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三项以上不给分。 ) 9. (4 分) ①采用更为直观的方式,让观众感受文物背后的故事。 ②敢于创新,采用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 ③引入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 ④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让文物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联; ⑤要抓住文物真正让人动容的核心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每点 1 分,答出 4 点即得满分,言之成理的其他答案酌情赋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10.D(原文标点:乾象誓死报,复缒而出。自是,贼中举动无不知。乃遣部将诈降,诱 崇明至城下。乾象因自内纵火,崇明父子遁走泸州,乾象遂以众来归。 ) 11.A(古代男子和女子一般都有名有字。男子 20 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 15 岁及笄时 取字。 ) 12.C(“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为无中生有) 13. (10 分) (1)朱燮元于是带领全部军队会聚在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围 攻并攻打下红崖大囤。 (“掣”、“蹙”、“拔”各 1 分,句意 2 分) (2)朱燮元十分偏袒贵州将领,多次上奏朝廷,被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弹劾。燮元竭力 请求罢职,皇上安慰并挽留他。 (“右”、“劾”、“罢”各 1 分,句意 2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14. (5 分)AB(C 项“坐依”句不是以主观感觉反映客观环境。D 项“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 山中景象”错。E 项“专为依依不舍的游者送行”分析有误。选对一项得 2 分,选对两项得满分。 ) 15.(6 分)①“龙在”句属于想象,是虚写,作者突发奇想,池水澄澈清莹,大概是龙潜于 此而致。 ②“雨开”句写眼见, 是实写, 雨过天晴, 山色显得格外清朗、 明净、 鲜润。 ③“碧”“鲜” 两字色调明朗,传神地形容出色彩的明亮;“长”“更”两个字修饰准确,恰当地突出了色彩的程 度。 (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 (5 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018 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1.D(A 项“‘隐’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古书中”错解文意, 《周易》中只是有“隐”的现象的记 载;B 项“最好的选择”说法错,注意文中“只好”、“消极的妥协”的表述;C 项《小雅·鹤鸣》与 后二者代表意义不同。 ) 2.B(引《诗经》是为了说明隐逸文化在当时的意义) 3.A( “五石散”是东汉张仲景研制出来的,用于治病。魏国的何晏首先服用,开魏晋名 士服用五石散先河。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使他们……赞誉”说法不合文意。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4.C(A 项“对比”之说有误,第二段中两处“像是……”都是比喻。B 项“读书没有选择”“ 希 望成为作家是学生时代每一个人的目标”分析有误。D 项“呼吁人们回归经典”属无中生有。 ) 5. (5 分)第一问:①“书呆子”指脱离现实生活、习性乖戾、蛰居苦读的人。②“真正的 读者”指充满好奇心、思想活跃、心胸开阔、善于交际、热爱生活的读书人。 (3 分,答对一点 1 分,答对两点 3 分) 第二问:作者通过对比,意在告诉读者什么才是正确的读书态度。 (2 分) 6. (6 分) ①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 使读者更容易代入自己的阅读经历, 从而产生共鸣。 ②使文章内容更真实生动,如作者对少年时期阅读经典作品时的心理描写,让读者觉得细腻 真实。③更好地表达情感,如“我们静静的一生中起着不小作用的人物”,生动地表达了作者 对当代著作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每点 2 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7.C(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是说《千里江山图》卷,不是各种釉彩大瓶。 ) 8. (5 分)A、B(C 项曲解文意。 《国家宝藏》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题干表述为单方面。 D 项“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和观赏等价值最高”说法不合文意,原文说“历史价值、艺术价 值、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结合体,更能传递出有益于当下的文化内涵”。E 项“都主要以故宫 博物院的文物”说法错,材料三中主要以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来说明,尽管 提到故宫博物院,重点不是说彰显文化自信。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3 分,回答三项或
(每空 1 分,与原文不符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D( ①及锋而试:趁锋利的时候用它。原指乘士气高涨时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 的时机行动;正确。②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③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 欢迎。此处望文生义。④百花齐放: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 界的繁荣景象。不合语境。⑤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不合语境。⑥倍道而进:加 快速度前进。 ) 18.B(A 项“负载……观念”搭配不当;C 项“涉及到”成分赘余;D 项“升空发射”语序不 当,应为“发射升空”。 ) 19.A(B“椿萱并茂”比喻父母都健在,不能用于形容儿女。 C “垂询”是敬辞,表示别 人询问自己。 D “忝”是谦辞,表示自己处于某种地位、职务而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 20. (6 分)①来复兴蕴含在服饰上的传统文化②也认为传统服饰不方便日常生活③则 可以穿传统民族服饰。 (每句 2 分,大意吻合即可) 21. (5 分) 参考示例:当新生事物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加重视或过于悲观,也不能反应过度,过于乐 观;应保持应有的理智和清醒,通过理性分析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 (本题为开放题,无统 一答案。据答题实际评分。 ) 四、写作(60 分) 22. (60 分)参考立意: (1)从奔驰车主的角度:①应遵守交通规则,强化规则意识。②有钱不能任性违法。 (2)从比亚迪车主的角度:①重证据,用证据说话是法治意识强的表现。②不能用简单粗 暴的方式对待违法行为。 (3)从网友的角度:看问题要全面,避免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表面化认识。 (4)从公民的角度:①行为处事,均应以尊重生命为前提。②公民应遵纪守法,合法合情 处理问题。 (如有其它立意,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赋分。 )