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规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工作,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饲料行业依法、正规、安全、健康发展,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意见》(国发〔2019〕5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其他有关文件法规,特制定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工作计划。
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主要内容、责任单位及其处理方式
坚持“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即在检查对象名录库中随机抽取县区和辖区内饲料生产企业,在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抽取行政监管和行政执法人员,抽查事项、抽查计划、抽查结果都要及时、准确、规范向社会公开。
监管检查的主要内容和职责要求根据《条例》等规章制度确定。
(一)主要内容和负责单位
1、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
检查的详细内容见《条例》等规章制度。
重点检查:一是执行生产许可、产品批准文号、产品质量标准、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情况;二是企业人员与管理情况;三是厂区、车间、
仓储、配料区、辅助设备与设施和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四是检化验室、留样室工作开展情况;五是执行《规范》情况;六是落实安全生产等法规制度情况。
负责单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
2、饲料经营者(含门、店)
检查的详细内容见《条例》等规章制度。
重点检查:一是经营条件是否符合;二是经营工作是否规范。
负责单位:各县区和管委会饲料管理部门。
4、畜禽养殖者(含场、户)
检查的详细内容见《条例》等规章制度。
重点检查:遵守和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规定等情况。
负责单位:各县区和管委会饲料管理部门。
(二)处理方式
监管抽查检查后,现场填写《行政监督检查登记表》,指出存在的问题。
属于一般性存在的问题,责成受检主体限期整改到位,并按时限、按要求向市、县区两级饲料管理部门书面反馈整改落实情况;属于违法违规问题并且事实清楚的,及时移送有关执法部门依法查处。
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方式及时间安排
饲料生产企业自查自纠与市、县区农业农村(畜牧兽医)局、管委会职能部门抽查检查相结合,采用询问考核、查验证书、查阅记录和档案材料、现场察看等方法进行抽查检查。
监管抽查检查的时间安排:
2019年1月至2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主体依法依规自查自纠整改;
2019年3月至6月,县区农业农村(畜牧兽医)局、管委会职能部门组织人员对本辖区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等主体进行监管抽查检查,对违规违法案件依法查处;市局饲料管理部门对饲料生产企业组织抽查检查;
2019年7月至9月,县区农业农村(畜牧兽医)局、管委会职能部门组织人员对本辖区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等主体进行监管抽查检查,对违规违法案件依法查处;市局饲料管理部门对饲料生产企业组织抽查检查;
2019年10月至12月,县区农业农村(畜牧兽医)局、管委会职能部门组织人员对本辖区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等主体进行监管抽查检查,对违规违法案件依法查处;市局饲料管理部门对饲料生产企业组织抽查检查;
2019年12月下旬,县区农业农村(畜牧兽医)局、管委会职能部门总结监管抽查检查工作并上报市局。
三、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督导水平
市、县区农业农村局要加强对饲料管理部门培训和指导,进一步完善各项日常监管制度,提升监管检查督导水平。
一是科学制订监管检查计划。
县区饲料管理部门要研究制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工作计划,每季度对辖区内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饲料经营者(含门、店)、畜禽养殖
者(含场、户)抽查检查单位数量不少于总数的25%。
市农业农村局饲料管理部门结合推进《规范》实施和生产许可审核等时机,平均每季度抽查检查饲料生产企业不少于3家(次),将推进《规范》实施和安全生产作为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检查督导县区饲料管理部门执行饲料法规等工作。
二是健全监督管理档案。
市、县区饲料管理部门每次监管抽查检查记录、整改落实报告、复查核实记录,全部存档备查,实现全程留痕管理。
三是落实工作报告制度。
各县区饲料管理部门要定期总结监管检查工作情况和专项检查整改等工作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于7月10日前和次年1月10日前分别将上半年和上一年的监管检查情况报市农业农村局饲料办;市局汇总并总结本级监管检查情况,按时上报省农业农村厅。
莆田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2019年3月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