种猪栏的理论需要量,并留出6-8个机动栏,得出实际应设的猪栏数。

②确定各舍内猪栏的排列方式,如单列式、双列式、多列式,分几个单元,留几个通道等。

③设计好过道、排污沟、饲料间、产仔舍的值班室等的面积。

④计算出猪舍的实际面积。

⑤调整各猪舍的长度、宽度,使一点内的猪舍尽可能长度一致。

如1栋猪舍不能满足需求,可分别建 2栋或数栋。

以分娩舍为例,说明猪舍面积的测算方法:①首先确定母猪在分娩舍的占栏时间,母猪临产前7天进入分娩舍,仔猪 28日龄断奶,则母猪每产在分娩舍的时间为 35天。

母猪全出后清洗消毒需要7天时间,则母猪每产使用分娩舍的时间为 42天,②然后计算所需的猪栏数,可按下式进行计算:各舍所需的猪栏数=基础母猪头数×( 母猪在该舍的占栏天数 |母猪生产周期的天数) 。

母猪生产周期天数 = 断奶到配种天数 + 妊娠天数+哺乳天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