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端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
(
设计者: 郑四成
学号: 33
指导教师: 郭强
:
;
齐齐哈尔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电系
机电091班
2012年12月02日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设计题目:设计端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一、设计前提:中批生产
二、设计内容:
1.零件图一张
、
2.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一套
三、课程设计工作计划
周一:绘制零件图
周二: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草稿
周三:修订并完成科技设计说明书
周五:答辩
三、相关教材及参考书目:
¥
1.<<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启平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手册>>,<<机械制造工艺学设计手册>>,<<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等
—
!
年月日
:
目录
1端盖的零件图 (5)
2 零件的分析 (6)
零件的作用 (6)
零件的工艺分析 (6)
3 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7)
(
4端盖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8)
5 课程设计说明书 (12)
选择毛坯 (13)
毛坯材料的分析 (13)
毛坯的结构简图 (13)
端盖的技术要求 (13)
该端盖的各项技术要求 (13)
审查端盖的工艺性 (14)
~
定位基准的选择 (14)
粗基准的选择 (14)
精基准的选择 (14)
工序顺序的安排 (15)
机械加工工序 (15)
热处理工序 (15)
辅助工序 (15)
确定加工的设备、刀具、和夹具 (15)
]
6、设计总结 (16)
参考文献......................................................... .. (17)
?
,
|
[ 1、端盖零件图
2.零件的分析
零件的作用
端盖作为一非常重要的机械零件之一,用途十分广泛。
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左右端面以及左端面的外圆表面,一般作用:(1)轴承外圈的轴向定位;(2)防尘和密封,除本身可以防尘和密封外,也常和密封件配合以表达到密封的作用;(3)位于车床电动机和主轴箱之间的端盖,主要起传送扭矩和缓冲吸震的作用,使主轴箱的转动平稳。
零件的工艺分析
该端盖结构简单,形状普通,属于一般的盘类零件。
主要加工表面有端盖的左右断面,阶梯孔。
精度要求较高的尺寸主要有φ32H7.φ*M5-7H.对于尺寸精度要求,主要通过在加工过程中的精确对到;正确选用刀具的磨损量和正确选用合适的加工工艺等措施来保证。
主要的表面粗糙度由中间孔内,周边阶梯孔内粗糙度最低为,其余为。
对于粗糙度的要求,主要通过正确的醋精加工路线,选用合适的切削用量等措施来保证。
因此,并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
3、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4.端盖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工序号工种工序内容加工简图设备1锻造毛坯
2
车
三爪自定心卡
盘夹住左端,粗
车外圆至Φ92,
粗车右端大端
面见平,保证端
面总长39,粗
车小外圆至Φ
57长5,钻通孔
台阶孔至Φ14,
粗车台阶孔至
Φ33深5
车床
掉头夹住大外
圆,粗车小外圆
至Φ54长12,
粗车台阶孔至
Φ30H8
车床
3热
调制处理HBS220-240
4车
半精车大外圆
至Φ90 ,半精
车右端面至,保
证总长38,半
精车小外圆至
Φ56长4,半精
车台阶孔至Φ
34圆角R2,
车床
半精车左端面
至,保证总长
37,半精车小外
圆至Φ,半精车
台阶孔至Φ31
深10,半精车
通孔至Φ15,半
精车台阶孔倒
角
车床
5车精车右端端面,
精车小外圆至
Φ55g6 ,精车
台阶孔至Φ35
深5,精车通孔
至Φ16H7
车床
精车台阶孔至
Φ32H9深10 ,
倒角
车床
6钳
划3×M5孔中
心线
划6×Φ6孔中
心线
7钻
钻通孔6×Φ
6,锪孔6×Φ
12台阶孔
钻床
8攻攻螺纹3×M5钻床9检检验
5、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
本文是有关端盖工艺步骤的说明和设计方法的具体阐述。
工艺设计是在学习机械制造技术工艺学及机床夹具设计后,在生产实习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对零件进行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和机床夹具的设计,根据零件加工要求制定出可行的工艺路线和合理的夹具方案,以确保零件的加工质量。
据资料所示,端盖是轴承座中的主要外部零件,其主要作用是实现轴承座中传动作用和正常工作的过程中起密封,阻挡灰尘的作用。
故其在机器中只是起辅助作用,对机器的稳定运行影响不是很大,其在具体加工的时候,精度要求也不是很高,加工起来也十分容易。
在设计轴承座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时要通过查表法准确的确定各表面的总余量及余量公差,合理选择机床加工设备以及相应的加工刀具,进给量,切削速度、功率,扭矩等用来提高加工精度,保证其加工质量。
关键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端盖、要求
选择毛胚
毛坯材料的分析
零件材料为HT150,考虑端盖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选择木摸手工砂型铸件毛坯。
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10。
这对提高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有帮助。
此外为消除残余应力还应安排人工时效。
毛坯的结构简图
端盖的技术要求
该端盖的各项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加工表面尺寸偏差(mm)公差及精度
等级
表面粗糙度
(um)
形位公差(mm)
外圆面Φ9090IT9
审查端盖的工艺性
该端盖结构简单,形状普通,属一般的盘盖类零件。
主要加工表面有端盖左、右端面,要求其右端面对于φ90轴线的垂直度公差是端盖的最大圆面与φ42孔的孔线的同轴度为,通过平口虎钳装夹夹持工件和麻花钻通过手工就能够保证其加工工艺要求。
右端内圆和左端内圆粗糙度,通过精车可以达到要求。
定位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
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欠缺。
这里选择端盖左端面和φ90外圆面作为粗基准。
采用φ90外圆面定位加工内孔可保证孔的壁厚均匀;采用端盖左端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右端面,可以为后续工序准备好精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
根据该端盖零件的技术要求,选择端盖左端面和φ16孔作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们作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基准统一”原则。
φ16孔的轴线是设计基准,选用其作精基准定位端盖两端面,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端面跳动度要求。
选用端盖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同样是遵循了“基准重合”原则,因为该端盖在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多以该端面作设计基准。
工序顺序的安排
机械加工工序
(1)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端盖右端面和φ16mm孔。
(2)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3)遵循“先面后孔”原则,先加工端盖右端面,再加工φ16孔。
热处理工序
铸造成型后,对铸件进行退火处理,可消除铸造后产生的铸造应力,提高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
该端盖在工作过程中不承受冲击载荷,也没有各种应力,为了工件达到要求的硬度使用调制处理HBS220-240 辅助工序
在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清洗和终检工序。
综上所述,该端盖工序的安排顺序为:
在粗加工——基准加工——热处理——精加工。
确定加工的设备、刀具、和夹具
在加工的时候要跟据零件的形状和特点,合理选用各种装夹工具。
还要根据加工部位的吃刀量来确定每个工序应选用的刀具,并适当调整刀具角度。
6 设计总结
经过一周的设计,轴承端盖的设计已经完成。
这次设计不但巩固了也学知识,也是对个人能力的训练,这次设计具有极好的成果。
在设计中,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想法发,然后整个组的在一起讨论,有什么好的或者不好的想法都发表出来,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讨论设计方案和设计步骤。
课程设计是锻炼个人能力的最好方法,对于安排给自己的任务必须独自完成,有问题就和老师同学讨论,设计中不但要考虑方法,也要考虑设计后用于实践的成本,以及适用性,因此设计也要和实际相联系,源于实践,处于理论,用于实践。
最后,感谢老师和同学在这次设计中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傅水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 赵大庆,工程制图(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5] 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