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美国南北战争评析美国南北战争导入新课1. 独立战争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教师导入:美国独立后,原先的13个殖民地成了13个州,经济上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是仍然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以南方为例,依然盛行使用黑人奴隶劳动的种植园经济。
请大家看课本116页“自由阅读卡”,先了解一下“内战前美国南方的黑人奴隶制”,然后从头阅读课文。
请大家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团结战斗才赢得独立的南北双方,这时为什么互相打了起来?2.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原因是什么?3.北方在这场战争中怎样转败为胜?(分层启发)4.如何评价林肯?5.与独立战争相比较,南北战争有什么历史意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团结战斗才赢得独立的南北双方,这时为什么互相打了起来?(美国独立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使得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
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后来扩展到美国,促进了美国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
但是,北方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受到了南方黑人奴隶制的严重制约。
北方主张废除奴隶制,南方主张维护奴隶制双方围绕着奴隶制废存问题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发展不可调和的程度,只有通过战争来解决。
)2.根据课本112页《拍卖黑人奴隶广告》的内容,结合116页“自由阅读卡”《内战前美国南方的黑人奴隶制度》,说说黑人奴隶的处境怎么样?(失去人身自由,体力劳动繁重,生活条件恶劣,精力很快耗尽)3.根据课本111-112页“动脑筋”: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男女双方的观点)A.女:“北方资产阶级为了发展生产,需要大批的劳动力。
但南部奴隶制的存在,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
”(她说的话,反映了当时美国北方资产阶级对劳动力的需要。
可是没有谈到北方与南方在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方面还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男:“南方种植园主种棉花等经济作物,利润丰厚,但必须使用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他说的话,反映了当时美国南方种植园主对劳动力的需要。
也没有谈到北方与南方在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方面还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C.正确观点:北方资产阶级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都受到了南方黑人奴隶制的严重制约,所以主张废除奴隶制。
南方种植园主为了获取丰厚利润,主张维护奴隶制。
这就形成了南北双方“水火不容”的局面,导致内战爆发。
4.林肯在1858年6月的一次演讲中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
’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请你按下列提示,回答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的原因:A.林肯主张如何解决当时美国最主要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奴隶制。
)B.美国人对他的主张有什么反应?(尽管南部种植园主极力反对,但是人民表示支持,共和党提名林肯为总统侯选人,结果林肯大选中获胜。
南方奴隶主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分裂国家的叛乱,美国南北战争于1861年爆发。
)5.战争初期形势怎样?(由于准备不足和缺乏优秀将领,北方军队虽士气高昂作战勇敢,却一再失利。
这就引起人民强烈不满,要求政府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6.假如你是林肯,你会怎样扭转战局?(学生讨论)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来看,林肯政府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个重大障碍,为美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3.与独立战争相比较,南北战争有什么历史意义?(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1.运用课件整理本课知识线索:↓巩固发展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导火线转折奴隶制的废存→内战爆发→北方胜利↑林肯当选总统《黑人奴隶解放宣言》南方种植园经济↑结束2.完成第115页“练一练·选择题”:在以下各项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B )A.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B. 林肯在南北战争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C.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D. 奴隶制村废问题是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3.根据113-115页文献、图表等资料,组织学生讨论:“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为什么能够最终获胜?”A.南方的奴隶制度残酷野蛮,必然遭到黑人奴隶的反抗和正义者的谴责;北方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军队英勇作战。
B.在人口、军队人数、工业产量、铁路里程、海军舰只等方面,北方力量远远超过了南方,获胜是必然的。
C.林肯在战争中领导正确,贡献巨大。
4.完成《填图册》22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66—67页,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5.提醒学生预习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板书设计:一、战争的起因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根本原因)林肯当选总统(直接原因)二、过程初期:北方连连失利转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的颁布三、结束北方胜利,林肯遇刺如何评价林肯四、意义扫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上的又一障碍评价:随着全国课程改革大潮的推进,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本课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
出色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比如关于战争起因用了辩论的方法,既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更深刻,更容易掌握知识。
但这种方法不能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毕竟辩论起来就只有准备充分的或学习成绩好的参与的多,还是有限制。
我想如果这填一个情景剧,拍卖奴隶,学生身临其境或许学生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也减轻了难度,提高了对内容的理解。
然后再辩论学生的参与会更多,效果也会更好。
还有课程中应该更多的让学生转换角色,让他们自然的体会每一个角色的作用,切实理解林肯,这样更能好的评价林肯,体会林肯的作用。
一、历史课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与现实在我国实际的教学中,历史课教育教学又常常受到轻视,人们传统上有这样几个认识误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在实际的课程安排上,个别学校轻视历史课,人们认为历史课不是划书,就是背诵,从而忽视了甚至根本没有认识到历史课真正的价值功能和作用。
由于人们的一般普遍看法,由于现实之中许多学校在决策科目课程时表现出的轻重缓急,乃至急功近利,都直接导致了学生轻视、忽视甚至无视历史课,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现象,同时,又是多么不利于民族的精神与素质真正健康成长啊!二、冲击的喜悦与忧虑随着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宣传的深入与发展,历史课教育教学的真正功能、价值与作用,不断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认同,这是一个相当令人振奋的现象,也是一个可喜的趋势。
教师在努力加强自身理论业务素质的同时,创新易于沟通的教学手段,创设易于感染情景的课堂氛围,从而发挥出历史课教育教学的真正功能、价值和作用,对于当前的教育教学确实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务之急。
同时,教师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历史理论和业务素质,具备了令学生尊重的人格魅力和师德形象,具备了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融洽情感,也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投资”,创新并形成易于沟通的教学手段,去创设易于感染的课堂氛围,培养并促使学生树立其信心,开发其自身潜力,以及发现、探索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身心健康的独立人格。
才能真正促使历史课堂的优化,师生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教育的大发展。
这一切都对广大的历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殷切的要求。
三、问题与探求第一种,“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学生自己‘学’”。
这些经过师生精心准备的课,的确是结构紧凑,过程流畅,师问生答,对答如流,学生分析,入情入理,精辟绝伦。
但是,我们都知道,历史教学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学生面对书本的问题,历史课本都是一些结论性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看书过程就是感受这些知识点和知识结构的过程,而学生以自己的已有知识,实际上他并没有一个广阔的历史知识背景,去感受这些他们不甚了解的历史知识或体系,则往往可能会由于不理解而产生厌倦的心理,或者成为一个硬着头皮的被动看书过程。
其次,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手段,教师只起“导”的作用。
我们必须承认,运用多种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但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运用多种媒体手段,教师只起‘导’的作用”的历史课上,各种声、光、影、电手段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教师的确只是起了操作多媒体的“导演”作用;所谓的让学生“进行活动”,所谓的学生发挥其主体性,进行研究性学习,也只是在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的多种媒体变换使用中,学生看到了其实应该是显而易见,却非要搞得复杂化的不同表现方式。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个人所发挥表达出的情感与激情,以及随之进行的知识传递,也许比多种媒体变换使用的形式更为重要,我们真的似乎应该重新思考一下,从而真正准确地去理解一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那句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