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附件1: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汽车文化(2700063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类型:理论课
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学分:2
总学时:36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定位
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认识汽车、汽车类型;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汽车发展史;能够描述汽车的组成与各部件的功用;能够知道汽车节能与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能够知道汽车的污染与危害,知道未来汽车发展趋势;能够欣赏赛车运动、汽车外形与色彩;能够了解汽车展览、汽车标志与国内外汽车品牌的含义。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包括:1.通过汽车史话与趣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名人轶事、名车、车标等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2.通过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3.通过汽车色彩、造型以及汽车与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职业技能目标:提高学生认识和表达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形成认真、谨慎、团结合作、负责任的工作作风。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作为一门理论的专业选修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着重点是与实践紧密结合。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着力点在学生小组的工作任务及团队合作,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课时安排
1.课程单元与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与安排单元1
单元2
单元3
单元4
单元5
单元6
单元7
单元8
单元9
五、课程实施条件
1.教授方法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

并采用分组研讨,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力。

作业分两大类,一是理论学习测试,一是工作测试,倡导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完成。

2.学习方法
采用探究型学习、自主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

3.课程资源
教材:《汽车文化》作者李景芝、郭荣春,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版别(2011年1月,第1版)
参考资料:
4.教学条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设备要求:
视频
5.师资条件
任课教师必须是车辆工程类专业本科以上毕业,具有后续专业课程知识,熟悉专业方案等。

六、课程考核要求
考核方法为考试70%+平时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