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中医药学第八章根及根茎类生药

中国中医药学第八章根及根茎类生药


双子叶植物 木栓层(粗糙) 环纹为形成层 无髓 木部比皮部大 有放射纹理
单子叶植物 有表皮(平滑) 环纹为内皮层 有髓 皮部比中柱大 无放射状纹理
防风
19:46
白芍
19:46
(二)显微鉴别
表3:双、单子叶植物根组织构造比较
双子叶植物根
单子叶植物根
多是次生构造
多是初生构造
木栓形成层活动—周皮 表皮一层
星状毛,间隙腺毛。 ▪ 孢子大小、形状及构造具鉴别意义。
19:46
蕨类植物
▪ 化学成分:酚类、黄酮类、生物碱类 、 甾体类、三萜类、蒽醌类、挥发油等。
▪ 主要生药:石杉、绵马贯众、紫萁贯众、 骨碎补、海金沙、狗脊、伸筋草、木贼、 卷柏、等。
2.是植物两种器官,具不同外形和结构。
人参
19:46
(根)
黄连(根茎)
19:46
甘草(根和根茎)
甘 草
光果甘草
胀果甘草
19:46
一、根类生药
▪ 大多来源于双子叶植物 多具次生构造,为直根系主根。
▪ 少数来源于单子叶植物 多具初生构造,为须根系不定根。
19:46
何首乌块根(双)
百部块根(单)
19:46
19:46
单子叶植物根茎横切面构造简图
19:46
3. 蕨类植物根茎
▪ 初生构造,只有管胞。 ▪ 厚壁表皮细胞内,数列厚壁性下皮细
胞,再内为基本组织。 ▪ 多为网状中柱(绵马贯众)。 ▪ 少为双韧管状中柱(狗脊Leabharlann 。19:46网状中柱
19:46
双韧管状中柱
19:46
3. 蕨类植物根茎
▪ 网状中柱:由数个分体中柱组成, 断续环状排列。
(鳞茎)
半夏(球茎)
19:46
(一)性状鉴别
▪ 形状:圆柱形、纺锤形、扁球形、不 规则块状。
▪ 表面:节和节间、退化叶、茎痕或 芽。 (单子叶类节和节间明显 蕨类附有鳞片或鳞毛)
天麻 (单子叶)
19:46
甘草
(双子叶)
贯众 (蕨类)
贯众
19:46
(叶柄)
天麻 (节、芽)
19:46
(一)性状鉴别
▪ 分体中柱:周韧型维管束,外围有 内皮层
▪ 分体中柱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 是鉴别品种的依据。
19:46
显微鉴别要点(Ⅰ)
▪ 制作生药横切片,先根据维管束类型 和排列形式,确定: 1.根,根茎植物 2.双子叶,单子叶,蕨类植物
▪ 由外向内观察各部分组织构造与特征。
19:46
显微鉴别要点(Ⅱ)
▪ 必要时作纵切片、解离组织片、粉末 片
异常构造(三生构造)
▪ 多轮同心环维管束(牛膝) ▪ 复合维管束(何首乌) ▪ 木间韧皮部
(又称内涵韧皮部,华山参)
19:46
牛膝
(三生构造)
川牛膝横斜切面
牛膝横切面
19:46
多环性同心环维管束(川牛膝)
19:46
何首乌(三生构造)
19:46
复合维管束(何首乌)
根构造的三大区别 19:46
单子叶植物
表4 (小结) 双子叶植物
表皮
栓皮
内皮层
形成层
有髓
无髓
19:46
二、根茎类生药
▪ 地下茎或附少许根的地下茎的生药 ▪ 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鳞茎带有肉
质鳞叶。 ▪ 来源于:双子叶植物(多数)
单子叶植物(一些) 蕨类植物 (少数)
19:46
黄连 (根状茎) 大黄
(块茎)
贝母
19:46
外表平滑 有内皮层环纹 维管束小点散布 髓部不明显
19:46
双子叶植物根茎横切面构造简图
19:46
单子叶植物根茎横切面构造简图
19:46
(二)显微鉴别
1. 双子叶植物根茎
(1)一般构造(次生构造) ① 木栓形成层活动——周皮 ② 形成层活动——增粗
19:46
双子叶植物根茎横切面构造简图
19:46
▪ 断面: 双子叶根茎 外表粗糙 具有木栓层
有形成层环纹 维管束环状排列
髓部明显
单子叶根茎 外表较平滑 具有表皮 有内皮层环纹 维管束小点散布 髓部不明显
19:46
(一)性状鉴别
表5:双、单子叶植物根茎横断面区别
双子叶根茎 具木栓层 外表粗糙 有形成层环纹 维管束环状排列 髓部明显
单子叶根茎 具有表皮
1.双子植物根茎
(2)异常构造(三生构造) ①复合维管束(大黄星点) ②髓束:完全-具有韧皮部和木质部 (海风藤) 不完全-只具有韧皮部 (内生韧皮部,龙胆)
19:46
大黄根茎的横断面(示星点)
19:46
2. 单子叶植物根茎
▪ 表皮存在,或被后生皮层替代。 ▪ 内皮层明显。 ▪ 中柱内维管束散在,外韧型或周木型。 ▪ 无髓。
蕨类植物
▪ 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暖阴湿地带。 ▪ 可供药用约300种。 ▪ 孢子体发达。茎多为根状茎,常被鳞片着
生须根。叶自根茎生出,孢子囊密布于孢 子叶背面
19:46
19:46
蕨类生药
▪ 中柱比较原始:原生中柱、管状中柱、 网状中柱和散生中柱等。
▪ 无次生构造,木质部为管胞。 ▪ 毛茸:单细胞非腺毛、单细胞头腺毛、
第八章 根及根茎类生药
19:46
学习目标
1.熟悉根及根茎类生药的来源和产地。 2.了解根及根茎类生药的采收、加工、贮
存的一般方法和原则。 3.掌握根及根茎类生药的性状鉴定、显微
鉴定的依据。 4.熟悉根及根茎类生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和
理化鉴定的方法。
19:46
第一节 根及根茎类 生药鉴定的一般规律
1.均为地下器官,外形难区别。 药用: 根(附少许根茎) 根茎(附少许根)—商业统称根类药材 根与根茎。
▪ 观察各种细胞的外形,细胞壁特化类 型,内含物。
▪ 综合分析,缩小鉴别范围。
19:46
(二)显微鉴别
1. 双子叶植物根茎 (1)一般构造(次生构造) ① 木栓形成层活动——周皮 ② 形成层活动——增粗
19:46
第二节 根及根茎类生药各论
根及根茎类生药主来源于: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蕨类
19:46
(一)性状鉴别
表1:特征外形
形状 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 表面 多有纹理,有的可见皮孔。 顶端 可见根茎或茎基。 质地 松泡、角质、粉性强。 折断面 纤维状、角质状,略平坦等
19:46
赤芍 Radix Paeoniae lactiflorae
19:46
(一)性状鉴别
表2:双、单子叶植物根横断面区别
形成层活动—增粗
内皮层明显
1 2
1.木栓层 3 2.木栓形成层 4 3.裂隙 5 4.韧皮部 5.树脂道 46.形成层 6 7.木质部 7 8.草酸钙簇晶 8 9.导管
9
人参
(双子叶)
19:46
百部(单子叶)
19:46
少数双子叶植物次生构造不发达根
川乌
横切面简图 (无周皮)
19:46
双子叶植物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