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二章社会设置
12.1复习笔记
一、什么是社会设置
1.社会设置的含义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设置是用来安排人们的活动、满足诸如秩序、信仰、生产等社会需要而设立的一套习俗、民俗、行为模式,也就是说,设置是满足社会有机体的功能需要的。
社会设置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
2.社会设置的构成
(1)社会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好与坏、幸福与痛苦、美与丑、善良与邪恶、值得与不值得等等的一种主观判断。
任何具体的社会设置,都是对特定人群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调整和规定,规则的创设、习惯的沿袭,都表达了对特定的互动关系的维持。
(2)社会规范体系
①社会规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社会规范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指导,也提供了关于他人行为反应的一般模式。
②社会习俗是指社会生活中的一般习惯和常规。
习惯或常规具有以下特征:
a.习惯或常规是人们在多次的往复实践中所积累和形成的,具有可重复性、历史性等特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点。
b.习惯往往是在人们实现某种特定目标时所能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规范性手段。
c.习惯或常规是自发的,人们对它的遵从往往也是一个主动自觉的或不知不觉地自动遵守的过程。
d.习惯或常规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性较弱,但是一种习惯或常规的接受者往往是该社会中绝大多数的成员,因而具有较强的维护力量,这种维护力量往往是习惯所能持久的主要原因。
③规则与社会习俗的约定俗成的性质不同,它是一类明确规定的行为准则。
a.规则是由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明确设定、明文规定的,带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
b.对规则的解释,往往以参与此类行动的人们的利益为依据,规则的设立,常常是为了调整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c.规则对于行动的参与者来说,具有一种外在的约束性。
④道德规范或宗教既可能表现为一种习俗,又可能表现为明文的规定:
a.与习俗或规则的区别在于,道德或宗教规范带有更为明显、更为强烈的价值倾向。
b.与社会习俗相似之处在于,都受到社会反应的制约,由人们的普遍舆论、共同意识来维持。
c.宗教规范的维持,来自于人们普遍的精神信仰,还受到政治的或宗教的权威的影响。
⑤法律的基本构件是规则,它是由某一政权正式颁布、并受到国家权力机构支持的一系列重要规则之汇纂。
法律总是通过强制性的权威手段,去仲裁、调整不同社会生活领域之中的利益冲突、利益矛盾,其强制性与一般规则的强制性或外在性不同,来源于国家或政府的权威,有专门机构来执行与维护。
(3)权威与地位结构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权威与权力的区别:
a.权力是不顾他人反对而贯彻自己意志的能力或遏制他人行动的能力;
b.权威是规范和准则所支持的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一种力量。
②权威通常是某种社会设置的化身,是社会设置存在的重要基石;权威与社会设置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③马克斯·韦伯将权威分为:传统权威、感召权威、合法权威。
a.传统权威,依赖于“人们对古老传统的神圣性以及实施权威的合法地位的牢固信念”。
权威的永久性是这一权威的重要特征,权威的实施者往往是一种永久性的先赋角色。
b.感召型权威,以领袖人物的非凡才能和魅力为基础,宗教领袖常常具有这样的权威。
c.合法权威,来源于人们对正式规定的、非个人专断的规范的认可,行使合法权威的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现行法规的明确承认。
④评价。
一方面,权威来源于基于某种社会秩序的规范和准则,另一方面,它的存在监督着人们对于该种社会设置的遵从,从而维护着社会的运转与持续。
因此,权威是实施社会设置时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性手段。
(4)社会机构与设施
社会设置的运转必须凭借一定的条件与媒介,必须有一定的辅助物,这就是机构和设施。
机构和设施都是根据社会设置运作的需要而设立的,是社会设置运转的空间场所,不同的社会设置所设立的道具与台景都有不同的特征。
3.社会设置的特征
(1)可重复性
社会设置的可重复性即一种社会设置对特定社会情景中的互动方式、利益关系的规范,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不以时间流逝和空间转换为转移,只要类似的社会情景出现,该种社会规范、设置就会起作用。
这种可重复性既体现了社会设置的相对稳定性,又使人类行为具有可预见性。
(2)集体性约束
特定领域的社会设置总是需要该领域的群体成员共同遵循,其结果便是集体行动,这种集体行动控制着每个个体的行动,因此设置总是社会性的、带有普遍意义的。
社会设置的约束作用,是通过绝大多数人共同遵循规范,并对违逆行为、越轨行为予以处置来实现的。
(3)自我维护特性
社会设置一经形成,便开始产生历史文化的积淀效应,它能使社会设置在失去生命力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延续着对人们的行为约束。
4.社会设置的类型
(1)本原的社会设置和派生的社会设置(根据社会设置的历史过程划分)
①本原的社会设置,是在人类与环境交往、争取生存与延续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其他社会设置产生的母体,满足人类生存与延续的需要。
②派生的社会设置,是从本原的社会设置中生长、演化和发展出来的社会生活的系统模式,主要满足人类发展和社会秩序的需要。
(2)自然形成的社会设置和有计划地建立的社会设置(根据社会设置的确立过程划分)
①自然形成的社会设置,是人们在日常的社会活动与交往过程中,逐渐地产生一些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规范,这些交往规范随着在往复情景中重复出现的几率提高,便被逐渐定型为风俗习惯、礼节仪式等社会规范,在此基础上按稳定的行为方式发展出许多制度性的规定。
②有计划地建立的社会设置,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依靠国家的力量或某种群体的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力量,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或多个领域所做出的一系列明确的行为规定或规范。
(3)“无形/非正式的社会设置”与“有形/正式的社会设置”(根据制度发挥作用的方式划分)
①将习惯、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等称为无形的(不成文的)或非正式的社会设置。
②将宪法、法律、规章、条例等明文规定的设置称为有形的(成文的)或正式的社会设置。
③非正式的社会设置往往比正式的社会设置更加根深蒂固,它的实施和维持,往往更多地依靠传统权威。
正式社会设置的维持和实施,总是依赖于正式的地位结构以及合法权威。
二、社会设置的功能分析
1.社会设置的功能
(1)从社会整体层次水平来看,社会设置的一项最基本的功能是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主要是利益关系,从而起到维护社会整体秩序、社会整合的作用。
同时,社会设置还能有效配置社会资源、提高社会效益或绩效。
(2)从个体层次水平来看,设置的创建为人们的行动选择提供多种服务。
设置提供了合作的前提,为人们协同解决个人力量无法处理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社会设置在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又为人们提供了相互联系的桥梁。
(3)社会设置能为个体行动者降低不确定性。
社会设置的可重复性为人们提供了预测行为后果的依据。
特定领域中的社会设置,规定着某类行为的一般反应,投入此类行为的行动者可以凭借设置中的规范要求来预测行为后果,从而降低了事件的不确定性。
(4)一种社会设置的后果既可能有利于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实现系统的功能要求,也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有可能出现“功能失调”,降低系统的适应性或妨碍系统的运行,还可能产生一些与系统、设置本身无关的后果,因而社会设置的功能并非绝对的。
(5)根据功能的性质,社会设置的功能分为正功能、负功能和非功能。
①正功能又称积极的功能,是指某一社会设置运行的后果提高了社会系统的活力和适应能力,促进社会系统各个部分之间关系的协调、稳定和一致,为维护系统的良性运行做出了积极贡献。
②负功能又称反功能,是指制度后果降低了系统的活力和适应能力,破坏了社会系统的内部协调、稳定关系,造成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对社会良性运行起破坏作用。
③那些对系统既无利、又无害,与系统的行动目标无关的功能被称为非功能。
2.考察社会设置功能的角度
(1)从社会设置的功能耦合网的角度考察
①社会系统是由各种要素有机组成的,系统内部要素是互为因果、互为条件、互相支持、互相调节的,社会设置对各系统要素的功能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功能耦合网,考察一项社会设置的功能要深入到整个系统的设置体系内部,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关联。
②社会设置功能的正常发挥是指特定的社会设置在一定的社会系统层次上、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中较好地调整了人们的相互关系,同时与其他社会层次、领域的社会设置功能相互协调一致,从而维持了社会整体的正常运行。
并不是所有的社会设置后果都能参与到系统的功能耦合网中,这些游离的功能可能正是社会互动体系分化、瓦解的重要因素。
(2)从社会设置潜功能的角度考察
①根据人类行动的动机与社会后果之间的差异,社会功能可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两个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